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曉娟,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術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文/孫曉娟,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BIM技術指的是工程造價管理領域中所應用的一種信息技術,在進行工程造價的管理時,將BIM技術合理應用其中,屬于管理領域新方法和新思維。此項操作的應用,除了可以緩解大量數據處理造成的壓力,還可以對造價管理進一步優化,使其更好地發揮自身價值,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將BIM技術應用于工程造價管理工作,能夠更好地解決當前我國工程造價所面臨的管理問題,為企業獲取更多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可以實現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從BIM技術的定義和特點出發,分析了傳統造價管理的缺陷,闡述了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造價管理各階段的具體應用。
BIM技術;工程造價管理;應用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就是建筑信息模式,其涉及的范圍內容比較多,例如,建筑原件的數量、地理信息、建筑空間理念等等,能夠對建筑的使用壽命進行系統的展示,對其建筑過程進行詳細的描述。BIM技術是對建筑的項目施工流程等信息進行整合和進行數字信息的模型建立,增加模型的應用力度,其是一種建筑技術和方法。BIM技術對于傳統建筑項目的流程進行平面模式轉變為立體模型,矢量改變等,增加建筑效果圖的立體性。BIM技術同時涉及于設計、建造以及管理等多個區域,增加這個區域的數字化使用,引進集成化管理于建筑工程,保證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科學性和合理性,提高整個工程造價管理的工作效率,防止在工程造價管理過程中的失控狀況發生,達到對其進行有效控制。
可視化。可視化是BIM技術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可視化即看得見。如今很多工程的施工圖紙均是平面的,在進行設計時需要相關人員充滿想象力。簡單的圖紙和線條可以使施工人員在理解時沒有過多問題,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復雜工藝層出不窮,若依然使用此種方式則很難使圖紙將整個工程的特點和構造等方面得以展現。BIM技術提供了可視化思路,在應用過程中,其可以將各個方面的信息進行整合,并且在整個設計圖紙中將重點進行標注,通過不同構件之間的互動和反饋,使整個過程變為可視化的過程。
協調性。在工程項目管理中,“協調”無疑是該領域的重點內容。在工程造價領域,成本預算、工程量估算協調可以為工程造價人員提供各設計階段準確的工程量、設計參數和工程參數,將這些工程量和技術經濟指標相結合,可以計算出準確的估算、概算,再運用價值工程和限額設計等手段對計算成果進行優化。同時,基于BIM技術生成的工程量更符合實際的工程量數據。基于BIM技術而進行的成本預算、工程量估算協調,能夠大大提高工程造價的準確率和工程造價的設計速率,有效降低了工程造價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仿真性。仿真性是BIM技術在建筑業領域的突出特點之一。BIM模型能夠對建筑物的性能包括能耗、光照、設備等進行良好地分析和模擬,還能夠對項目施工進度、設備運行、能源運行、建筑空間等管理進行模擬仿真。該技術在工程造價領域的突出表現為對工程量的自動計算。BIM模型是一個富含工程信息的數據庫。基于這些數據信息,計算機可快速地對各種構件的工程量進行統計分析,大大減少了繁瑣的人工算量和由人工算量而引起的潛在錯誤,有效實現了工程量信息與設計文件的統一,為設計前期的成本估算、方案比選、成本比較,以及開工前預算和竣工后決算提供有力的數據信息保障。
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階段的劃分,是以工程建設的階段劃分為依據,工程建設包括四個階段,即決策、設計、發承包和施工,因此工程造價也包括四個階段,即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和工程結算。這四個階段存在一定獨立性,必須在工程徹底竣工后,才能將所有的造價信息整合起來,而一旦發生索賠等突發性問題,就很難應對。
傳統工程造價管理,一般是依據定額計價中工程量清單管理的方法,來計算某個地區工程項目的價格并進行管理,這種計價方法針對的是某個區域的工程項目,而如果項目從一個地區遷移至另一個地區,那么之前所獲取的工程價格信息都將失去意義。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區域造價機構的實踐能力不同,其數據也只能針對其所在區域,這就對工程造價管理帶來了不便。
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共享程度很差,造價師與其他人員如果需要對某個與造價管理有關的事項進行溝通,往往要耗費較長時間,效率很差。舉例來說,工程項目多算對比時,可能需要收集消耗數據、倉儲數據、財務數據等多種信息,而負責收集數據的部門,與造價管理人員并沒有合適的途徑可隨時進行信息共享,數據的交換存在滯后性,工程造價管理也因此受到了影響。而BIM技術的引入,可實現工程造價數據的實時共享,從而解決了上述問題。
