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哈薩克斯坦設置了10個功能明確的經濟特區,雖然哈薩克斯坦為其經濟特區發展實施了優惠政策,但總體來看引資效果較差。中國在該國的投資較少,主要分布在哈國曼吉斯套州的阿克套海港經濟特區和阿拉木圖州的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未來哈國若想吸引中國等外國投資者參與其經濟特區建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哈國政府的推動,這離不開哈國對其經濟特區法的修改和完善,減少招商引資的限制條件,加強制度規范建設以改善其國內營商環境,完善經濟特區內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產業。
[關鍵詞] 哈薩克斯坦 經濟特區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圖分類號] F2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7)06-0040-04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中國與俄、白、哈關稅同盟產業鏈構建研究”(14CGJ01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軟科學研究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經貿合作問題與對策研究”(2016D07009)、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中亞與中國西北邊疆政治經濟研究中心”重點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前景與作用研究”(040314B02)、重點項目“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與中亞國家工業園區合作前景研究”(040314B03)、霍爾果斯重大研究項目基金(HEGS-2016ZDYJXM-YB03)。
[作者簡介] 郭輝(1978 — ),女,江蘇豐縣人,新疆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國與中亞區域經濟一體化。
一、中國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現狀
自2001年哈薩克斯坦(以下簡稱哈國)政府陸續設置10個不同類型的經濟特區以來,哈國為其經濟特區的發展制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但實際上其運營效果并不理想。中國在哈國經濟特區的投資很少,主要集中在哈國曼吉斯套州的阿克套海港經濟特區和阿拉木圖州的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目前,中哈兩國圍繞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的跨境經濟區合作,表現為“中國熱、哈國冷”的局面。由于中哈兩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兩國圍繞霍爾果斯口岸的跨境開發區的建設進程并不同步,中國對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的投資建設進程明顯快于哈國,中國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已全面運營,而哈國還處于規劃建設實施階段。截至目前中國在該開發區投資總額已超過200億元,項目主要集中于酒店、高檔寫字樓和貿易市場等商業項目,已建成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游客服務中心項目、中科國際貿易中心、義烏商貿城、蘇新中心、國際皮草城、中免商場等,配套區項目主要集中于農產品加工領域。目前,一帶一路倡議與哈國“光明之路”計劃在該經濟特區實現對接最重要的項目,是2017年5月15日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遠海運集團)、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收購了由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持有的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49%的股權。中遠海運集團將充分發揮所屬中遠海運集運強大的海上集裝箱運輸網絡能力和陸上海鐵聯運綜合服務的優勢,協調集團旗下物流等業務板塊,與連云港港口共同打造中哈亞歐跨境運輸海鐵聯運通道,將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進一步打造成中歐、中亞路橋服務的重要樞紐。
二、中國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的主要障礙
1. 哈國優惠政策更多保障本國利益,對外國投資形成壁壘
