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曉惠,商水縣新城辦事處
規劃設計視角下綠色住區街道空間設計對策
文/于曉惠,商水縣新城辦事處
從規劃設計角度來看,在綠色住區街道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實現生態、美學以及經濟效益等相關目標。其中在綠色住區街道空間設計過程中,則必須要和實際需求及綠色需求相結合,從而提高住區街道空間設計合理性。本文則從規劃設計視角分析綠色住區街道空間設計策略。
規劃設計;綠色住區;街道;空間設計
在城市設計學科發展中,關于街道空間形態特點以及空間環境設計等均是研究重點,特別是在新環境下,對于綠色住區街道空間設計更為關注,本文則從規劃設計角度分析綠色住區街道的空間設計對策。
作為城市整體環境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綠色住區街道空間,無論是其人工環境還是自然環境的開發,都必須考慮到與整體環境的聯系,如住區環境的規模、內容、功能、結構與布局,以及住宅建筑的密度、高度、造型、色彩、材質與風格等都應納入整體環境關系中去思考。此外還應將人、社會與自然視為一個完整和睦的系統,從而把設計與綠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結合起來,以利用自然規律進行設計。
在綠色體區環境設計中,其多樣性被賦予了豐富的社會涵義,它不僅包括物種的多樣性,還包括宏觀功能與人類活動場所的多樣性等。它能通過各種人類居住的基本功能單元的生態位重疊,在狹小的空間內創造出多樣性的住區空間環境來。如北京菊兒胡同的“類四合院”設計即在保持單元式公寓的私密性與四合院的基礎上,進行既有傳統風貌特點又有時代感的四合院創作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綠色住區街道空間設計的方便性主要體現在其內外交通、公共設施配套與服務方式的方便程度方面。從住區內外交通系統來看,不僅要滿足住區居民出行的需要,還必須為住區內部交通提供方便。至于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即應依據住區內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特點,采取合理的分級結構、宜人的建筑尺度與良好的服務方式,從而為住區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務。
綠色住區街道空間設計的安全性由環境安全、社會安全兩方面共同組成,其中前者又稱之為“綠色安全。”而住區的環境安全就是要求其設計能使住區避免因環境惡化而造成對居民生存的威脅,它是住區安全中最基本的安全要求。此外住區環境的社會安全即指綠色住區街道空間應具有完善的治安措施,能有效地保證居民的人身安全,并能抵御各種突發事故和自然災害,在不同情況下均能保證居民的安居樂業。
綠色住區街道空間設計應努力營造出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無污染及噪聲干擾的環境空間,并且有廣闊的綠地和戶外活動場地,有完善的識別特征及良好的環境景觀效果等等。
在綠色住區街道空間的設計實踐中,我們只有遵循這樣的原則進行設計,未來的綠色住區街道空間才能成功地塑造出來。
綠色住區內一般由綠色住區主干道、綠色住區干道、組團道路和宅間道路等四級道路構成交通網絡,聯系住宅建筑、綠色住區各功能區、綠色住區出入口至城市街道,是居民日常生活和散步休息的必經通道。道路空間又是綠色住區開放空間系統的重要部分,在構成綠色住區空間景觀、生態環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路綠化結合道路網絡,將綠色住區各處各類綠地連成一個整體,增加綠色住區綠化覆蓋率,發揮改善道路小氣候、減少交通噪聲、保護路面和組織交通等方面的作用。綠色住區道路網絡中,主干道路幅較寬,可以規劃布置沿道路的行道樹綠帶、分車綠帶及小型交通島,綠色住區干道有時設行道樹綠帶,組團、宅間道路一般不規劃道路綠帶。因此,大部分綠色住區道路綠化都必須結合在道路兩側的其他綠色住區綠地中,或者說道路兩側的其他綠色住區綠地同時又起綠色住區道路綠化帶的作用。
這樣,綠色住區道路兩側一定范圍內的其他綠地類型的綠化布置,必須與綠色住區道路綠化結合,甚至首先根據道路綠化的要求確定綠化布局的形式。在綠色住區干道、組團道路兩側以及宅前道路靠近建筑一側的綠地中進行綠化布置中,常采用綠籬、花灌木來強調道路空間,減少交通對住宅建筑和綠地環境的影響。一般綠色住區干道和組團道路兩側均配置行道樹,宅前道路兩側可不配植行道樹或僅在一側配行道樹。
住區環境作為城市人類居住的空間,也是住區文化的凝聚地與承載點。因此在綠色住區街道空間的規劃設計中要認識到文化特征對于住區居民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所謂“人能夠改造環境,環境反過來又能夠塑造人”即表現在這里。而營造綠色住區街道空間的文化氛圍,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在綠色住區環境中設置較高水準的文化教育設施,這是賦予住區文化的物質基礎。然后在具體規劃設計中,應注重住區所在地域自然環境的特征及地方色彩,挖掘、提煉和發揚住區地域的歷史文化傳統,并在規劃中予以體現。同時,還要注意到綠色住區街道空間文化構成的豐富性、延續性與多元性,以賦予綠色住區環境中單體建筑、建筑組群、公共設施、綠化環境小品能具有高層次的文化品位與特色。以上本文從規劃設計角度簡單對綠色住區街道空間設計展開探討,以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應的參考建議,共同促進綠色住區街道空間設計發展。
[1] 惠絲思,周靜敏.高密度小街坊住區空間形態分析——以上海地區為例[J].城市住宅,2016,23(6):13-19.
[2] 周密.居住區慢跑步道設計研究——以青島市為例[D].青島理工大學,2016.
[3] 周楊,錢才云.與城市交通空間發生行為互動的住區界面設計[C].//第9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論文集.2013:1-8.
[4] 周揚.低碳出行的住區布局形態研究[D].東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