文/孟憲明
工作室主題式研修活動有效實施的策略
文/孟憲明
工作室主題式研修活動是教育教學研究和教師成長的重要平臺與實驗基地,能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借鑒、協同研究、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文章對工作室主題式研修活動的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和詮釋,提出了研修活動有效實施的五個策略,即完善規章制度,實施精細管理;提煉研修主題,激發參與熱情;細化研修專題,追求活動成效;豐富載體形式,確保研修實效;共享研修智慧,內化實踐提升。
工作室;主題式研修;主題;專題;實施;策略
工作室主題式研修活動是提升區域性教研活動實效性的主要形式,是教學研究和教師成長的重要平臺與實驗基地,是強化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工作室主題式研修有利于整合人力資源,聚焦課堂真問題,解決區域性教學研究中的突出問題,促使教師在市、縣、區各級教研室和各自學校發展目標的引領下,從事務型、被動接受型教師向學習型、主動發展型教師轉化,逐步實現自我要求、自主發展,相互借鑒、協同研究,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工作室是賈汪區教育局為發揮名教師、特長(特色)教師在課程中的引領作用,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促進教師隊伍專業素質的進一步提升,促進區域名、特、優教師的產生而成立的學習研修共同體。工作室采取主持人牽頭組閣,開展教育教學研討、卓越課程開發、管理模式構建、教育教學模式構建、課題研究等各項工作,依托平臺,輻射成果。

工作室主題式研修活動是指由工作室主持人牽頭,以工作室成員為活動主體,在一段時間內圍繞教育教學中某一個共性問題開展的以“整體推進,步調一致,分步實施,步步為營”為要求,以“問題驅動、主題引領、專題解決、多載體落實、成果共享”為主線的一系列專題研修活動。
工作室研修的主題是工作室成員在一個較長時期內要集中研修的共性問題,每一主題包括多個專題,主題是專題的集合,專題是主題的分解、細化和具體化,且專題間具有明晰的內在邏輯聯系,并服從、服務于主題。
完善的規章制度和精細化的管理模式是保障工作室主題式研修活動扎實、有效、有序開展的前提條件。
構建“區工作室領導小組-工作室-工作室成員”的三級管理體系,為提高工作室主題式研修活動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區工作室領導小組由區教師發展中心主任任組長,工作室主持人為成員,組長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服務各工作室研修工作,解決運行中的實際問題,督查研修活動的落實,保證工作室研修活動順利開展。每學年,區工作室領導小組都召開座談會來加強研修規劃與主持人間的溝通,并對各工作室學年活動方案的可行性進行研討和論證。通過多向溝通式的規劃,不但增加了研修活動的實效性,而且使得主持人、工作室成員互相間的解讀逐漸明晰、正確,保證了主題研修活動開展的規范和有序。
工作室主題式研修活動規范、有序開展的保障是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的執行能規范和約束教師的研修行為,促進教師養成良好研修習慣,變過去被動參與為自覺、自愿、積極、主動投入到研修活動中來。例如,筆者主持的賈汪區運動與游戲工作室每學年都會依據市、區教育局制定的體育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并根據工作室實際情況,與工作室成員共同商定《工作室規章制度》《工作室工作計劃》《工作室主題式研修活動方案》《工作室成員考核評價制度》《工作室教科研成果獎勵制度》。一系列文件的制定,明確規定了工作室研修主題、時間、地點、程序、注意事項,以及考核評價方案和取得成果的獎勵辦法等,促進教師們形成規范、良好的研修常規和習慣:精心準備、及時到位、全面思考、平等交流、翔實記錄、反思提升、智慧共享、提煉內化。
主題是研修活動的切入點和抓手,必須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引領。工作室主題式研修活動的實質就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我們注重研究的過程性、實踐性與反思性,始終聚集課堂教學,以解決課堂中的真問題、主要問題為著力點。提煉的研修主題主要是依據研修教師的需求,由主持人翔實記錄,會同骨干教師共同整理歸類,提煉分析,是課堂教學中普遍性的、突出的問題,具有極強的針對性,且要符合課改方向和教學規律。這種運用自我反思和“頭腦風暴”,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剝開問題探尋根源的方法提煉出來的主題能夠精準指明研修活動的方向,產生強大的號召力,聚集研修能量,激發參與熱情,保證研修活動持續高效地開展。
主題確定后要重點解讀,要分解、細化、具體化為若干個小的研修專題,專題必須是具體的、明確的問題,且具有階段性、層次性、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且服從和服務于主題。細化、具體化后的研修專題就是具體的研修任務,是主題式研修的重要支撐和有效策略。所謂專題研修就在某一個階段內對某個或某幾個專題進行逐個學習、研究、研討、領悟,實現各個擊破。專題研修可以按計劃全體工作室成員共同研修一個專題,也可以把工作室成員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分別研修一個專題,研究過程和結果要互相交流,研修成果要匯總整理、提煉升華、智慧共享。
以豐富的研修形式為載體能確保研修專題取得實效。理論學習、聚焦課堂、課題探究、團隊互動是專題研修的四大基本形式。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扎實的理論知識是有效研修的引擎。我們精選專業期刊中毛振明、于素梅、邵偉德、孟文硯、余立峰、武云飛等學者、課改專家的文章為專題學習內容,引領工作室成員開闊研修視野,把握課改方向,指導實踐操作。工作室圍繞研修專題開展了一系列以研討課、公開課、示范課為形式的走進課堂教學的解剖式研修活動。工作室成員課前精心預設看課的視角、切入點和觀察點,課中及時捕捉、記錄,課后獨立思考、精心提煉,研討時積極思辨,互動交流、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相互促進與啟迪,智慧提升與共享,深切感受“真教研”的魅力。有些專題通過一兩次的研修可能無法研修透徹,工作室成員就把這些專題轉變為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課題研究中的探討,論文寫作中的溝通便成了另一種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和互動。通過多樣的活動形式工作室成員實現了深度合作互動,研修成果、經驗與優質資源的智慧共享。
工作室成員通過研修活動這一載體和平臺,不斷地強大自己,大家在活動中全身心地融入,不斷地在設計者、組織者、引領者、執行者、實踐者、辯論者、反思者、總結者等角色中輪轉換位,以研修過程中的對話交流、解剖分析、提煉總結為基礎再次進行深層次的自我反思、體悟、內化、提升、創造,不斷學會梳理、移植、借鑒、改造、整合、沉淀、創新,并根據自己學校和班級的實際情況,博采眾長,揚我所長,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改進和完善,探尋著適合自己的教學秘訣,形成各自獨特的風格,收獲著喜悅、成功和幸福。
[1]張行濤,劉玉江.主題帶動四位一體[J].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3).
[2]沙曉花.談區域性教研活動方案的落實——以銅山區東片區域性教研活動為例[J].體育教學,2013(9).
[3]易安定.主題式校本研修的探索[J].教學與管理,2015(22).
[4]李更生,劉力.走進教育現場:基于研修共同體的教師培訓新模式[J].教育發展研究,2012(8).
G633.96
A
1005-2410(2017)08-0051-02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大吳中心小學 2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