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小濤 王瑞
針對當前的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來說,由于整體的設計水平和質量不高,導致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限制著城市空間作用的充分發揮。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地上、地下以及空間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通過整合來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大化。
軌道交通;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戰略評述
良好的協調軌道交通建設及城市空間的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那么就要將土資源合理化利用且不能超載負荷,土地利用是軌道交通及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在實際生活中,城市軌道的建設發展是在土地開發基礎上進行的,土地的高效益開發利用可以提升城市經濟效益,因此土地利用在軌道交通建設及城市空間生產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兩者之間需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充分研究其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對提高土地利用強度、研究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城市軌道交通、城市空間與土地利用三者互相影響制約。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加快土地開發利用,促使城市空間格局變化,而正是因為土地大規模的開發利用,促使軌道交通載客量增加,軌道交通進一步發展。但是三者又是互相制約的,軌道交通有其自身的承載力和最大容載量,若該地區土地被大力度的開發利用,形成人口密集,人們的出行量需求量超過軌道交通可以承載的范圍,那么軌道交通就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如果在此基礎上不加以對軌道交通進行擴展,忽視超載情況超負荷的運行就不能達到軌道交通的便捷安全的特點,給人們出行帶來不便甚至造成交通堵塞。土地利用性沒有充分發揮,從而整體的城市空間經濟效益也會下降。城市軌道的建設要根據不同地段對土地進行不同方向的利用,在軌道交通站兩百米內適宜設置商業中心、辦公大廈、酒店等經濟效益較高的設施,在軌道交通站五百米內適宜開發房地產以居住為主的用地,在軌道交通站五百米以外適宜建立學校、醫院、工業建筑等。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土地進行相應的開發利用,才能確保經濟效益取得最大化。
軌道交通的發展不僅使交通出行方便快捷,更通過建立交通樞紐增加人口聚集性,使物流、商業貿易快速發展和擴散,并且軌道交通樞紐站點與出租站點、停車場、商業建筑形成一體化發展,成為地上、地下功能性和建設性協調統一的局面。雖然城市中心周邊的土地利用率低性能作用不明顯,但是隨著舊城改造或者城市的不斷擴充,軌道交通與地塊開發相結合的條件卻最充足,兩者的結合綜合開發利用,加快城市改造,疏散中心人口減少城市壓力,所以要一些交通樞紐節點所在的地塊內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提早進行規劃和控制。綜上所述城市的舊城改造城市的不斷更新發展要依靠軌道交通的發展。
(1)引導城市空間結構變化軌道交通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促進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通過不斷延伸將中心人口擴散到城市周邊,將城市中心點擴散導致城市空間結構發生變化,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軌道交通與城市發展方向相同互相作用引導,和常規的交通方式不同,軌道交通可以促進城市持續發展,解決城市人口出行壓力。(2)促進城市發展軸形成因為軌道交通沿線各車站的地理位置主要表現為人員密集、業態多元化且商業價值高,所以沿線范圍內的土地開發利用率要高于城市其他地方,以車站周邊最為顯著,車站之間相對較低。但是由于交通站之間距離超過五百米,各站點之間如果除了軌道交通一種方式那么人們只能依靠步行,造成交通發展軸的單一,沿線之間互動聯系性非常低。因此為了出行便捷站點間聯系緊密,交通發展軸多樣化,就促進其它多種多樣的不同速度不同形式的交通運輸方式產生,和軌道交通銜接。(3)帶動城市中心的發展和擴張城市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副中心的形成和活力離不開軌道交通系統的發展。城市中心和副中心的不斷開發發展,形成人口密集經濟發展迅速的形勢。軌道交通發揮其自身占用較少資源卻能滿足城市出行需求,并且軌道交通的準確及時性使得周邊人口方便快捷到達城市中心。
從相互影響機制上來看,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正逐漸從“植入”城市空間發展的角色,發展為“融入”城市空間,兩者相互影響,呈現共同發展的狀態;從呈現狀態來看,在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的發展中,兩者從最初的“并置”狀態,逐漸走向“共生”。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時隔37年,我國再次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會議指出,“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揮這一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有效化解各種‘城市病’”。因此,從“人”的視角出發,推動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戰略將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對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城市問題的研究也必須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思路。通過對相關研究理論的梳理與評述可以發現,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的研究逐漸體現出研究學科多元化、存在問題復雜化、解決途徑一體化等特點。結合相關城市實踐與調研,凝練出解決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一體化發展這一重要城市難題的兩個關鍵問題:首先,建立“交通方式-行為規律-城市空間”之間的科學聯系;進而,形成城市軌道交通影響下的“交通-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城市管理及研究人員需要有效融貫經濟學、管理學、城市與交通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與公共設計等領域相關成果和學術思想,積極探索城市軌道交通影響下的城市發展戰略,為建構綠色城市、宜居城市并最終實現可持續城市目標而不斷探索。
為了滿足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發展需求,各個城市都逐漸開展軌道交通建設,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卻逐漸凸顯出整體功能不協調、空間脫節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就需要要加強對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進行遺體化設計這對提高城市發展的復合化和集約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姜策.沈陽經濟區交通一體化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遼寧大學,2016.
[2]于曉萍.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與多中心大都市區協同發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
[3]閆威.天津市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一體化發展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