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籌劃是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實現稅后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多納稅人已經意識到稅收籌劃的重要性,這其中不乏大量的中小企業。而我國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水平普遍較低,甚至有些企業分不清偷稅與合法避稅,只是片面追求稅負的降低。如果不認真對待這些問題,中小企業盲目地稅收籌劃,可能帶來更大的損害。因此如何幫助中小企業規避風險,正確運用稅收籌劃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其資金使用效率,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數量截止2016年末已達到37.0萬戶(其中31.6萬小型企業),利潤總額4.3萬億元,分別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額的97.5%、62.8%。《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全國在工商管理部門登記的中小企業,截止2015年末超2000萬家,80%以上的就業由其提供;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為例,中小工業企業繳納稅收2.5萬億元,是總額的49.2%,中小企業稅收貢獻比例仍在逐年提高。然而,2016年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卻沒改善,中小企業在銀行的貸款利率上浮超過三十個百分點,像惜貸、壓貸、抽貸、斷貸等現象更是經常出現,應收賬款回款較慢。因此,中小企業在減小企業資金支出、降低成本方面關注較多,而稅收在其資金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企業如果正確使用稅收籌劃可以合法地減少稅收支出。
它主要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企業在稅收籌劃時選擇的稅收政策是否正確、合理,能否準確、有效地運用稅收優惠政策,這是稅收籌劃有效性的前提;二是稅收政策本身的完善程度,如果政策不完善,征納雙方理解有偏差或錯誤,稅收籌劃結果就不會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三是稅收政策更新速度,直接影響稅收籌劃方案是否有效。
與納稅人相比,稅務機關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更多稅法信息,且稅務機關被賦予了自由裁量權,稅務管理人員素質不同,都會對企業稅收籌劃方案的認定產生不同的結果。
企業自身條件是實施稅收籌劃方案的基石,企業管理層意識、企業文化、經營范圍、經營規模、財會人員專業水平、企業內部稅務控制與預警機制是否健全等等因素,是企業能否進行稅收籌劃以及稅收籌劃方案設計水平的決定性因素。
任何一套稅收籌劃方案的制訂與實施都存在主觀差異,這種主觀差異很有可能會造成主觀的判斷錯誤或方案本身的瑕疵。方案選擇、實施過程都存在很強的主觀性,其方案制定、實施人員的能力素質決定了稅收籌劃方案實施效果,這更增加了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
有些企業管理層特別是小型企業,對于稅收籌劃理解有偏差,只要日常生活中用于降低稅負的手段,無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手段,都算是稅收籌劃。而稅收籌劃的真正涵義是納稅人在事前對企業各項涉稅事項進行綜合地、合理地安排,充分地運用有關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合法手段,合理地少繳稅或延緩繳稅的手段,典型特點是合法性和事先性。即使沒有偷稅、漏稅等現象,有些中小企業仍停留在平時只要及時進行納稅申報、不違法即可的觀念上,對于稅收政策調整和實施,特別是稅收優惠政策的使用上非常的被動,積極主動的稅收籌劃方案較少。
企業稅收籌劃方案的設計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依靠內部財會人員,二是借助外部稅務中介機構的力量。第一種方式需要企業人才專業能力較強,而第二種則需要較高的籌劃費用。近年來中小企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在不斷提升,但是稅收籌劃的綜合性、專業性非常強,既需要熟悉國家稅收政策法規及變化,也要具有很強的財會專業實踐能力,這種人才稀缺且報酬較高,同時中小企業本身資金不充足,更是很難聘到。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在資金不足的同時,人才的缺乏是阻礙其稅收籌劃水平提高的最根本原因,很難實施高效的籌劃方案。
企業稅收籌劃是否符合其經營發展目標、能否低成本高效率運行、實施結果是不是被稅務機關認可,是衡量企業稅收籌劃方法是否得當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稅制結構、稅收征管方法在不斷完善,中小企業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其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速度跟不上外部環境的變化。因此,中小企業在面臨稅收問題時,首先想到的稅收籌劃方法是利用非正常的方式來降低企業稅負,而不是從企業自身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兩套賬”、“請客吃飯”等現象時有發生,正當的稅收籌劃方法使用較少。
