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艷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6)
基于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基建生產一體化應用
王秀艷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6)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基建生產的發展和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入,當前社會對基建的生產改變了傳統的階段性分割的狀態,進入到生產一體化的實踐與推廣階段。其中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是基建生產一體化的理論之一,是系統工程理論在資產管理中的應用,是基于資產管理在基建生產領域中的延伸。本文主要通過對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的概述,說明基建生產一體化的發展歷程,指出在當前基建生產一體化生產中,如何充分利用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進行生產和應用。
基建生產;資產全壽命周期;生產一體化
當前對于基建生產的一體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電力系統,主要針對的是電力企業在電力設備上的建設與應用。并且在資產全壽命管理理論背景下,電力企業十分注重通過對電力設備的全周期管理,不斷提高電力設備的收益和綜合效益。而資產全壽命管理應被大膽的應用到更寬廣的領域,不僅是電力設備的全壽命周期管理,還可以對基建生產一體化過程所有的物資與工程項目進行全壽命周期管理。最主要的意義在于能直接優化基建工程項目的財務管理和資金管理,能有效提高社會生產效率。
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本質上是將系統管理理論運用到資本的管理和運營過程中,因此,其涉及的是資本運行和管理的方方面面,簡單來說,當前的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是指通過對資產從規劃、購建、運行、維護、到退出運營的這一全過程實現持續不斷的、并且統一協調的資產管理,其主要的目的在于通過持續的管理加強資產的運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資產全壽命周期從理論上是系統論、管理學和經濟學的結合,其所涉及的是系統論的持續和管理學的優化管理,應用的是經濟領域。但從技術上來看,其更多的是經濟分析技術與數學計算能力的結合,其通過當前信息技術的龐大威力,在兼顧經濟的優化和可持續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協調規范,確保資產管理的前后一致、持續高效。
而隨著資產全壽命周期理論的不斷發展,其被大膽的借鑒到工程管理建設中,因此,產生理論所謂的電力設備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其本質還是資產管理理論與工程建設領域的結合與協調。在工程系統中,資產全壽命周期意味著需要從工程建設的整體目標出發,統籌規劃資產的籌集、設計、采購、建設、檢修、維護、報廢等環節的全過程。這個全過程所要求的是通過系統化的科學方法,在工程規劃、立項、設計和設備招投標等決策環節與后期的建設環節通盤考慮,以實現資產的最大程度利用,達到工程資產全壽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目標。可以說,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在工程領域的應用降低了工程建設與維護的整體費用,將基建生產的前后兩個階段進行了完全的銜接,有力的促進了基建生產的一體化。
基建生產一體化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其不是突然產生的理論,而是在原有過程理論的基礎上,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優化當今基建生產管理的格局,而出現的一種生產管理模式。本節首先對基建生產一體化的發展歷程進行簡要概述,然后對基建生產一體化的相關理論進行概述,指出當前基建生產一體化的一般管理做法。
(一)基建生產一體化的進程。
基建生產一體化的出現時間并不長,在傳統的基建生產過程中,是沒有一體化生產這種說法,而更多的是階段性的生產和管理過程。傳統的基建生產對于基建的定義是從工程建設開工開始到試運行結束的這段時間,也就是意味著在機組進行試運行結束后,基建生產就介紹,后面的生產移交,則是屬于基建管理范圍之類了。這種分階段的生產管理模式優點很明確,即在生產的過程中,可以盡可能的發展工程建設的許多優勢,不必為后期的管理擔憂和考慮。但其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即生產的移交可能產生待解決問題未解決,包括基建工程的一些尾工尾項長期得不到解決,也就意味著在基建生產結束則是開始生產技改,造成資產的嚴重浪費。這種階段式的管理模式在我國層長期存在,也就造成了一個錯誤的觀點,將基建生產與生產后的環節進行了分割,對于基建工程建設的考核也是單向偏重建設期內的進度、質量與安全等因素,而忽視工程在后期的運行維護情況。
(二)基建生產一體化的概述。
根據基建生產一體化的發展演變歷程,我們得知基建生產一體化存在著許多的包含性內容,也就意味著基建生產的概念四一個涉及多方面的概念。這里根據國內廣泛的共識基礎上,認為當前我國的所謂基建生產一體化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基建生產一體化、檢修運行一體化、基建生產管理信息一體化。在這三個方面中,其最核心的部分是基建生產一體化。蓋因基建工程的建設是從基建生產領域開始,最核心的這一環節要求基建生產一體化有足夠的制度基礎和建設基礎,而檢修一體化和基建生產管理信息一體化則是依托于基建生產的全過程,或者說,是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在工程建設各個環節中的延伸和運用。需要強調的是,基建生產一體化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都對工程企業的所有員工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無論是生產一體化還是信息管理一體化,都要求員工具有超前的工作意識,甚至為方便管理,應將基建管理人員在后期轉為生產管理人員,在基建期間直接參與調試管理。而檢修一體化則是要求員工十分熟悉所有生產設備和生產系統,對故障的保修和維護程序和相應的技術了如指掌,具備相應的管理和技術素質,真正的做到“三熟、三能”,從而最終實現檢修的一體化運行。
