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莉
(延壽縣人民銀行,延壽150700)
學習新修訂《條例》的體會
郭 莉
(延壽縣人民銀行,延壽150700)
[關毽詞]新修訂的《條例》;紀法分開;紀在法前;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這次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于法,對黨員提出比老百姓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避免黨員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情況,這使我聯想到《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
《韓非子·喻老》中記述了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故事內容是講名醫扁鵲發現蔡恒公有病,接連拜見蔡桓公,發現病情不斷惡化,并再三勸其醫治,都遭到傲慢拒絕。蔡桓公因此病入膏肓。后來,恒公感到渾身疼痛,便派人尋找扁鵲,這時扁鵲已跑到國外去了,恒公不治身亡。這則故事通過蔡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教訓,告訴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和幫助,更要接受批評改正錯誤,力求解決問題于萌芽狀態。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黨員干部像蔡桓公一樣,把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當“擺設”,一聽到批評就反感,說一套、做一套,捂著瘡疤不讓揭,這樣就使病由表及里,傷及肌肉、胃腸,有的人屢教不改,不聽勸告,就會病入骨髓,不可救藥,不僅落馬成為階下囚,甚至殃及生命。
過去,“蔡桓公”不接受批評,有病不治,是因為有的黨組織把違反紀律當“小節”,只要黨員干部不違法,就不管,不追究,不知不覺放任自流了。現在紀法分開,把紀律作為管黨治黨的尺子,用紀律管住大多數。比如:大吃大喝在以前的紀律處分中沒有具體明確的要求,新《條例》明確對超標準、超范圍接待或借機大吃大喝等相關責任處分,一旦違反將依《條例》嚴格查處,這對黨員約束力明顯增強。新的紀律處分條例讓問責、執紀、監督有新的靶心,也明確紀委、監督、執紀、問責的要點、標準、尺度、力度。正如王岐山強調的那樣:要在思想認識上、責任擔當上、方法措施上跟上黨中央要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把握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嚴明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四種形態包括:一是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與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朵、扯袖子、紅臉、出汗成為常態。二是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三是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做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四是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少數。這四條都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舉措。
眾所周知,那些違法犯罪的官員都是從小錯誤和違紀開始的。大邱莊書記禹作敏,是一個如生土長的農民,創業初,他還能按照黨的要求,先人后己,村里蓋房子先讓群眾住,后來隨著事業的發展和成就的取得而驕傲自大,狂言“憑我禹作敏的能力,可以當一個國家的副總理”,這是違反了政治紀律。他對名、利、權追逐不斷升級,飛揚跋扈、唯我獨尊,而且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在大邱莊建立一個至高無上的 “獨立王國”,這是違反組織紀律。他的“莊主府”里居室三道崗,保鏢不離身,從“莊主府”到辦公室不過百米行程,每日奔馳“600”接送,甚至連抽煙也要有人伺候,這是違反了廉潔紀律。如果每次違紀,發現苗頭的第一時間就受到處分,嚴肅執行黨的紀律,就能產生警誡或威懾作用,最后不至于走向犯罪的深淵。原河北省國稅局局長李真是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年輕干部,他從弄虛作假開始,改檔案、造假學歷、自己私自晉級屢屢得手,使他后來對權力的追逐達到瘋狂程度,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由于他個人妄自尊大,不接受批評,外加犯錯誤時受“私不舉、官不糾”的風氣影響,助長了他私欲膨脹,最后走向滅亡。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不能十全十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點和錯誤,有些缺點和錯誤,可能自己覺察不到,還要善于聽取別人的忠告,如果別人發現并加以勸告,就要耐心聽取并及時改正,這回紀法分開,在法律底線前更為黨員劃定了一條紀律底線,從小錯誤抓起,動輒則咎,早發現早處置,防患于未然,嚴重違紀的就會大大減少。
古人早就說過: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自覺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是黨員干部應具備的素質和修養??v觀那些不愿意接受批評和監督而走上犯罪道路的黨員干部,都成了“蔡桓公”。而今,新修訂的《條例》為我們具體劃定了“負面清單”,強調紀律,重在立線,所立下的規矩都是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不能觸碰的底線,誰如果觸碰了,就會受到黨紀制裁。這也使“蔡桓公”必須吸取教訓,再諱疾忌醫不可能了。□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