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錦琦,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江西能源體系低碳化發展研究
文/楊錦琦,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石基。能源低碳化發展,有利于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升級;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加速轉變。江西能源低碳化面臨較多問題,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低碳能源發展水平低;產業結構重型化特征明顯,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水平低;技術創新不足,新能源發展受限。江西具有一定的新能源資源,應優化能源結構,向低碳化、清潔化轉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煤炭清潔利用,促進能源綠色發展。
江西能源體系;低碳能源;路徑
能源是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同時也是制約生態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江西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雙加速”發展時期,對能源的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江西以煤為主的高碳能源消費結構引發了多種問題,必須積極推進能源轉型,順應能源變革和全球低碳發展潮流,發展新能源,推動能源低碳化發展,構建安全、穩定、多元、清潔的現代能源體系,是實現綠色崛起的必然選擇。
江西具有一定的新能源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江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可開發總量折合約3264.4萬噸標準煤/年。江西新能源開發主要集中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方面,水電開發利用程度位居全國前列,風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發電開始起步,以光伏為代表的技術裝備能力不斷提高。近年來江西能源低碳化發展的重點是開發利用低碳能源,盡管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仍偏低,但是生物質能、太陽和能風能等清潔、環保、低碳型的能源項目正在蓬勃發展。2015年新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0.1%,消費總量折合標準煤852.47萬噸。其中水電開發利用程度位居全國前列,風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發電開始起步,以光伏為代表的技術裝備能力不斷提高。
2014 年江西水電裝機容量 483.89萬KW,發電量133.5億萬KW.h,折合標準煤 417.79萬t,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 5.2%。在江西五大水系中,開發利用程度高低排序依次為修河、信江、饒河、贛江、撫河,開發利用比例分別為89.6%、69.1%、61.4%、54.2%、49.3%。
江西風能多集中于鄱陽湖、武夷山地區,全省風電總裝機容量達8.4萬千瓦,全年發電1.45億千瓦時,折合標準煤4.35萬噸;并已開工建設了裝機容量4.95萬千瓦的老爺廟風電項目,風電開發走在中部省份前列。至2014年底,江西已建成11個風電項目,裝機容量44.05萬KW,年發電量5.76億KW.h。
江西是生物質能蘊藏較豐富的省份,年可利用總量約1395萬噸標準煤。江西已建成生物質能直燃發電項目,例如,鄱陽凱迪1.2萬千瓦、萬載凱迪1.2萬千瓦、吉安金佳谷物0.6萬千瓦生物質電廠,吉安凱迪1.2萬千瓦,贛縣3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項目也已經建成投產。
2014 年,江西光伏發電裝機容量56萬KW,光伏產業實現銷售收入達到 521.61億元。江西的光伏產業發展快、規模大、設備先進,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成為支柱產業。目前江西己投產和在建的光伏產業項目20余個,新余市建成了國內首個 “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應用產品”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以新余、上饒、九江、南昌、景德鎮為代表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已初具規模。其中,新余市圍繞賽維LDK公司已基本形成了從硅料到終端應用產品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體系。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能源的供應水平和供應質量,對發展社會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江西能源資源稟賦總體可概括為:“缺煤、無油、少水氣”,面臨著能源資源匱乏、消費量大且持續增長的局面,能源開發和利用正承受著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
江西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能源消費嚴重依賴煤炭。2006年江西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73.8%、石油占16.9%、天然氣0.2%、水電占7.4%,而同期全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72.4%、石油占17.8%、天然氣2.4%、水電占7.4%;2015年江西能源消費結構煤炭66.8%、石油17.3%、天然氣2.7 %、水電7.4%,而同期全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64%、石油占18.1 %、天然氣5.9 %、水電占12%。由此可見,江西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比重長期偏高,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江西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所占的比重高于全國水平,石油、 天然氣、 水電所占的比重均低于全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基本穩定,呈現明顯高碳化特征,對清潔能源的利用不夠充分,天然氣與水電所占比例偏低,基本沒有改觀,其變化幅度也不足以改變能源消費結構整體狀況,高碳的能源消費結構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且天然氣等低碳能源發展水平低下。
江西產業結構的演變特征是第一產業比重整體呈現下降趨勢,第二產業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第三產業比重呈現上下波動的態勢。從江西三次產業結構看, 2006年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為16.3:50.2:33.5,而同期全國三次產業結構為10.6:47.6:41.8,第二產業所占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3個百分點; 2015年江西三次產業構成為10.6:50.3:39.1,而同期全國三次產業結構為8.9:40.9:50.2,第二產業所占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仍然處于量的擴張階段,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1.1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江西產業結構同全國相比,第二產業偏高,第三產業偏低,江西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間的比重仍然停留在以工業為主導的狀態,經濟增長對第二產業過度依賴,在工業結構中,以有色冶金、鋼鐵、化工等高耗能工業為主的,工業重型化特征明顯,高耗能行業比重偏高。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占工業的85%,重工業格局極大地阻礙了江西能耗總量的減少,節能難度加大。
