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飛
(武昌工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5)
基于優學院混合式教學在高校籃球選項課中的實驗研究①
戴飛
(武昌工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5)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新媒體在高校教學領域的應用范圍不斷提升,微課程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速度與質量也逐漸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認可。在高?;@球選項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通過混合式教學的模式開展教學培養工作,不但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為了進一步分析混合式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可行性,首先介紹了傳統教學法與混合式教學法的區別與聯系,然后就其中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結合實驗數據進行相應的數據分析。實驗表明:在籃球技術水平差距不太顯著的情況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比傳統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優越性,其對于學生綜合籃球素質的提升具有明顯的效果,具有推廣的價值。
優學院 混合式教學 籃球課 實驗研究
文華在線推出的“優學院”智慧教學云平臺,采用了當前較為推崇的微課程形式,適合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高等教育已進入一個全新發展時期,新媒體技術(微課、微博、微信平臺)廣泛運用在一線教學過程中,促進了高校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重大變革。因此,國內外的學者都在積極地進行嘗試和探索研究。對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而這其中對于“體”的發展要求使得高等院校對體育教育更加重視。在普通高?;@球選項課中,進行傳統教學,有一定的弊端,學生在學習籃球時,由于本身對運動技巧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平不一,個人身體素質間存在差距,久而久之會消極對待籃球項目的訓練與學習;而利用“優學院”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混合式”籃球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在提高其參與熱情的同時也為高等院?;@球教學改革工作提供助力。
隨機抽選武昌工學院2016級籃球選項課中的4個班120名男生作為研究對象。
為了提升研究的實際效果,筆者通過對本研究領域內的研究學者請教以及自己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形式進行實驗探究,然后結合各種相關資料的具體內容,撰寫了有關教學實驗的問卷,并按照實驗計劃進行了發放。問卷共設計了三個組成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專家問卷,該問卷總份數為25份,實驗過程中總計發放數為25份,收回數目也為25份,效果較好,有效數高達100%。第二個部分為實驗前學生的運動態度問卷,該問卷共發放了120份,其中包括了不同年級的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回收總數也為120份,有效率也高達98.3%,總計118份有效問卷。最后一組是教學實驗后教學情況的問卷,該問卷共發放120份,其中收回總數同樣為120份,回收率高達100%,有效率高達100%。
根據本論文的研究需要,通過查閱書籍、訪問期刊、查看網絡資源等途徑,收集大量關于“微課”和“籃球教學”方面的資料,對國內以及國外的運動學者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與分析。
本次實驗主要使用了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與統計工作,統計對象主要為實驗前以及實驗后的測試成績數據,并以此作為實驗根據,開展定量分析工作,反映和檢驗教學的實際成果。
本次實驗共選取120人,其中實驗組60人,對照組60人,120人全部來自于武昌工學院2016級籃球選項課班級,在該班級中通過隨機選取的方式選擇一個學期的籃球選項課開展教學實驗。
為了保證本次實驗的真實性,首先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指標進行充分了解;其次考慮到教師之間教學風格和具體內容的差異,因而需要保證由同一名教師來指導兩組學生的學習,以此保證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流程的一致性。
本次實驗將選取的學生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兩部分,并展開兩學期的實驗教學。這兩個班級上課進度安排基本一致,且這兩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積累程度上不存在較大差距,從而為對照實驗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對照班的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后進行課程考核,采用目前常見且較為傳統的教學形式。
實驗班學生則要求課前通過“優學院”網絡平臺大學體育互動教材進行這一單元的籃球技術學習,并且都能夠完成平臺上的理論學習。學生在“優學院”里進行課程學習,可以通過視頻資源觀看籃球項目里的基本技術,再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先進行新內容的練習,然后再針對同學們練習時的動作進行集中講解,并對錯誤動作進行指導糾正。學生同時將在“優學院”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一起討論。假如小組內或者各小組間仍有不懂之處,可由教師進行現場答疑。在課程結束后也同樣對實驗班學生進行測驗評價,通過測驗數據進行理論分析。
在兩學期共48學時的教學實驗過程結束后,我們對兩班學生的身體指標以及形態素質都進行了測量,在該測量中,學生鍛煉態度的后測工具依然保持原有的狀態,我們發現兩組學生在身體指標和形態素質方面變化很小(用配對樣本檢測,其表現為P值不超過5%)。從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籃球在教學中運用“優學院”云平臺混合式教學與常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各個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基本上一樣,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原因是對學生身體形態素質的改善和變化的影響的指標有很多個,還是一個持續累積的過程,并不是只有一個影響因素。
例如在測試時學生自身的健康狀況、環境、飲食的變化都會有變化,利用“優學院”云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出發點是動作技術的掌握、學習態度的轉變、教學效果是否提高是目標,它的重心不在于對學生的身體形態素質的改善,并且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和課時數較少等各種原因,都會導致兩個班的學生在身體形態素質上并沒有顯著性差異。
由表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對照組的學生在經過一學期的傳統教學后,籃球的各項技術指標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成績的差異性不大,由此可見,傳統籃球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通過表4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同學在利用“優學院”網絡平臺進行學習后通過這種“混合式”的教學,經過t值檢驗,概率都小于0.01,這說明籃球的各項技術和成績都有了顯著性的差異,而且技評成績有了質的飛躍。投籃成績經過本學期訓練后由實驗前平均成績10次投3.5個,增加到實驗后的5個。
由表3和表4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學生在利用“優學院”網絡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后,達標成績與技評成績都有了顯著提高,表3和表4中的成績對比結果表明: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術水平在同一層次情況下,利用“優學院”網絡平臺對籃球選項課的學生進行“混合式”的籃球教學,其效果相比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優學院”網絡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從而提高師生之間的積極性,而且經過實際檢驗,該“混合式教學”方法在高校籃球選項課中有著較廣的應用價值。
經過以上分析,通過上述表格中的數據不難看出,在高?;@球教學中采用“優學院”網絡平臺微課資源進行“混合式教學”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優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優學院”網絡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有利于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的直觀化。
在傳統的籃球教學中,體育教師對籃球基本技術講解時主要通過示范、講解來進行教學,但是,籃球的基本技術動作很多動作是在一瞬間內所完成的,比如“單手肩上投籃”里壓腕撥球動作,這些動作要求一氣呵成,大部分同學在零基礎情況下,很難模仿和領悟該技術動作的要領,如果我們將“優學院”網絡平臺推廣并應用在傳統體育教學中進行“混合式教學”,這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所帶來的不足。
(2)“優學院”網絡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有利于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的雙向交流。
“優學院”網絡平臺擁有很豐富的教學資源,師生間線上線下溝通有利于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一般課堂人數較多,師生之間缺少一定的交流,而通過“優學院”網絡教學平臺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不足。