鑒于企業管理層理解上的偏差及資金與專業人才的缺乏,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將降低單個稅種的稅負為企業稅收籌劃的目標,企業很難在整體性上考慮,全面籌劃能力欠缺。中小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時,往往從短期考慮稅收籌劃成本與效益,不能把稅收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及長期的經營活動聯系起來,籌劃的結果可能會引起企業某項涉稅事項稅額的降低,但其他稅種或整體稅種的稅額可能會不降反增,不能達到企業整體收益的最大,稅收籌劃的價值也無法體現。
1.觀念上:樹立正確的納稅理念
中小企業要想有效開展稅收籌劃工作,必須先樹立正確的納稅理念,先確保企業能明確區分稅收籌劃、偷稅、漏稅涵義,通過合法的途徑保障自身的納稅權利,以避免企業片面的追求稅額的降低,進行盲目的稅收籌劃。只有對納稅有了正確的認知,中小企業才能明確稅收籌劃的目標,正確選擇稅收籌劃方法,科學地設計稅收籌劃方案。這需要國家配合引導,加大稅收籌劃宣傳教育的力度,稅務機關或企業需要經常開展相關稅收法律、法規以及科學稅收籌劃方案設計的典型做法的培訓,采用多種方式正確引導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方向。
2.人才培養上:提高稅收籌劃儲備人才的力量
中小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由于受資金的限制,所以大部分的稅收籌劃方案是依靠企業自身的財會人員進行的簡單籌劃,但中小企業人才的專業度和能力上還有很大的欠缺,因此提高企業稅收籌劃儲備人才的力量勢在必行。首先,企業需要重視企業內部人才的入職后的繼續教育,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員工學習稅收相關知識,特別是實戰訓練,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與交流,熟悉納稅的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項,以減少財務人員的操作性風險;鼓勵企業財會人員主動地思考納稅事宜,不要只是被動的等待涉稅事項發生之后,制作憑證、納稅申報,并積極地出臺相應的獎懲機制,與企業薪資績效掛鉤,對于那些積極進行稅收籌劃的財會人員及時給予獎勵;企業更需要引導稅收籌劃人員在制定籌劃方案時,結合企業經營狀況,針對企業整體利益統籌規劃,不只關注于眼前某個稅種稅額的減少。而企業的人才培養更重要的是其儲備人才的培養上,目前政府為了鼓勵校企合作出臺了許多鼓勵政策,中小企業應該抓住機會,將企業人才需求狀況與大學財會專業人才培養聯系起來,為自己定向培養專業人才,這更是學校希望促成的策略,校企共育培養稅收籌劃人才,實現人才培養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將會更加清晰、有效,達到校企共贏的局面。
3.機制構建上:設立企業稅務風險控制與預警機制
我國中小企業進行稅務風險控制與預警的較少,特別是小企業,其所謂的風險預警就是稅繳多了,企業可以利用企業財務報表中的數據作為企業稅務預警指標,與往年同期數據比較,或者借鑒稅務中介的力量制定具體預警指標,這些指標也是企業鑒定稅收籌劃效果的重要依據。中小企業一定要認識到稅務風險控制與預警的重要性,構建適合自己企業特色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為企業正確進行稅收籌劃提供條件。
1.提高稅務機關的服務理念,提升征管水平
我國稅務機關較關注企業納稅的結果,征管思想較明顯,其服務職能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稅務征管部門需要轉變觀念,加強與中小企業的交流與溝通,為企業及時提供教育輔導、咨詢、幫扶等多重指導,減少由于不理解稅法或者不熟悉操作流程而產生的風險,同時提高稅務機關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為中小企業納稅、報稅提供更多高效、快捷的辦稅方式,提升其服務意識,引導中小企業積極主動地與稅務機關溝通和互動,減少稅收籌劃方案不能正常執行、認定的損失。
2.提高稅務中介機構的輔助作用
中小企業稅收籌劃工作的快速開展,離不開國家與企業自身的努力,同時還要借助稅務中介機構的輔助力量。目前我國稅務中介機構業務發展還較為簡單,大多是辦理納稅申報等日常簡單業務,而涉及到稅收籌劃,大多的稅務中介機構還較難提供優質的稅收籌劃項目,而且籌劃費用較高。在我國,中小企業需要專業的納稅籌劃指導,卻不具備專業的綜合人才,稅收籌劃需求強烈;而稅務中介機構具備人才條件,但是提供成本卻較高,所以國家應當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積極推進我國稅務中介機構的快速發展,將稅收業務交由更加專業的第三方來完成,為中小企業開展正確的稅收籌劃提供保障。
近年來,我國稅收制度隨著現實經濟環境變化在不斷調整,營改增、環境稅等稅種的改革,對中小企業開展稅收籌劃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稅收制度的改革,必須在優化稅制結構的基礎上盡量減少稅收法律、法規中的漏洞,讓我國稅收制度趨于更加完善、穩定,減少由于稅收政策變動或政策失效造成的稅收籌劃風險,為中小企業稅收籌劃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廣州工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850)
[1] 張曉林.信息披露透明度、稅收籌劃與企業價值[J].財會通訊,2017,(27):50-53.
[2] 劉希雁.稅收籌劃的涉稅風險與規避分析[J].知識經濟,2017,(01):22+24.
[3] 李金巖.我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研究[J].商業經濟,2016,(12):117-11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