哈國在吸引外來投資方面設置了一定程度的國內保護政策。一是進入經濟特區的企業必須符合哈國各經濟特區的支持產業目錄,向管理理機構報送相關資料進行審核后,才能享受經濟特區內所有優惠政策。此外,哈國在審核經濟特區投資方案時往往傾向于大的投資方案。二是哈國給每個經濟特區設置了25年的運營期,這意味著區內企業將享受25年免征企業所得稅、土地稅、財產稅、進口關系等稅收優惠政策,但運營期結束后企業可以享受何種優惠政策,哈國并未明確,這令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三是哈國規定進駐經濟特區的外國投資者必須遵守75%的“哈薩克斯坦含量”,投資條件過于苛刻,外國投資者一般難以達到。四是哈國具有十分嚴格的外來勞工配額限制規定,而且要求進入經濟特區的外來投資企業必須雇傭哈國本地勞動力。根據立法哈國公民在外來投資企業的高管人員比例不得低于70%,一般不得低90%。由于哈國本地人的素質、工作效率以及技術操作和實踐能力水平較低,增加了外來投資企業的管理成本。綜合來看,哈國的優惠政策實際上更多從本國的利益考慮,而對外國投資企業來講則形成了進入壁壘,這使得該國經濟特區的引資缺乏吸引力。
2. 經濟特區內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
哈國國家財政沒有撥付足夠的資金,導致哈國內大多數經濟特區運行的水、電以及公共管理服務設施落后,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也是吸引外來投資的瓶頸之一。
3. 經濟特區內嚴重缺乏配套產業
哈國經濟結構的主要特點是采掘業一業獨大、制造業落后,其經濟特區嚴重缺乏相關的配套產業。據實地調研發現,中國多數企業由于哈國配套產業匱乏,更愿意選擇成本較低的貿易方式,而不愿意選擇產業合作。
4. 哈國營商環境增加了中國企業進入的隱性成本和壁壘
雖然哈國極力改善營商環境,但仍存在腐敗、灰色清關問題,優惠政策缺乏法制化監管。這些壁壘對哈國經濟特區的建設和發展產生負向的非線性影響,給外資企業投資造成了困難。同時,哈國經濟特區的管理機構變動頻繁,那些已經參與或者正準備參與的中國企業,無疑面臨哈國組織架構制度變更的潛在風險。
5. 經濟特區的經濟輻射范圍和市場容量小,引資吸引力差
哈國多數經濟特區都位于邊境區域,這些區域地廣人稀,區域間的交通設施并不發達,空間輻射范圍差異較大。僅有阿拉木圖市、阿特勞市和阿斯塔納市和卡拉干達市的經濟輻射力較好,其余各州主要城市的經濟輻射力均比較差。以中國為代表的外資企業進入哈國經濟特區進行跨境生產,除應考慮相關區域的經濟輻射力以外,還有區域的市場容量。如果沒有足夠的市場容量。從哈國各州的人口分布情況看,人口較多的州主要是曼吉斯套州、阿拉木圖州、阿拉木圖市、東哈薩克斯坦州和卡拉干達州,其余各州人數都低于百萬,市場容量小。endprint
6. 經濟特區內缺乏產業工人和管理人才,增加中國企業人力成本
哈國經濟特區產業鏈不夠完善,產業工人得不到系統的培訓。雖然哈國近幾年在大力培養人力資源,但實際上哈國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投入還不夠,人力資源開發的基礎建設工作也存在滯后問題,受到高等院校教育的高素質人才少,國內嚴重缺乏技術人才,難以適應經濟特區入駐產業的后期發展。特區內產業入駐不足,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暢,同時缺乏對周邊國家及區域實施專業的人才招聘、錄用計劃等引進工作,造成其經濟特區內嚴重缺乏產業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7. 哈國缺乏管理經濟特區的經驗,管理服務滯后
哈國意欲把國內10個經濟特區建設成對外開放的“窗口”,發揮經濟特區對外引資和帶動國內發展的紐帶作用,使經濟特區成為哈國區域的增長極和吸引外資的橋梁。但其在如何建設現代化的、成熟的市場經濟方面,經驗匱乏,導致其經濟特區管理服務滯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響哈國借助經濟特區吸引外資、實施產業發展的效果。
三、中國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的對策建議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哈國“光明之路”經濟計劃對接背景下,未來哈國有意發展經濟特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哈國政府的推動。這離不開哈國對其經濟特區法的修改和完善,減少招商引資的限制條件,加強制度規范建設以改善其國內營商環境,完善經濟特區內的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產業。中國應根據哈國對其經濟特區的功能定位,了解哈國現實訴求,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大國溢出效應。
1. 兩國政府應構建對接溝通協調機制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哈國“光明之路”經濟計劃對接效果,不僅取決于雙方政府之間的合作意愿,也取決于兩國在具體產業產能的合作。當前中國在哈國的經貿合作已遇到各種壁壘和障礙,這些政策壁壘必然通過投資、貿易、融資、企業進入等傳導途徑影響中哈產能合作效果。因此,中哈兩國政府應繼續加強溝通,同時利用現有溝通平臺,就經貿合作中的主要障礙建立協調機制,以順利推動兩國企業間的經貿合作。
