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穎
行走江湖一年有余,區區不才也算有了點兒小名氣。蜀中百曉生新近公布了一份排行榜——江湖新秀年度排行,我排在第三。為這,白玉湯還特地來取笑了我一通:“柳少俠,哦不,已經是柳大俠了,您老現在也是江湖赫赫有名的人物了,等著瞧,馬上你就要忙得沒空管我了,哈哈哈!”
時已深秋,這廝還搖著扇子,一副神神叨叨的樣子,說完話一轉身就跑了。
月余后,我終于明白了白玉湯的話中意。因為那份可惡的排行榜,上山來找我比武的江湖中人像韭菜一樣,冒出了一茬又一茬,委實令人頭痛。更令我郁悶的是,師門提供給弟子習武的普通長劍,我已經用壞了九把!
師父沉吟道:“隨風是該有一把屬于自己的好劍了。”
于是,下山尋劍成了我的頭等大事。臨行前想起前幾日白玉湯教幾個新入師門的師弟師妹“隔空取物”之術,我怎么也放心不下,索性把這廝帶在身邊,無聊時聽他說說江湖趣聞也能解解乏。
“臨安府西湖邊的葉家,后山建有三座劍爐,有這么大——”他騎在馬上,兩手虛虛一畫,“嘖嘖嘖,天下名劍,大半出自葉家。你帶上我算你有遠見,知道嗎?我和葉家有交情。”
我冷哼一聲,心道:莫不是你還偷過葉家的劍?
白玉湯平日里雖然愛吹噓,但關鍵時刻卻十分靠譜。快到臨安時,他飛鴿傳了一封書信。第二日一早,剛進臨安城,便有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笑嘻嘻地迎上來,俯首作揖道:“白少俠,在下葉子清,家父派我來接你。”說完,他又轉頭朝我笑道:“這位便是新近江湖聞名的柳少俠了吧!”
我有點不好意思,點了點頭。
葉家的鑄劍山莊建在城外,我們快馬跑了一炷香的工夫才到,還未下馬,一陣鍛打鐵器的聲音傳過來。葉家鑄劍果然名不虛傳,聽那此起彼伏的鐵器鍛打聲,就仿佛看見了成千上萬把兵器即將出世的盛況。
葉子清領著我們走進院子,略帶歉意道:“家父最近幫著官家趕制一批弓箭,脫不開身,只好由在下作陪了。我在家雖排行最末,卻自小在劍爐旁的莊子上長大,對兵器還是略懂一些的。”
對比平日里喜歡炫耀吹噓的白玉湯,面前這位謙和的少年令我多了幾分好感,忍不住直言問道:“都說葉家劍江湖第一,葉家的劍究竟好在哪里呢?”
葉子清微笑道:“葉家世代鑄劍,到我這里已經是第九代,鑄劍技藝在幾百年間代代相傳,不斷進步,這自不必說。況且,我們還有三座世所罕見的劍爐——不知柳少俠是否聽過葉家劍爐?”
我瞥了白玉湯一眼,點點頭:“據說特別的……大?”
葉子清忍不住笑出聲:“倒不是大不大的問題。鑄造寶劍,關鍵之處在于冶鐵技術。用隕鐵制作鐵器最早在殷商時期就出現了,西周后期又出現了以‘塊煉法煉鐵的技術……”
“別說這些老黃歷了,你就說說現在吧!”白玉湯忍不住插嘴道。
葉子清點點頭:“如今我們鑄劍用的是‘灌鋼法,就是利用高爐溫將固態鐵熔化為生鐵液,再灌到熟鐵上,生產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鋼,淬煉鍛打后制成利器。冶煉過程中,作為燃料的煤炭和鼓風用的風箱都非常重要,還要有經驗的老鐵匠,他們通過觀察煉鐵爐的火色就能確定這爐鋼的質量。同樣是利用‘灌鋼法鑄劍,我們葉家用最好的煤炭和風箱,還有幾位家中世代鑄鐵的老師傅來把關,才有了‘葉家劍這塊招牌。”
白玉湯咂舌:“聽起來很不簡單啊,沒想到鑄劍的過程如此復雜。”
葉子清笑道:“何止鑄劍,尋常生活中用到的鐵器也是如此呢,不經千錘萬擊,又怎能百煉成鋼呢?”
我心中暗想:一把好劍的出世,就像一個孩童的成人,都非易事。
因為劍爐不好供外人進去觀看,我和白玉湯放下好奇心,在葉子清的介紹下挑好了劍,便告辭回山。
師父接過我的劍細看了半晌,屈指輕叩,只聽得長而薄的劍身發出清越的劍鳴,贊道:“果然是天下聞名的葉家劍,這劍可有名?”
我搖搖頭,鄭重道:“還請師父為它取個名字。”
“這劍光華內斂,仿佛有一縷月光藏在里面,劍身輕薄,又像一陣風,就叫它明月清風劍吧!為師希望你心如明月,一心向善;身若清風,自在江湖。”
我接過劍,心中暗暗發誓,我一定要成為師父心目中的好劍客。
從考古資料來看,我國的生鐵冶煉技術在生活中的大量使用比西方國家早了大約兩千年。生鐵冶煉技術除了可以鍛造兵器,還給農業生產帶來便利。歷史上,中國的鋼鐵還曾遠銷古羅馬呢!
(插畫:蔡成恩漫畫工作室)
(責任編輯:馬瑞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