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堂超,敘永縣農業局
探討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文/王堂超,敘永縣農業局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數量遠遠高于城市,農村經濟建設至關重要。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情況得到了較大改善,農民的生活相較于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仍然是阻礙中國更加快速發展的絆腳石。在農村中現存的很多問題制約著農村經濟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改革開放效率,也為全面小康的實現產生制約。換言之,有效地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可以幫助中國更快地突破經濟發展遇到的瓶頸。所以有必要將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作為一個戰略性目標,進行科學研究并提出相關建議。
中國農村;農村經濟;經濟發展;解決措施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其中農村經濟雖然發展速度較慢,但整體仍然呈現出良性發展趨勢。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也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農村經濟建設取得了一定進步,成為我國整體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結構和組成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具體表現在細節方面。舉例來說,農村經濟缺乏信息支持系統,難以跟上當前快速發展的信息化需求。所以首先需要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保證農村經濟發展速度最大化。
目前農村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還存在一些因素阻礙其更好地發展,以至于農村經濟發展沒有達到最好的狀態。主要問題是農村地區尚未完善經濟發展服務體系,使得農村經濟發展比較緩慢。所以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對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作深入調查與分析,明確問題并解決問題。
農村經濟在發展的進程中,需要依靠強有力、穩定、有序的市場秩序作為支撐,并輔助以市場機制的導向作用,有了穩固的基礎才能夠促進經濟更好地發展。當前我國農村市場經濟狀態并不理想,農資市場局面比較混亂,沒有達到預期的市場敏感程度,以至于農業發展方向不明朗,呈現出盲目的特點。在農民的意識中無法明確產量是否增多,產量與銷量之間很容易出現“通貨膨脹”,直接影響農產品銷量。農資市場中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檢驗程序和規章制度,使得農資市場導向性與規范性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
在我國農村經濟體系中,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服務體系,無法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服務。雖然有些地區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體系建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農村科學技術服務體系總體上不到位,使得農村經濟形式與其他形式之間出現巨大差異。建設服務體系需要花費一定資金,但是各個地區發展不平衡會造成農村服務體系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另外,在發展過程中如果監督人員沒有實際發揮積極作用,很難保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財務公開和公務公開,難以保證合作社人員的應得利益。總的來說,不健全的服務體系無法保證體系對農村經濟能夠提供的服務質量,缺乏價值體現。
科學技術對人的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也有一定體現,例如在農產品銷售渠道和經濟發展規劃中都可以提供一些技術上的支持。整體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進行總結,不難發現在技術投入、技術引進、技術支持和技術開發領域中都需要很大的上升空間,農村技術經濟還需要科技推動。市場經濟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節奏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要積極響應市場經濟的號召,靈活地運用各種先進科學技術,反被動為主動,打造科技的、現代的農村。
農村經濟想要取得長足進步,離不開外力和內力的共同作用。一般將各類技術和資金歸結為外在推動力,將農民本身歸結為內在推動力。如果想使我國農村經濟獲得健康、穩定的發展,就應該重視內在推動力的重要作用,使用有效措施幫助農民提高其自身專業素養,踐行科教興農。農業生產力的提升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能夠將現代化信息技術靈活地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就能夠使農業生產水平大幅提高。其中,農業技術的推廣需要講究方法,不能一味“填鴨式”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方針。具體來說,就是要以農民為本,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推廣和知識普及,重視農村教育。
在農村,農業生產是農民重要的經濟來源。當前大量的農民選擇去大城市打工,而留守在家的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有約四億人口,我國當前耕地面積為十九億畝左右,并且這個數字還在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減少,農業資源變得越來越有限,這就對農產品產量增長產生了一定制約效應。對農產品價值也產生了限制,對于農民來說無法獲得該有的經濟效益。如果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使農村人口更多地向城市遷移,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放農村中多余勞動力,讓他們可以在城市中從事其他工作謀生。所以穩定增長的城市化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人口就業壓力,提高農民人均收入。
農業發展要朝著高效、科學的方向前進,采取有效措施調整我國農業經濟產業結構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之一。對于一個農業大國來說,無論何時農業都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經濟結構與生活水平和生產力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農產品市場已經更多地被買方主宰,這是經濟發展中發生的重要轉變,如果農產品不能達到買方多樣化和高品質的需求,就會成為農民收入增長的嚴重阻礙因素,直接導致農民人均收入增速變慢,久而久之,農村經濟發展就會失去推動力。所以必須做好農業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重視對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注意農業發展的質量。
我國農業科技發展水平還沒有達到較高水平,必須繼續踐行科學是第一發展力的生產觀,充分地發揮科技水平的重要價值。目前,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水平處于不斷發展中,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農業經濟的順利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扶持。現代化農業不同于以前的傳統手工農業,需要使用高精尖的設備與器械幫助農業生產,已經逐漸成為了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才能夠維持正常運轉。除了這個因素之外,發展農業也要注重傳統與現代化的結合,這個過程也需要資金維持。我國地域遼闊,農村分布范圍十分廣,不同地域之間農村發展水平差距很大,差距來源于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等等。所以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需要從根本出發,積極推廣新興技術,建立起信息交互網絡平臺,使各地農民都可以及時搜集到對自己有幫助的信息。并且,農村經濟發展還需要有技術擴展的幫助,所以及時更新生產技術帶動經濟發展能夠幫助農村經濟穩步提升。
前文中已經提到,農業市場已經逐漸轉變為買方市場,農民需要不斷地提高產品質量以求在激烈競爭中永葆生命力,這時可以選擇品牌戰略計劃,來改寫從前依靠數量取勝的歷史。但是,農產品品牌若是多而雜,也不能使品牌效應發揮出最大價值。眾多的小品牌出現在市場中會導致消費者選擇困難,無法通過品牌來分辨自己最需要的產品,商品的意義無法充分展現。所以應該要積極打造農產品地域化優勢,即使用生產地域與生態環境的特點對農產品進行劃分,例如著名的“吐魯番葡萄”、“黃山毛峰”等等。這些品牌打造的重點是保證質量,提高在全國甚至是世界上的知名度,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農產品的品牌化能夠提高農民的利潤空間,對建設新型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我國農業發展有著很長一段歷史并且還將有更加長遠的未來。農業經濟的發展是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深刻地分析其當前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完善和解決。我國已經全面進入市場化經濟體制階段,農村經濟想要取得質的飛躍就必須從傳統的農業生產結構模式中跳脫出來,積極與新技術結合、制定新的制度與政策、引導農民提高自身素質、走信息化、科技化的發展道路。另外,更要學會將農業發展與城市化進程有機結合,追求農產品的質量而非數量,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1]葉維武. 金融深化與中國農村經濟發展[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
[2]安立新. 加強農村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J]. 農民致富之友,2016,01:200.
[3]李萬波. 關于發展我國農村經濟的幾點建議[J]. 現代營銷(學苑版),2014,04:8-9.
[4]朝克圖,關勇,王崴. 興安盟農村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04:19-20+28.
王堂超(1973-),男,四川敘永縣人,經濟師、會計師,從事農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