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晗
基于Theil系數的廢水排放治理效果差異分析
◎ 高晗
采用Theil系數分解的方法,將全國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總差異分解為區域內差異和區域間差異,并把區域內差異分解為東部、中部及中部區域內差異。結論表明:區域內差異是導致總差異的主要原因;東部地區區域內差異又是導致區域內差異的主要原因。
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我國正秉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持續發展綠色經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許多生態環境問題也隨之出現,環境污染治理成為綠色發展的首要任務。廢水排放治理是環境污染治理一個重要內容,由于各地區廢水排放造成的污染及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廢水排放治理難度也不一樣,為了了解各地區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的差異,本文針對我國30個地區的廢水排放治理效果進行Theil系數分解,進而為制定控制我國廢水排放的政策給出建議。
用廢水排放總量與治理廢水項目完成投資額的比值來衡量我國廢水排放治理效果,表示單位治理廢水項目完成投資額所對應的廢水排放量,這樣可以看出國家對各地區治理廢水項目完成的投資所對應的廢水排放治理情況。2015年北京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為56.16噸/元、遼寧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為11.78噸/元、陜西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為6.26噸/元,而青海僅為1.80噸/元;又2004年北京廢水排放治理效果只有10.47噸/元、遼寧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為5.29噸/元、陜西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為4.86噸/元、青海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為27.85噸/元,這些數字都說明各個地區的廢水排放治理效果各不一樣、同一個地區在不同年份廢水排放治理效果也不一樣。因此,各地區廢水排放治理效果存在差異且差異在不斷變化。
指標選取及實證思路。本文選取廢水排放總量與治理廢水項目完成投資額兩個指標,用二者的比值來衡量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用30個地區的廢水排放治理效果指標進行Theil系數分解。將全國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的總差異分解為區域內差異和區域間差異,其中區域內差異又分為東部地區區域內差異、中部地區區域內差異和西部地區區域內差異,分解結果可以告訴我們:導致總差異的是區域內差異還是區域間差異;導致廢水排放治理區域內差異的是哪個地區。
Theil系數分解結果。從表1中可以分析得到:
首先,2004到2015年間,我國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的總體差異呈現上升態勢,在2012年達到廢水排放治理效果的總體差異的最大化。雖然2012~2015年在逐步回落,但2015年的差異仍大于2004年。因此,各地區政府為治理廢水項目所進行的投資并沒有弱化各地區之間的廢水排放治理效果差異。
其次,區域內差異一直是導致總差異的主要原因。2010年之前區域間差異趨于0,雖然2010年之后區域間差異開始擴大,尤其在2012年區域間差異達到12年間的最大值,但在接下來的幾年又開始回落,在2015年又趨于0,所以2004~2010年區域內差異與總差異的比重一直高居90%以上,尤其在2005年達到99.75%。在2010~2012年間區域內差異對總差異的貢獻率開始下降,從2010年的93.32%下降到2012年的77.25%,但2012-2015年開始恢復,2015年的區域內差異與總差異的比重又變回96.05%。

表1 2004~2015年廢水排放治理效果Theil系數分解表
最后,東部地區的廢水排放效果差異最大,是導致區域內差異的主要原因。12年間,東部地區內差異與區域內差異的比重都大于59%,2012年更是高達76.44%,中部地區內差異與區域內差異的比重和西部地區內差異與區域內差異的比重此起彼伏,但一直不高于30%,這可能與東部地區經濟與工業發展較發達、廢水排放較多、治理難度較大有關。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國30個地區的廢水排放治理效果存在明顯差異,且差異有上升態勢,這一現象的出現是由于各地域的經濟發展程度不一、環境污染治理難度不一。對此,國家應在加大廢水排放治理的同時考慮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并給予各地區政府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適當合理補充的權利。
根據區域內差異是導致總差異的主要原因的現實,東部、中部及西部地帶所屬地域應加強聯系,治理能力較差的地區可以學習和本地區情況相似地區的廢水排放治理經驗、治理能力較好的地區可以適當幫扶治理能力較差地區,通過互相借鑒、互相幫扶可以弱化各地帶間差異,進而提高整個地帶的廢水排放治理能力。
東部地區差異是導致區域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間接導致總體差異加大的原因,國家可以秉持先解決主要矛盾、后解決次要矛盾的原則,把主要精力放在東部地區。通過鼓勵社會資本加入廢水排放治理領域、增加政府資金投入、為東部地區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及嚴格的獎懲制度等多種方式來弱化東部地帶間各地區的治理差異。
吉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