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興江,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官舟鎮初級中學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現三維目標
文/王興江,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官舟鎮初級中學
三維目標即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者互為目標。初中物理教學要實現三維目標,首先教師要認識到三維目標的重要性,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出三維目標,再次教師在教學教程中要落實三維目標。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三維目標
新課程提出了“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這三個并列的、互為支撐的目標,要求我們在物理課程的教學中不能過分或者一味地強調知識的傳授,而是要在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過程中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學會學習,增強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和能力。
三維目標不是三塊,而是一個整體,一個和諧且共同發展促進的整體。不能簡單地把三維目標看成是在物理知識、技能上加上情感,加上科學方法的介紹。實際上,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是始終存在的,只不過我們“過去”總是過分或者是片面地強調了對物理學科知識的掌握以及技能的習得。新世紀的物理課程提出了三維目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為了達到知識習得、思維訓練、人格健全的協同。物理課程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更富有知識,而且讓他們更聰明、更高尚。可以說,三維目標的要求不僅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同時也是對教師職責和教學目標提出的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起著定向作用,使教學中的師生活動有明確的共同指向。它是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教學目標要體現科學、合理、全面的原則,就是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綜合分析各種教學資源,明確教學的核心內容和發展方向,設置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征的三維目標,體現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才能有效實現新課程所強調:“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這一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培養目標定位。
在教學目標中體現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體現實效性,必須在深刻領會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精神的基礎上,深入鉆研《物理課程標準》、現行教材和學生,找準三者的連接點,對三維目標進行同步設計,協同推進。一是要將“知識與技能”目標作為教學的基礎目標。思維發展只能寓于知識的掌握之中,學生要在科學知識的學習當中來發展能力。要充分地利用知識技能這一載體,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過程和方法,并從中體驗情感,培養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二是要將“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重點目標來設計。“過程和方法”目標是組織教學內容的主導和支撐,也是獲得“知識于技能”和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途徑;“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過程和方法”實施的動力,確保從更高層次實施其他兩個目標,同時也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要在“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展開的過程中反映過程、方法、情感和態度;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情感的體驗,將方法和態度自然溶入其中,做到水到渠成。三是注意不要把過程和方法搞成模式化,要通過科學探究式的教學,讓同學們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來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更為隱性,它是深刻在課堂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交往,情感交流,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和自然觀,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這也是物理課程價值所在。因為知識容易忘卻,但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形成并且積淀下的方法、思維、情感態度卻總能伴隨人的一生。
在研究層面,我們可以把三維目標拆開,逐一研究和設計。但在教學實踐過程必須是三位一體,整合統一,協調發展。因為實踐層面的教學過程面對的是學生這一完整的人的,因此絕對不能把三維目標在這個時候人為地分開。也就是不能把一節課分成三個環節,分別完成三個目標。比較而言,以聽講、記憶、模仿為主要標志的接受學習,更容易導致學習者的被動、學習過程的消極,學習結果指向知識與技能;而以探究、理解、親身實踐、分享與合作為特征的新型學習方式,更容易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理解物理學科價值,發揮和發展積極性創造性,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畢竟,過程的體驗以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很難通過單純的講授就能實現和培養的,正如我們所說的“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次親身體驗”。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無論是個人的還是群體合作的,都會讓學生在心理上的自我激勵、自信心的增強、遇到問題想辦法去克服、接受或采納他人的經驗等方面都得到體驗。學生的知識技能得到發展,過程方法得到領悟,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體驗,物理課程的內在價值得到體現。
因此,在教學中注重三維目標的整體發展,是實現短時、高效、低耗而又充滿愉快的學習的理想手段。為了實現三維目標的均衡發展,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趕進度、下結論,甚至靜態地傳授知識。而應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將各種想法、各種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給學生體驗和領悟的機會。從三維目標的均衡發展角度看,對于大多數探究活動來說,探究的過程中所包含的思維訓練、能力培養、科學態度、科學習慣的養成比探究的結果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