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發展
經濟發展開始轉入到中高速增長的新平臺。就下半年而言,我國進入到經濟增長進入到相對穩定的區間,我們的重心應該轉向提升經濟質量。那么,新動力來自何方?第一個動力是消費的升級和大消費的產業;第二個是培育新興的產業;第三個動力則是傳統產業的升級;第四則是我國經濟的開放還有很大的潛力,特別是服務業的開放。
在將來,如何發揮循環經濟建設示范試點的輻射效應,加快修改《循環經濟促進法》,形成完善、合理的資源循環利用制度體系,將是建立循環型“無廢”社會的重要支撐。要注意完善循環經濟的制度體系保障。充分利用財政、稅收、金融、投融資等市場手段促進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的形成,完善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循環發展長效機制;要強化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創新驅動力,特別是技術創新。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結合西昌的自然資源稟賦、發展潛力,西昌今年提出“七彩西昌陽光水城”這一新的城市定位。這是一個生態保護工程,也是一個惠民工程,為我們實現全域旅游,構建起生態環境的支撐?!捌卟省睂瓣柟狻薄盎ê!?,代表著西昌的天空、街道、校園、水果特產和民族和諧。同時,西昌山、水、城相依相連,過去的進步得益于水,今后的發展,更要依托于水。通過“擁水計劃”,把“一湖四河”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加快建設川滇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未來的西昌,城市將通過水網連通,一半山水一半城,最終建成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康養目的地。
面對當下經濟形勢,只有主動作為、勇于擔當,才能扎實推進項目穩定增長。推進中的問題,要進一步優化、簡化,注重實效,做到嚴格性與靈活性相結合;要加大招引項目的力度,發揚招商引資成功經驗,協同合作,做好項目前期和儲備工作,為新一輪跨越發展、新一輪騰飛作出更大的貢獻。
貧困戶達到脫貧標準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要實現奔康目標,還需長遠謀劃,建立脫貧增收的長效產業,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發展是脫貧奔康的根本途徑,抓脫貧就是抓發展。廣安區實行經濟發展與扶貧開發雙輪驅動、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統籌推進,探索出“發展式扶貧、發展型脫貧”模式,實現了基礎設施大改善、產業發展大提升、精神面貌大改觀,取得了脫貧致富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效果。
宜賓縣一直致力于為投資商打造“安全港灣”,營造“引得來、留得住、能發展”的招商引資環境,尤其注重在政策的優惠和方式的創新上下功夫。全縣創建了“2+X”的審核支持機制,今年,安排“四個一批”項目409個,根據項目所屬行業、地域,成立15個項目工作組,實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團隊、一支工作隊伍、一筆工作經費、一個考核辦法的“四個一”工作機制。
小鎮的規劃建設要注重風格定位精準、特色資源顯然、業態支撐明顯。繞場公路按過境流量和規劃容量采取切實解決通行的低標準建設,完善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沿江公路以保護生態、慢行觀光為目的建設騎游道,注重生態效益。要強化招商引資,發揮社會資本和企業化運作優勢參與建設;要強化廉政建設,制定目標任務和考核辦法以及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
蒼溪縣把低產林改造作為踐行綠色發展、推動脫貧奔康、建設幸福蒼溪的重要路徑,全面推進20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形成了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雙贏格局。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發揮生態優勢為統攬,大力實施低產次生林改造,不斷優化林木結構、提升林分質量、提高林地生產力,最大限度實現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互促共融。
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緊緊圍繞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功能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渝東南生態經濟走廊建設。要嚴格按照國家和市上考核驗收的剛性指標,盡職盡責,真抓實干,逗硬獎懲,堅決限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貧困戶越線、貧困村銷號、貧困縣摘帽。
穩步提高經濟運行質量,集中突破發展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現代物流、健康養老、產業金融、文教旅游等6大產業,加快推進46個重點在談項目,加快推進59個棚改項目,確保年內啟動棚戶區改造項目27個。年內白石區片等7個項目的2700戶居民實現回遷安置;加大珠璣、芝水等18個安置房項目推進力度,年內安置房開復工面積突破70萬平方米。
脫貧攻堅要精準施策,要建立健全脫貧攻堅項目庫,規范任務清單化、清單項目化,對接項目達到精準施策。要按照中央省市政策法規進一步形成切實可行的方案辦法,根據輕重緩急排出各項目專班澄底。要合理規劃,創新方法,全面列出重大項目,進一步細化層次,解剖麻雀,精準施策,扭解思維,嚴格檢查督辦考核,確保精準扶貧和群眾如期脫貧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要想奮起直追,首先要解決人的思想認識和干部精神狀態問題,用先進文化凝聚人、鼓舞人、引領人,在全縣營造崇文尚德、實干爭先的文化氛圍??h幾大班子領導帶頭學習,身體力行,帶頭實干,敢于叫響向我看齊,以黨風政風帶家風民風,努力讓慶云成為宜業宜居宜身宜心的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