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海兵,上海民航新時代機場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產城互動的支線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方法分析
文/劉海兵,上海民航新時代機場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產城互動的支線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需要充分的認識到區域內的經濟發展環境,從城市發展出發,依托航空經濟區發揮自身優勢。本文簡單的分析了臨空經濟區與外界相互作用機制,并簡單探討了南通臨空經濟區規劃方式。
產城互動;支線機場;臨空經濟區;經濟規劃
當前,我國航空運輸網絡框架基本成熟,航空市場不斷擴大,航空運輸占物流的份額不斷擴大。航空運輸相較于陸路、水路具有無可比擬的速度優勢,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激烈,時間便是效益,航空經濟應運而生,依托于空港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節點作用,“臨空經濟”充分發揮航空運輸優勢,有望成為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1]。本文嘗試分析基于產城互動的支線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策略。
臨空經濟區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封閉系統,有完善的功能,但要實現區域經濟增長極功能,便需要與外界進行充分的經濟活動聯系,以發揮臨空經濟的帶動作用。臨空經濟區與機場依托城市、腹地存在相互作用的機制。
臨空經濟區與機場依托城市、腹地,相互流通商品、服務,后者向臨空經濟區提供制度供給,臨空經濟區提供要素,包括資本、人才、技術,與此同時機場依托城市、腹地也提供相應的要素,從推進型單元、中心地與主導產業,向機場、產業集群發展,最終形成圍繞機場的集群經濟。在臨空經濟初創階段和形成階段,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從城市向機場以及周邊流動,促進新近產業的成長,推動產業壯大推動其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集群,最終形成臨空經濟。在臨空經濟成熟后,臨空經濟擴散效應發揮作用,迫使資本、人才、技術向腹地以及機場依托的城市擴散,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當臨空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區域內高端成品流向周邊,滿足居住腹地與機場依托城市的居民對高端產品的需求。
機場周邊是臨空地區的人流、物流與信息流的集散節點,臨空地區對機場依托的城市、廣大腹地有強烈的輻射作用,可發展成為區域經濟增長極,需要科學發展,政府引導,處理經濟社會多方面問題。規劃需做到以下幾點:①科學規劃,重視土地的利用,根據區域內未來發展水平和規模、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進行空間布局,確定土地的儲備與供應業,避免脫離實際;②盡量發展本地區稟賦比較豐裕有比較優勢的臨空產業,以體現出競爭優勢;③需要與地區航空運輸業的發展相協調;④臨空經濟規劃需要與地區經濟發展目標相協調,發展臨空經濟的目的是為了帶動所在地區的發展。
產業集聚可以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的效益。產業聚集是臨空經濟典型特征,在自發的臨空經濟發展模式下,機場直接影響航空運輸、航空服務以及航空制造等企業的臨空經濟區集聚,機場吸引臨空指向性的高新技術企業、現代制造企業、總部型企業、現代服務型企業,進而吸引住宿餐飲、科教文衛、休閑娛樂等航空引致產業,最后形成多種類型的產業聚集。在構建臨空經濟體系時,設置的主導產業需要符合機場所在城市、區域腹地的總體發展目標,選擇臨空產業時,需出臺相應的政策,嚴格控制臨空經濟區的企業標準,限制不具有資質的傳統產業進入,吸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價值鏈高端環節的企業,各個臨空經濟區需要優先進行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避免出現產業同構情況。
進行交通系統規劃,需堅持覆蓋、快捷特點,機場與城區的高鐵是進行人流運輸的理想選擇,而臨近城市與機場之間的物流倉儲中心、快速通道是進行物流集散的主要方法。
南通臨空經濟區臨近上海,周圍經濟發達。核心區域為空港區,包括1航站樓與1條機場跑道,空港承擔航空運輸與航空服務功能。跑道3400m,寬度60m,飛行區技術等級,兼顧E級,旅客吞吐量近100萬人次,貨油量約3萬噸。
周圍的支線機場包括無錫機場、嘉興機場,相較于這些機場其與上海的關系更為密切。附近已經開始規劃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齊全,交通發達,逐漸形成企業產業集群,機場北側是空港物流基地,是航空-公路貨運樞紐型物流基地,形成了立體的網絡。同時靠近上海港口。整個臨空經濟區形成了高速路、鐵路、水路運輸一體的立體網狀交通網,能夠快速抵達上海及其其他重要的地區,通過機場高速、機場高速北線、機場高速南線、機場專線等可進入環線大動脈,同時驅車能夠快速抵達上海港、連云港等地區。
從區域研究中,南通機場存在量大核心價值。首先,從機場群的角度來看,南通機場是一個技術條件理想的支線機場,其次,從腹地分析來看,南通機場有獨立的腹地,市域范圍是其相對獨立的服務腹地,競爭相對少。
從價值鏈的角度來看,南通處于產業轉型期,基于腹地的出行需求、經濟水平、競爭機場群分析,南通機場客運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但需要長期培育,腹地航空出行系數低,近為0.05,低于周邊同等級城市,面臨市場競爭,客運跨域發展困難,需要進行腹地培養。從廉價航空來看,南通機場有比較優越的空域資源,迫切需要物流業等新興產業,空港地區有四種交通方式,是開展綜合物流的最佳載體。近年來上海樞紐區域分工態勢日趨明顯,其希望能夠在廉價航空、貨運物流以及通用航空方面與其他周圍的支線機場進行錯位互補,這對南通機場而言是一個好機遇。南通航空機場的客運有一定的潛力,但機場與腹地航空出行系數低,與周邊同等級的城市差距較大,競爭激烈,難以形成跨越式的發展,但作為周圍唯一一個純民用機場,發展的限制少,可作為國家廉價航空的突破口。
可依托機場建設總裝中心,零件生產基地,同時依托上海的產業聚集效應,發展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南通市臨空經濟區,需要以綜合交通價值為導向,培育綜合貨運基地,規劃空港經濟區內的鐵路、河道以及道路布,形成水路、海運、鐵路、公路交通聯運中心,推進快件物流園、航空物流園(含綜合保稅物流園)、綜合物流園建設,中期通過引進龍頭企業,依托機場空側延續產業鏈,遠期提升產業鏈寬度與價值高度。
[1]曹允春,何仕奇,趙冰.臨空經濟區“港—產—城”一體化發展研究[J].區域經濟評論,2016(04):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