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鵬
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路徑研究
◎ 閆鵬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深入,我國法制建設也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各項法律制度不斷健全,這為我國社會生產的各個方面提供了更可靠的法律保障,穩定了我國經濟秩序的同時有利于我國經濟經濟態勢的穩定和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維護。
改革開放后我國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自那時起到現在已經過三十年時間,我國經濟法從起步到現在也經歷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和我國法制建設的進步,經濟法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現如今,人民、社會和國家對經濟法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希望經濟法能夠從社會的根本利益出發,在宏觀調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維護好我國社會整體的經濟利益,穩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態勢。
經濟法穩定市場秩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社會的整體利益是通過市場中的經濟活動實現,而市場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特征,市場的這些特征一方面促進了市場運行的活力從而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場的不穩定性,進而使社會整體利益在市場運行的過程中處在風險之中。其通過“市場杠桿原理”實現對市場的有形調節。
而經濟法是一種外部的不直接參與到市場運行之中的市場調節機制,它是市場中“無形之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法律法規構成維持市場運行整體態勢的外部力量規范了市場機制的調節能力,從而使市場整體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從而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進而有利于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
規范市場行為。市場是“自由”的一個重要體現,在市場中利益是調動一切因素的要素,但是如果單純的以利益為中心進行市場活動,那么市場一定會處于無序的競爭狀態,在社會層面上會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侵害,這是我們不愿看到的。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想要發揮市場的自由活力又要使市場處在有序合理的狀態下,經濟法不僅僅規范著市場還限制著市場中各個主體的行為,使市場的行為和“人”的行為處在法律允許的自由范圍內,從而起到揚長避短的效果。
國家干預市場的手段。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應當處于國家干預和控制之下,而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國家的過分干預和指導會阻礙市場發展,不利于經濟的進步,而國家若不干預或指導市場時,市場就會處于無序競爭的狀態下,無論哪一種狀態都是不合理的,不利于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因此我國的市場需要國家政府的適當干預,而這個干預方法就是通過經濟事項立法的形式實現。制定相應的市場規范、執行相應的市場規則,從而使我國市場處于國家干預之下,從而使我國市場處于合理有序、穩定發展的狀態下。
我國法律是立足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經濟法能夠成為市場中最廣大主體的利益代表,而市場中最廣大主體的利益則構成了社會整體利益。因此完善經濟法立法是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關鍵。
整體思路。縱觀我國現階段的法律實務,不難發現我國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即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經濟法框架已經形成,但是對市場活動的細節的規定尚不完善,就像建筑施工時建筑的主體框架已經完成但是內部設施的修建仍未完善的狀態,我國經濟法正處于這個狀態,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完善經濟立法。
更多的經濟立法。我們需要更多的經濟法。我國經濟法是一個法律體系,其由商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保險法等法律構成,雖然門類齊全,但是仍有空缺內容。如現階段共享經濟時代,關于共享經濟的管理和責任問題就處于立法灰色區域。市場是在不斷擴大和發展的,市場中永遠不會缺乏新鮮事物,這些新鮮事物總是處于經濟法的灰色地帶。當每一種新的元素在市場中出現時,我們都需要將其納入立法范圍,通過法律規范來規范市場中的相關行為,這是更多的經濟立法的內涵。
更細致的經濟法。我們需要更加細致的法律。將我國經濟法同發達國家經濟法進行體系對比,不難發現我國經濟法存在相對粗糙的問題,我國經濟法中規范的行為是某一類行為,比如《反壟斷法》中規范的是壟斷行為,而壟斷行為又可以細分,如橫向壟斷、縱向壟斷等,這種相對粗糙的法律帶來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問題發生后法律適用問題,由于沒有規范到細節上,因此法律想要適用則需要進行解釋,但是不同的司法人員對發條的理解是存在差異的,如果一法多義將不利于市場管理也不利于我國法制社會的建設,另一方面就是法律沒有明確寫明的內容其可預測性就較低,那么市場中主體遵從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即經濟法在市場中的規范作用就會降低。因此我們需要將現在相對粗糙的法律通過出臺特別法或法律解釋的方式將其細致化,使發更具確定性和可預測性,這是完善經濟立法的另一大內涵。
更合理的經濟法。此外,我們還需要更合理的法律。我國經濟法更多的是通過明確法律后果的形式來實現其對市場的規范作用,換句話說我們是通過懲治犯罪的方式來維護社會整體的利益,這一點與我國法律理念有所沖突。我認為經濟立法更多的應當是從預防經濟犯罪出發,這比“亡羊補牢”更加有利于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因此我們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的法律,其能夠威懾經濟犯罪,同時能夠對市場行為起到引導作用,當社會全體的行為都符合經濟法規范時社會整體的利益自然可以得到維護。
更加被信仰的經濟法。經濟法終究是維護市場中社會整體利益的工具,想要其發揮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作用,那么市場中各個主體對經濟法的信仰是必要的,即其能夠形成信仰經濟法律、遵守經濟法律、使用經濟法律的自覺和意識。為此我們可以做的有三件事:1)加大經濟法宣傳,2)強化經濟犯罪偵查隊伍建設,3)完善市場主體利益被侵犯后的維權制度。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