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玲
(黑龍江職業學院,哈爾濱150111)
中澳自貿協定對中國乳制品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孫艷玲
(黑龍江職業學院,哈爾濱150111)
正式簽署的中澳自貿協定,為中澳兩國經貿關系未來的發展確立了更加開放、便捷和規范的制度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兩國雙邊貿易和相互投資的門檻。關稅降為零的自由貿易協定必將會給我國乳制品行業及參與者帶來重要影響。中國乳制品企業應當抓住機遇,國內乳制品企業應提高競爭力;改變中國乳制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引導消費者提升國內乳制品消費,以謀求自身發展。
中澳自貿協定;中國乳制品企業;機遇與挑戰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面臨著原奶供應缺口的挑戰。而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事件的不斷發生,促成了中國乳企的調整結構、轉型升級,顯然也讓國外乳企看到了其中蘊藏著更大商機。2014年6月17日,中澳雙方結束了自2005年始長達近十年的談判,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與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部長安德魯·羅布在澳大利亞堪培拉分別代表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中澳自貿協定為澳大利亞乳制品行業開啟了更多進入中國的機會,給澳大利亞經濟增長增添了動力。同時也為中國乳制品企業投資澳大利亞,部署國際市場提供了機遇。正式簽署的中澳自貿協定,為中澳兩國經貿關系未來的發展確立了更加開放、更加便利和更加規范的制度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兩國雙邊貿易和相互投資的門檻。關稅降為零的自由貿易協定必將會給國內乳制品行業及參與者帶來重要影響。
(一)簽署《中澳自貿協定》對中國乳制品市場份額的沖擊
1.國內乳制品安全問題。國內頻發的乳制品安全事件導致中國消費者對本國乳制品的信任危機,同時增強了中國消費者對洋奶粉的青睞。2004年4月安徽阜陽171個嬰兒呱呱落地就被假冒偽劣奶粉“哺育”成“大頭娃娃”事件;2008年9月“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事發,繼而波及到全國其他乳制品品牌;2010年底曝光的“皮革奶”風波事件;2012年6月光明優倍奶深入堿水事件……不斷的負面新聞導致國內消費者對國產乳品產生信任危機,因此選擇進口奶粉的消費者增多。甚至春節期間,國內游客在港澳搶購洋奶粉引發當地奶粉出現斷貨。為應對信任危機,規避因奶源質量問題而導致成品奶粉不符合質檢標準,國內生產企業轉向采用進口奶粉作為原材料,以適應國內消費需求,從而導致對進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中澳自貿協定后澳大利亞的乳制品企業必定根據中國消費者的這部分心理需求抓住時機增加對中國乳制品的出口,必定會沖擊國內乳制品企業在乳制品市場的份額。
2.“中澳”自貿協定項下優惠稅率刺激企業加快進口步伐。根據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的規定,原來對澳大利亞進口的嬰兒奶粉征收的15%的關稅將在四年內逐漸取消,對澳大利亞乳制品征收的高達20%關稅,將在九年逐漸被取消。優惠的稅收政策一定導致澳大利亞乳制品優惠的進口價格,從而刺激國內乳制品市場在觸發特保措施前加快從澳大利亞進口乳制品的步伐,例如2015年一季度乳制品進口大幅增長。中澳自貿易協定的簽署,無疑將帶來澳洲乳制品進口價格下降,進口規模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乳品加企業的發展。
筆者認為簽署《中澳自貿協定》的時機與中國消費者對國外乳制品的需求增長想契合,必然導致澳大利亞乳制品搶占中國乳制品市場份額。同時筆者認為簽署《中澳自貿協定》帶來的低關稅(或零關稅)與乳制品低價格,也一定帶來中國乳制品市場對澳大利亞乳制品進口量的增大。因此,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對中國乳制品市場份額的會產生一定的沖擊和影響。
(二)簽署《中澳自貿協定》給中國乳制品企業液態奶生產帶來的挑戰
經過中澳雙方長期談判,早在2014年5月雙方已就澳鮮奶出口中國快速通關達成一致,這使得澳大利亞的鮮奶可以在7天內運抵中國,比此前超過20天的時間大大縮短。對此,澳大利亞的乳制品合作社歡欣鼓舞,爭取擴大規模,保證向中國市場供應鮮牛奶。澳奶制品合作社Norco已與我國簽訂出口鮮奶協議,從2015年10月起每周向我國出口5萬公升鮮奶。因此,國內液態奶尤其是鮮奶生產將面臨較大挑戰。
尤其是進口液態奶的大幅增長將沖擊到為國內乳企貢獻利潤的高端液態奶市場。目前,國內乳制品企業在液態奶產品上具有價格和距離優勢,特別是在高端液態奶產品上可以獲取較高利潤,維持行業的盈利水平。近年來,中國自澳大利亞鮮奶進口量快速上升,2008-2014年,中國自澳鮮奶進口量從1618.8噸增至4.3萬噸,年均增長72.4%。目前,澳大利亞已成為僅次于德國和新西蘭的中國第三大鮮奶進口來源國,2014年自澳大利亞進口的鮮奶占中國鮮奶進口總量的13.3%。與國內鮮奶相比,澳大利亞鮮奶具有強大的價格和質量優勢,即便加上中澳自貿協定簽署前10%的進口關稅,價格仍低于國內生產成本。中國將在5-10年內取消全部鮮奶產品的進口關稅,隨著關稅的逐年降低以及檢驗檢疫程序的便利化,澳鮮奶等液態奶必將大量進入國內市場,對中國液態奶市場產生一定的沖擊。