表1 對照班實驗前、后身體健康目標對比分析

表2 實驗班實驗前、后身體健康目標對比分析

表3 對照組實驗前后籃球各項成績比較

表4 實驗組實驗前后籃球各項成績比較
(3)“優學院”網絡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有利于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空間。
傳統的籃球選項課教學一般是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學生人數及教學課時等限制,教師很難進行個體化教學,因此導致部分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其自主學習意愿很難實現。學生通過“優學院”網絡教學平臺強大的教學資源來進行自主學習,可以突破傳統教學中對于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
(4)高?;@球選項課利用“優學院”網絡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效率。
高?;@球選項課對體育老師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不僅需要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了解上課學生的基本生理狀況,更要有標準的示范動作,從而培養學生對體育美的欣賞能力。但是往往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做到讓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有完美的動作示范,因此會影響某一個動作直觀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應用“優學院”網絡教學平臺后,可以利用網絡視頻進行觀看標準化的示范動作,從而讓學生能感受到這種體育美。
[1]王燕榮.高師數學專業分層教學的理論與實施策略研究[J].紅河學院學報,2005,3(3):77-80.
[2]許慧.關于高校籃球選項課運球技術的教法探討[J].浙江體育科學,1995(6):35-37.
[3]張清,魏平.普通高校籃球課分層次教學的實驗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21(2):124-126.
[4]劉衛民,呂光明.普通高校體育課“分層次教學”的實驗與探索[J].體育學刊,1997(1):92-93.
[5]張輝明.籃球技術課程教學創新的思考川[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6):122-123.
[6]何傳勝,秦尉富.分層教學法在大學籃球選修課中的運用研究[J].搏擊,2013,5(2):58-60.
[7]畢洋.高?;@球選修課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探討[J].科教導刊,2010(34):7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076
G841
A
2095-2813(2017)11(b)-0076-03
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基于“優學院”云平臺的微課資源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6450)。
戴飛(1982—),男,漢族,湖北隨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