2006 年至2015年單位GDP能耗由0.967降0.505至,普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取得了一定的節能效果,但是進一步提高單位能耗降幅難度大。江西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和其他沿海發達省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低于沿海發達省份,單位GDP能耗高于沿海發達省份。2006年江西單位GDP能耗是0.967噸標準煤/萬元,江蘇是0.862噸標準煤/萬元、浙江是0.841噸標準煤/萬元、廣東是0.575噸標準煤/萬元,江西單位GDP能耗分別高出江蘇、浙江、廣東12.18%、14.98%、68.17%;到2015年江西單位GDP能耗是0.505噸標準煤/萬元,江蘇是0.431噸標準煤/萬元、浙江是0.457噸標準煤/萬元、廣東是0.353噸標準煤/萬元,江西單位GDP能耗分別高出江蘇、浙江、廣東17.17%、10.5%、43.06%,由此可見,江西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低于沿海發達省份,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水平低。
江西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但核心和關鍵技術仍依賴于國外進口,缺乏關鍵技術是江西新能源發展的瓶頸所在。以太陽能為例,自主研發能力弱,核心設備缺乏自主掌控權,主要原料高純多晶硅95%需要依賴進口,而且技術基本被國外壟斷。江西投入技術創新資金少,技術創新能力低。
隨著全球日益變暖,以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弊端逐漸顯露,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成為各國尋求的發展目標。江西能源資源卻十分貧乏,能源短缺和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為實現江西可持續發展,化石能源低碳化、開發利用綠色能源體系成為江西向綠色經濟轉型的根本途徑和必然之路
能源體系向低碳化、均衡化方向發展,要求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構建綠色能源體系。江西有豐富的水、風、太陽能資源,應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創建清潔能源體系,降低對傳統高碳能源的依賴,使能源結構向低碳化、清潔化轉型。加快建設省級天然氣管道。形成以“三橫一縱”國家天然氣輸氣管網和“環鄱陽湖”省級管網為主骨架的天然氣輸送網絡。完善成品油運輸管網布局,力爭建成樟樹—株洲成品油輸送管道,積極推進其他成品油跨省管道建設,形成“十字架形”成品油管道網絡。積極推進清潔煤電項目建設,建成大唐撫州電廠、神華九江電廠、華能瑞金二期、贛能豐城三期、中電投分宜擴建、大唐新余二期等等一批清潔煤電項目。深度開發水電。建成洪屏抽水蓄能電站,推進奉新、贛縣等新一輪抽水蓄能電站,以及峽江、石虎塘、井岡山、龍頭山、永太水電站等項目建設,加快對信江、撫河、遂川江北支等水電開發。積極發展光伏發電,建成一批以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為重點的光伏發電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因地制宜開發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鼓勵分布接入就地轉化利用。
全面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石化、鋼鐵、有色、食品、建材建筑、紡織服裝、輕工等為重點,通過淘汰落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模式創新等手段,推動產業鏈從前端向后端、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轉變,實現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全面躍升,促進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零增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高端化、集約化、特色化為導向,以掌握核心技術為關鍵,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進一步培育壯大電子信息和新型光電、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先進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努力實現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倍增、龍頭企業倍增、示范基地倍增,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 30%以上。發展循環經濟。實施產業園區、重點企業循環化改造工程,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加強工業固廢、建筑垃圾等大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建設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系統。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全面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汽車零部件、辦公設備等再制造,建設再生產品推廣和再制造服務基地,大力發展“城市礦產”。 大力推進銅、鎢、稀土、鈾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提高采選、冶煉生產系統和環保系統清潔生產能力,實現“三廢”近零排放。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重點發展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節能環保服務等產業,
江西以煤炭為主消費結構短時間內難以,加快推進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通過煤炭洗選和提質加工,提高煤炭產品質量;通過開發和使用煤液化、煤氣化等技術,進一步降低煤炭消費對環境的污染;組織實施燃煤鍋爐淘汰、清潔能源燃料鍋爐替代、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裝置和脫硫、脫硝和除塵提標改造;開展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提高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動高碳能源實現綠色發展。
加強推廣節能減排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主要通過使用能源的效率以及資源運用的效率,以此來達到資源節約、降低污染的目的,實現低碳技術的研發。清新能源技術。加快太陽能產業發展,構建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產業鏈,推進光伏發電的規模化、一體化示范應用。提高兆瓦級大功率風力發電裝備的研發能力,加快生物質發電焦油控制、農作物秸稈成型等關鍵技術研究開發。示范實驗關鍵技術。推動示范工程建設,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強化專業人才培養和前沿技術研究。
[1] 楊光,溫波.我國能源低碳化發展途徑分析與政策建議[J]. 中國經貿導刊,2011(5).
[2] 苗昱,李季剛. 新疆能源低碳化發展的路徑依賴研究[J]. 新疆財經,2011(3).
[3] 易露霞,鄭佳純,王一明. 廣州能源體系低碳化路徑選擇[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8).
[4]江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2016年江西統計年鑒[M].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
[5]國家統計局.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