2. 中國經濟特區的發展經驗可為哈國提供借鑒
哈國在發展經濟特區缺少經驗,可以考慮建議其派出相關人員學習中國發展經濟特區的經驗,中國也可舉辦系列講座邀請哈國相關機構人員學習。
3. 建議中國組織相關機構跟蹤研究哈國經濟特區相關政策法規
哈國非常重視和支持國內經濟特區的發展,也設計了優惠政策及相關管理條例。目前中國對哈國經濟特區的發展規劃、優惠政策及法律法規、產業支持政策、管理流程等方面了解不夠,延緩了中國企業對哈國經濟特區的投資決策。
4. 中國應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繼續參與哈國跨境交通基礎設施和物流服務建設
哈國內鐵路、公路、卡車運輸設備和交通基礎設施過于陳舊,已不適應區域合作及對外發展,因此哈國擬發展面向中亞、俄羅斯的重要過境通道,尤其是非常重視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的跨境運輸體系的建設。雖然哈國近年來推動實施以交通基礎設施目標的“光明之路”計劃,但總體看哈國提升跨境運輸能力任重道遠。中國應發揮自身比較優勢,通過世行、亞投行、絲路基金融資等方式參與哈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利用中國集裝箱運輸網絡能力和陸上海鐵聯運綜合服務的優勢,幫助哈國構建其國內物流運輸體系和配套的服務體系。
5. 構建中國企業良好形象,不斷消除哈國民眾抵觸心理,深化雙方合作
中國企業在哈國投資確實改變了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但哈國國內民族主義和境外勢力支持的負面炒作,已成為哈國民眾抵觸中國的原因之一。因此,未來中國企業在哈國投資生產,應做好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治理工作,做好品牌推廣,增加與哈國當地勞動力的經驗交流,以合法途徑和哈國政府構建政企關系。
6. 中國企業投資應結合哈國經濟特區的優勢資源,開展加工產業合作
當前哈國現有經濟特區大多數為生產型經濟特區,以阿特勞經濟特區、布拉巴伊經濟特區、阿拉木圖經濟特區、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和塔拉茲經濟特區為例,這些經濟特區及周邊區域分布了能源、旅游資源、信息技術、物流交通、化工產業等相關產業發展的資源條件和一些基礎配套設施,中國政府應設置投資抵免稅等稅收優惠、補貼、金融支持等相關政策,鼓勵中國企業結合哈國各經濟特區所在州的資源稟賦進行境外投資。中國企業應分利用哈國經濟特區所在區域的特色資源優勢,以哈國當地優勢資源為原材料進行產品加工為合作入口,發揮中國在生產工藝和技術、企業管理、資金支持、物流運輸和營銷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實施生產、銷售等后續產業鏈條上的商業活動,發揮與生產相關的營銷、管理等相關服務活動的輸出。
7. 中國企業應加強市場調研,制定風險防范措施
中國企業投資哈國,首先,盡可能多渠道地了解哈國政府和各州政府出臺的與中國企業自身經營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特別是關于海關、稅務、投資、環保、外籍勞務和以《哈薩克斯坦含量法》對外資企業的監控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客觀評估哈國國內投資環境,做好投資前的前期調研工作。其次,要對哈國市場供求、資源狀況、合作伙伴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了解,避免重復和低水平投資,在與哈國合作伙伴洽談項目時應當言行一致;第三,應遵守哈國相關法律法規,做到合法經營,嚴格執行哈國對境外投資、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等相關規定,履行境外報到備案手續,注意加強企業的勞工管理,保障勞工薪酬等方面權益,妥善處理勞資糾紛,必要時應采取司法途徑保護利益;最后,哈國為穆斯林國家,中國企業在對外交往中應尊重哈國當地風俗習慣。
[參考文獻]
[1] Perkmann M. Cross-border regions in Europe: Significance and Drivers of Regional Cross border co-operation[J].Europea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2003,10(2):153-171.
[2] J Blatter.From `spaces of place' to `spaces of flows'? Territorial and functional governance in cross-border region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 Regional Research, 2004, 28(3):530-548
[3] 郭輝. 中哈跨境經濟開發區發展差距及主要根源分析[J]. 亞太經濟. 201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