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杰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檢測技術也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技術發展。文章主要將建筑檢測技術作為研究的對象,在簡單檢測建筑工程的特點之后,從三個方面入手對其應用的情況進行深入的解析,分別是混凝土強度檢測、鋼筋銹蝕度檢測以及結構耐久性檢測,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建筑工程;檢測技術;應用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TU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36-0118-02
前言
建筑工程檢測主要是按照相關的標準,根據建筑施工的情況來對建筑的實體中的相關數據,性能等方面進行檢測,為建筑工程的進行提供可靠的技術依據,使得建筑工程的建設能夠更為準確和科學。對于建筑行業的發展而言,建筑檢測技術的存在是十分重要的,是其中的一項基礎工作,落實相關的檢測工作,提高建筑檢測技術水平在建筑行業不斷發展,大量新型材料被引進的現代化背景下有利于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提供切實保障。
1 檢測建設工程階段特點
破損檢測、微破損以及非破損檢測時在建筑施工檢測中最常見的檢測技術類型,其中非破損檢測是其中應用較為頻繁的一種,其在保障建筑結構的基礎上,通過對建筑物理量進行測量來判斷檢測的系數。非破損檢測技術應用十分便捷,且不對建筑結構產生破壞。例如:非破損檢測在對混凝土進行測量時直接檢測其表面的硬度,利用磁效應來判斷鋼筋直徑大小以及位置等。非破損檢測相對于其他檢測技術而言,其檢測的精確度更高。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檢測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十分巨大。與非破損檢測技術相比較,微破損技術會對建筑結構產生一定的破壞,進而達到取樣的目的,以此來完成相關的檢測工作,微破損能夠大大減少人力物力的損耗,但是其存在的缺點也是較為明顯的。首先微破損檢測技術會對建筑物理結構帶來輕度的破壞,且檢測的結構只能夠說明建筑中的一部分情況,需要加強全面的檢測,并從多角度落實;其次選擇微破損的檢測樣本不易過多。且相比非破損檢測,微破損檢測的精確度要低一些。微破損的檢測措施主要有:檢測混凝土強度時會利用鉆芯法和拉拔法來檢測;在對建筑進行結構性試驗和破壞性檢測時,是直接在建筑主體上進行的,會對建筑原有的結構產生一定的破壞。當然其也能在不破壞建筑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小程度的綜合實驗,以此來對建筑項目的綜合性能進行判斷。這幾種檢測技術優缺點都是十分明顯的,在應用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
2 檢測建設工程的技術在建設檢測中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高,我國綜合實力水平大幅度上漲,不僅為我國市場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然而在這一背景下企業發展在面臨著巨大機遇的同時,面臨的挑戰也是十分嚴峻的。這一情況加大了我國市場發展的競爭力,并使得發展企業與市場競爭兩者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市場為企業提供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給發展企業帶來了許多競爭的壓力。
與一般的工業項目產品相比,工程項目的建設特點顯著,如安全品質責任重、建設期限長、投資成本高等特點,因此在建設工程項目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的目標完成最終的實體產品。同時由于項目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與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因此相關的品質管理工作一定要落實到位,并選擇合適的項目檢測技術來為項目施工的質量提供保障。檢測技術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不僅是項目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落實相關監督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時檢測技術還能夠及時地檢測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并及時排除,從而為確保項目的整體施工水平提供切實的保障。
3 現場對于建筑工程結構的檢測具體部位
3.1 工程砌體結構
在對砌體結構進行檢測時,主要檢測其砂漿抗壓的強度。在對砌體結構進行第一次檢測時,要控制好優檢查好普檢的選點密度,按照標準進行操作。在復檢時也要根據普檢參檢數量兩部分進行檢測和選點。在選點時范圍應當將所有的類型好結構覆蓋在內。與此同時,對于地下室,一定要重點檢測頂層和首層中的重要結構,保障其施工質量。
