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亮,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文/劉亮,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
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的綜合質量的高低對市場監管、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近幾年國內外發生眾多會計信息的造假事件,暴露了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存在的問題。本文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及監管的相關理論內容入手,探析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會計信息披露監管的建議和對策。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監管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上市公司的規模和數量也在不斷的提高,為了滿足投資者、投資機構需求的不斷增加,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會計信息的也越來越多,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在會計信息數量增加的同時,披露的問題也不斷增加。諸如瓊民源、銀廣廈、綠大地、萬福生科等數家上市公司被發現存在著財務舞弊、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自1990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以來,我國證券行業取得長足發展,建立了基本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制度以及相應的監管制度,上市公司按規定定期披露會計信息、財務報告,接受財政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部門的監管,保證披露的會計信息的質量,為投資者提供可靠的信息。
但我國的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并不樂觀,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發生最頻繁的問題就是“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項”和“信息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述”,其中又以后者所產生的后果最為嚴重。
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利用不當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剝離與模擬等“會計創新”、資產重組和關聯交易等方法進行財務舞弊,如采取不當的收入、費用確認方法、不當的借款費用核算方法,提前確認收入延期確認費用,虛減借款費用以增加營業利潤,造成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
以萬福生科為例,2008年至2011年間,萬福生科累計虛增銷售收入約7.4億元左右,虛增營業利潤1.8億元左右、虛增凈利潤1.6億元左右。在被揭露的時萬福生科股價暴跌,給投資者帶來了數以億計的巨額損失。
“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項”和“未按時披露定期報告”兩項違規事項數量之和在總違規事項數量中占比超過60%,其中“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項”是發生數量最多的違規事項。公司重大事項未被披露或延期披露,造成的信息滯后,使得投資者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信息,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增加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根據我國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規定上市公司應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4個月內編制完成年度報告,美國則是在90天完成,相比之下我國年度報告已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即便如此仍然存在不少上市公司不能在規定的4個月內完成年度報告,不得不推遲披露年度報告,這進一步削弱了報告的時效性。
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被披露的會計信息可以全面、真實的反映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其中也包括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制度等內容。但“在披露企業的信息時,文字形式的描述方式占了很大一部分,多數企業為了減少成本而只是對企業的制度進行介紹,而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的流程和效果、權責分配以及年度期間企業內控執行等對投資者很有價值的信息往往簡單帶過甚至避而不談” ,在財務報表變得越來越厚的同時,財務報表的內容變得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內容,投資者并不能得到更多有利于投資判斷的信息。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從根源上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建立分權與制衡機制,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權責分配、相互制衡,以保證內部審計人員和監事會的公正性,審計委員會和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但在我國許多上市公司股權過于集中的情況下,這種分權與制衡的機制很容易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內部治理機制與外部環境要同步建設,塑造理性、成熟、受市場嚴格約束的投資主體,提高公司透明度”。也只有上市公司在較高的透明度下,才能保證內部審計獨立性以及監事會、審計委員會、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在此基礎上的所有者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也才能起到實質上的作用,從源頭上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
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所涉及的各個監管部門應明確的劃分各自的職責,既不重疊監管也沒有監管真空帶。對于上市公司為應對多個監管部門的監管而設立多部賬目,可以由注冊會計師協會或是證券交易所綜合各監管主體的需求搜集并提供單一的會計信息供各個監管主體使用,各個監管主體不再自行搜集會計信息,一方面減輕了各主體的工作量,提高了監管效率,另一方面單一的會計信息也保證了會計信息的高質量和規范化。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層出不窮、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通過財務舞弊獲得的收益遠大于其成本和風險,上市融資所獲得的收益遠超出罰金,只有嚴格處罰措施,加大處罰力度,完善法律民事責任賠償,從行政、刑事、民事多方面進行處罰,如退市、取消資格、賠償經濟損失、負刑事責任等處罰措施。在維護投資者利益的同時,對舞弊上市公司真正起到處罰警告的作用,也對其他的上市公司起到警示作用,從法律層面出發,通過處罰和警示來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
[1] 李婭.淺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問題[J].商,2012,(8):142.
[2]吉祖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金融縱橫,2009,04:32-36.
[3]陳漢文,林志毅,嚴暉.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由“瓊民源”引發的思考[J].會計研究,1999,05:29-31.
[4]舒利敏.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監管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會計之友(下旬刊),2010,08:108-109.
[5]楊國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政府監管[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08: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