設計階段的造價管理是整個工程項目建設的關鍵階段,尤其是方案設計階段,其對于后期的工程造價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國建設項目的造價控制,主要是投資估算和初步設計概算。傳統的二維設計缺乏快速、準確量化和直觀檢驗等手段,工程造價控制困難,而將造價控制的重點放在了施工圖階段,造價控制滯后。而BIM技術的使用,使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成為了可能。這是因為BIM模型中包括的建筑空間和建筑構件的幾何信息,以及構件的材料屬性,可以傳遞到專業化的工程量統計軟件中,由工程量統計軟件自動生成構件的工程量。BIM模型在設計階段的應用,避免了為工程量計算而專門建模的工作,及時反映了與設計深度和設計質量相對應的工程造價水平,為限額設計提供了必要的數據基礎,使實時造價控制稱為可能。
例如,在初步設計階段,BIM模型能夠自動生成符合國家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標準的工程量清單及報表,快速統計包括土石方工程、基礎、混凝土構件、鋼筋、墻體、門窗及裝飾裝修等各專業的工程量,為材料計劃和精細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據。
在招投標階段,準確而全面的工程量清單是招標控制的核心關鍵。在傳統招標投標過程中,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并且隨著現代建筑構造形式的復雜化,人工計算工程量的難度越來越大,快速、準確的完成工程量清單的編制工作成為招標投標階段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而BIM技術的應用,可以快速地完成準確而全面的工程量清單,達到快速算量、精準算量的目的,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工程量清單缺項漏項、工程量偏差等問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施工階段因工程量問題而引起的變更、索賠、結算超預算等情況的發生。因工程量不明確而引起的項目結算糾紛就會大大減少。
施工階段造價控制管理主要是對各項成本的對比分析,另外施工階段工期持續時間長、市場因素變化頻繁使得過程控制在數據上存在誤差。施工過程控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材料用量控制,現在無法做到精確的控制,跟現場實際情況可能存在誤差,使得控制量在準確性上存在差距,目前施工管理中運用的限額零料制度是較為完善的,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審核參考數據不方便,審核人員只能憑借少量數據及施工經驗對所用數量進行大概估算。BIM 技術可以很好的改善以上情況,BIM 可根據時間、空間、工序、區域對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并生成報表,為成本分析提供準確的數據。還可快速的根據施工現場實際進度情況獲得施工產值及相應的資金使用計劃、進度款支付計劃、勞務費支出計劃、材料設備成本計劃等方面。精確的分析出實時的人、材、機消耗量并快速的與預算量進行對比,對任何一個構件或一段單項工程準確的、快速的進行消耗量分析、匯總及輸出,從而做到真正的限額領料,做到精細化控制。
BIM 還可在施工過程中及時跟蹤變更、簽證,當發生時只需將相關內容調整到 BIM 模型中,簡單的調整模型,相關數據就會同步到軟件中,可及時的掌握變更工程量和造價,動態進行成本控制,為管理人員提供精確的數據支持。
在項目的竣工階段進行造價管理時,最主要的就是對施工項目的實際造價進行確定。通過造價軟件和BIM模型的整合,BIM模型以及系統自身的數據都可以隨著工程的發展進行更新。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可以按照實際的需求對工程量分階段以及位置的匯總和拆分進行快速的完成。對于被選中的構件,就可以按照構件內置的計算法則和構件本身的扣減規則來對工程量直接進行計算,最后得到“框圖出量”。BIM模型的參數具有一定的設計特點,因此各個構件不但存在幾何屬性,還存在一定的物理屬性,比如地理信息、成本信息、空間關系、建筑元素信息、工程量數據、項目進度信息以及材料詳細清單信息等。隨著施工、設計等各個階段的發展,BIM模型的數據庫也在逐漸的完善,從現場簽證、設計變更等信息的錄入和更新到項目竣工的移交階段,其存在的信息量已經可以對竣工工程的實體進行表達。在進行竣工移交工作時,BIM模型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可以確保信息不會發生丟失,同時還可以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降低結算扯皮現象發生的幾率,加快了結算的時間,節約了成本。
綜上所述,對于工程項目而言,在其施工建設過程中造價管理工作的開展,除了可以對工程施工環節進行有效控制,降低工程建設成本外,還需要工作人員對其給予高度重視。由于傳統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使其無法和社會建設需求相同步,只有對BIM技術進行不斷推廣和普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管理問題,為該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持,以實現全方位管理的目的。
[1]唐琨.略談BIM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16).
[2]張愛青.BIM軟件在工程造價管理中應用[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4).
[3]曹文通.工程造價管理中BIM應用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