(一)國內乳制品企業應提高競爭力
1.加強乳制品企業的奶源基地建設。對生產進行合理布局,加強牛群的品種改良工作,建立高產母牛核心群。
2.政府應建立奶牛風險基金。當奶價下跌時,用基金來彌補生產者損失,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市場風險。
3.乳制品企業應進一步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強養殖場圈舍、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糞污處理、疫病防控、飼草料貯存(或青貯)等配套設施,支持養殖場裝備全混合日糧飼養、擠奶、良種繁育、生鮮乳質量檢測等配套設備,建立并推進規模化奶牛養殖場的農業規范認證制度。
(二)改變中國乳制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引導消費者提升國內乳制品消費
1.提高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消費信心。今后應加大對國產乳制品的食品安全管理,在真正保障乳制品安全的同時進行大力宣傳,組織權威部門對國產乳制品進行定期抽檢,并公布抽檢結果,讓消費者了解國產乳制品質量,逐步恢復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消費信心。
2.加強巴氏鮮奶消費的宣傳和引導力度。巴氏奶具有營養價值高和不便于長途運輸等特征,因此,澳洲巴氏奶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國產巴氏奶相對具有優勢。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巴氏奶消費量占整個乳制品消費的90%以上,而目前國內巴氏奶消費僅占30%左右。因此,可通過醫學、營養專家的影響力,廣泛開展巴氏鮮奶優勢的宣傳,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和認知巴氏鮮奶的營養價值與經濟價值,進而推動國內巴氏鮮奶的消費。
正式簽署了中澳自貿協定,除關稅互免外,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兩國雙邊貿易和相互投資的門檻。此次中澳自貿協定還約定,澳大利亞對于來自中國的私營企業投資的外資審查門檻,將放寬到與澳洲其他自貿協定等同的10億澳元,這意味著投資額在10億澳元以內的項目將不必接受審核。基于奶源原因,中國乳企早已開始海外投資,中澳自貿協定的簽署,使得國內乳企的“走出去”戰略變得更為順暢和便利,未來中國乳企對澳大利亞奶源的布局以及同澳洲乳業之間的合作將更為活躍。事實上,我國自有的奶牛養殖規模并不能充分滿足國內的消費需求,借力海外低成本的資源來滿足我國消費需求是一件互利的事情。
多位奶業專家在接受采訪時均表示,中澳自貿協定簽署后,國內乳企“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將變得順暢,海外投資門檻降低,澳洲豐富而廉價的原料奶市場將成為未來國內乳企并購的選擇。專家宋亮認為,奶源基地一直以來都是國內乳企海外投資的重點,這次新政將使得國內乳企在海外并購的難度大大降低,避免跨國交易所產生的法律和政策成本。同時,由于可以雇傭中國工人,海外人力成本也將下降。據專家宋亮預計,隨著中澳自貿協定簽署,中國與西歐、新西蘭等經濟體的貿易協定的逐步落實,未來海外的合作和并購將更加活躍。
中國乳制品企業應抓住機遇,實施“走出去”戰略,收購、并購海外乳制品企業,提升自己的國際競爭力。事實上,就在國外品牌忙著進入中國的時候,國內乳企也在積極布局海外牧場、收購海外乳制品企業,以解決奶源不足的問題,同時抗衡來自國外品牌的競爭。2014年4月光明乳業與澳洲PACTUM乳業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由PACTUM乳業集團為光明乳業代加工UHT (無菌)牛奶。而幾乎就在中澳自貿協定簽訂的同時,新希望集體也與澳大利亞FMG聯合發起“中澳農業及食品安全百年合作計劃”,旨在進一步促進中澳兩國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貿易、食品安全、農業產業鏈合作等方面的互利互補。
中國乳制品企業通過施“走出去”戰略,收購、并購海外乳制品企業,可以鞏固和自身的競爭力,逐步適應國際化潮流,開展國際國內相互合作,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開創合作共贏的局面。
綜上所述,簽署《中澳自貿協定》帶給中國乳制品企業的既有挑戰,又有機遇。中國乳制品企業應當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迎接挑戰,同時,更應抓住機遇實施海外市場布局,建立穩定的海外奶源基地,抗衡國外品牌的競爭。這樣,中國乳制品企業就能借助于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完善和發展自己,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方 曉]
F426.82
A
1005-913X(2017)07-0003-02
2017-05-15
孫艷玲(1971-),女,哈爾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數量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