3.2 工程混凝土強度的檢測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中檢測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發展,其中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發展尤為明顯。當然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也形成了相對完善和系統的檢測管理體系。目前在建筑行業中各種檢測技術的應用水平不斷提高,超聲法、回彈法以及鉆芯法等都是常用于混凝土強度檢測的方法,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由基礎方法演變而來的方法也逐漸應用于混凝土檢測中,例如超聲回彈法、鉆芯回彈法等。此外,我國建筑檢測技術也處于基本成熟的階段,其主要表現在試驗測試理論的不斷完善以及測試儀器性能不斷改良兩個方面。
4 建筑工程結構檢測技術的發展
4.1 研究新的檢測方法和手段
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和施工技術會被應用到建筑工程中,因此建筑工程的檢測技術需要不斷的提高自我的應用水平,做到更為精確、更少損傷以及更便捷。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不斷開發新的檢測項目,進一步完成檢測技術。
4.2 改良檢測設備
對于項目檢測而言,其檢測的質量與檢驗儀器和設備的性能有著之間的聯系,一旦檢測儀器與設備存在問題,那么將會極大的影響著建筑檢測的結構,因此想要進行高質量的檢測工作,首先要保障檢測儀器與設備的精良。然而就目前我國建筑檢測儀器和設備的運行情況來看,其在功能和精確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有性能不穩定,使用時間段,應用功能少等問題。
4.3 紅外線成像
紅外線成像是新型無損檢測技術,主要利用來檢測建筑結構內部是否出現變化。采用紅外攝像電子,獲取混凝土連續性輻射信號,處理輻射信號后,形成混凝土溫度場圖像,按照溫度場分布圖,可直觀判斷混凝土內部缺陷、損失,因此評定建筑結構混凝土的質量。無需接觸建筑物,即可使用該檢測技術,且不損失內部結果,對于不同溫度場均可快速掃描,可進行遙感檢測。在建筑工程質量方面,現階段,該技術正處于工程檢測應用階段,可用于檢測混屋面防水、裝飾面、凝土損失、建筑工程的質量。endprint
4.4 超聲波檢測技術
超聲波檢測的主要工作原理利用超聲波對建筑內部缺陷的反射來確定內部損傷的位置。利用該技術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建筑內部的情況,同時還能夠準確的掌握損傷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材料厚度等數據。一般情況下,超聲波檢測技術應用于超厚部件的損傷檢測中,這是因為超聲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但是隨著其不斷地發展,超聲波檢測的設備越來越輕便和安全,目前我國的超聲波檢測已經實現了自動化檢測,不僅提高了檢測的準確性,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其應用的范圍。
4.5 雷達檢測技術
在對鋼筋分布位置、混凝土內部缺陷位置以及地下管線、地質結構等進行檢測時,通常會使用雷達檢測技術,該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在混凝土中射入電磁波,混凝土中的電磁波在碰到不同介質后所產生的反射波具有不同的特點,再由雷達來對這些反射波進行接收,可以根據反射波的返返回時間、強度大小和方向來對混凝土中缺陷存在的位置進行檢測。然而在雷達檢測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成本較高,且如果想要形成高強度的雷達波,一般情況下需要應用龐大的雷達設備,會帶來較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費。
5 結束語
對于建筑工程而言,建筑檢測技術的應用不僅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并為施工質量提供切實的保障,在評價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時,還為項目建設的開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檢測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電磁和光傳感檢測技術、聲波發射探測技術等都是目前我國檢測技術中較為先進的檢測技術,這些技術在建筑工程建設的應用,為提高我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質量等提供了切實的保障,同時也開拓了我國建筑檢測技術的應用范圍和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楊娟.試論建筑工程檢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3):267.
[2]紀義華.建筑工程檢測核心技術發展特點研究[J].安徽建筑,2016(12):269.
[3]馬蘭蘭,牛春蕊.論建設工程檢測的主要技術及特點[J].建材與裝飾,2017(04):86-87.
[4]毛鐵.建筑工程中新技術應用之我見[J].科技向導,2015(29).
[5]黃海棠.關于建筑工程檢測技術的發展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6(5):223.
[6]虞德剛.建筑工程檢測技術[J].中外企業家,2015(15):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