(三)基建生產一體化管理的一般做法。
當前我國對于基建生產的一體化管理已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運行,一定程度上都獲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功,極大的促進了基建生產效率的提高,有效的提高了工程資產的利用效率。這里對當前我國基建生產一體化的一般做法進行簡要的概述。基建生產一體化管理客服了傳統的基建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消除了所謂的生產的移交,實現了“無缺陷啟動,零尾工交接”的全過程管理。因此,在推行基建生產一體化的過程中,首先是對“三個一體化”的管理理念的宣傳和教育,確保這種三位一體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改變傳統基建理念單方面追求快捷的生產弊端。其次,搭建信息管理平臺,基建生產一體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即是信息管理的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的搭建和運用可以涵蓋到工程建設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通過對前期資金的籌集、設備的制造、采購、運輸、安裝、調試、使用、維護及報廢等各個環節。通過對信息的收集,信息平臺的快速傳達與共享,確保信息管理一體化的實現。最后,則是以工程建設時期的基礎數據為依據,對工程全過程的生產進行數據收集和歸檔,確保建設時期與管理時期的銜接和平滑過渡,從而確保工程資產利用的準確和高效。
根據基建生產一體化的理論,其包括了基建生產的一體化、信息管理的一體化和檢修運行的一體化,本節不對三個主要部分的內容進行贅述,而是根據當前基建生產的一體化過程,指出當前基建生產一體化應加強和完善的幾個方面,這些都包括了三個一體化的相關內容:
(一)前期準備工作。
基建一體化生產的實現需要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其并非是通過簡單的口號和領導開會就能實現的管理模式,而是需要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包括:相關建設資金的籌集與財務的建檔、財務管理與設備管理的關聯、物資的采購與歸庫管理、質量安全檢修的信息平臺的搭建等內容。并且需要具體明確基建生產過程中物資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一般是對物資進行獨立的倉庫管理,逐一進行分類歸檔;而對財務則是通過高層的支持,建立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嚴格財務管理,將財務資產管理的觸手覆蓋到工程建設的全過程。最關鍵的在于信息一體化平臺的搭建,通過平臺的搭建真正實現管理決策層意志的統一,實現對基建工程建設的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
(二)數據收集工作。
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最為基礎的工作即是對信息的收集,其所涵蓋的是基建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的信息收集,包括物資數據的收集,即對已簽訂設備采購合同的物資和有價值的物資的信息進行和搜集,并按一定的依據進行分門歸類的建檔保存,保存與統獨立的 信息平臺上,便于查閱和對比分析;設備數據收集,即對固定資產設備的信息進行收集,資產設備與資產息息相關,參照資產管理辦法,從合同技術協議中收集,確保基建期物資價值與在建資產的有效歸集。
(三)資產一體化管理。
資產一體化管理包括了多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物資接受管理,即對采購的物資進行收貨確認管理,自動生成相應的采購單進行信息的歸檔,記錄采購物資的數量和價值;二是物資支出管理,即將所采購的物資或采用發放的形式或領取的形式,將物資支出使用,服務于基建生產,其所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種物資的支出都應對物資的價值、型號、支出單位和數量進行明確的記載,便于全程的監管和統計。三是關聯管理,即資產、設備與物資關聯。根據采購訂單收貨入庫,實現工單與物資的關聯。這種關聯會生成一張資產卡片,卡片中包含了資產設備的部分信息,同步了在建工程與預估資產、預算資產的關系。這種關聯的意義在于通過生產設備與資產的一對一或者多對一的關系,明確了資產的利用結構,為生產建設時期的臺賬建立打下基礎,確保了設備數據在生產期和使用期的平滑過渡。
[1] 岳振宇.基于一體化平臺項目的計量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
[2] 王建兵.基于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發電企業基建期資產管理[D].山東大學,2012.
[3] 翟瑋,尚博祥,孫軼凡,高超,郭曉艷.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評估決策系統設計[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5,09:82-86.
[4] 李娟.基于全壽命周期的電網建設項目成本控制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
[5] 胡雪艷.基于全壽命周期理論的變電站項目成本管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