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徐州醫科大學 江蘇徐州 221004)
醫學院校留學生民族傳統武術課程開設初探①
劉巖
(徐州醫科大學 江蘇徐州 221004)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來華留學生日益增多,高校體育課程也逐漸面向留學生開設,開設的課程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也是學生選修課程時的關鍵所在。本文以來華留學生民族傳統武術課程為研究對象,結合武術課程的設置與課程特點,結合專業性極強的醫學生的專業特點,結合中華民族傳統武術對留學生的吸引力,著力打造醫學院校留學生體育教學品牌。
留學生 醫學院校 民族傳統武術 課程開設
留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教學群體,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上,與普通的體育教學有很多不同之處。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也有不同的母語、生活習慣及鮮明的個性區別,同時還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價值觀念等,這就給我們的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什么樣的教學形式、汲取什么教學內容能適應變量如此多的留學生體育教學,是我們應當深思的。醫學生,從握拳大聲誦讀希波克拉底誓言開始,就應樹立沉甸甸的責任感,擔負起抗拒病魔和保衛健康的任務。一本本厚厚的教材,一次次細心謹慎的解剖,一組組周密的實驗,一趟又一趟的臨床實踐,這些給醫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這也占據了大學生活的絕大部分,當真正走上醫生的崗位,這些醫學生需要更多的體力、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醫患溝通技巧,而支撐這些的是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所以,醫學生更需要參加體育鍛煉,在校期間打好健康基石,畢竟課業的壓力較工作壓力要輕,要簡單。本文以留學生體育教學為研究對象,結合教學課程的設置與課程特點,結合醫學生的專業特點,結合中華民族傳統武術對留學生的吸引力,打造醫學院校留學生體育教學品牌。
21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文化和知識的傳播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隨著每年日益增長的出國留學人數的增加,尤其是在十八大和“一帶一路”的提出后,走進我國的國門來華留學的留學生也日益增多。他們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更多地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知識,以促進他們在留學期間更好地和中國人進行交流和溝通。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2013至2016年來華留學生總數有很明顯的增加,尤其是2016年較2015年不管是全國來華留學生總數還是江蘇省的來華留學生總數都有明顯的增長。表2是以洲別為對象進行統計的,不難看出,來自非洲的留學生的增幅最為明顯。
留學是國家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的重要的方式,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和對世界各國的包容的程度;同時,通過教授來華留學生也提高了對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要求;對于同一校園的本國籍的學生來說也多了一條可以了解其他國家文化、經濟發展狀況、風土人情的渠道,這也是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的一個途徑。
徐州醫科大學從2005年開始招收學歷留學生,吸引了包括尼泊爾、印度、孟加拉、科摩羅、贊比亞、剛果金、坦桑尼亞、烏干達、肯尼亞等近40個國家,攻讀臨床醫學及護理學學士學位。
表3顯示,徐州醫科大學招收留學生的國家不斷增多,也說明了學校的認可度也在不斷提高,這也充分體現了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立校、科技興校、特色名校、文化鑄校”的發展戰略,“立足江蘇,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辦學定位。
體育課程的設置要有針對性,面向的群體不同采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應該不同,留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教學群體對象也是其國家的文化傳播的使者,對其課程的設置應考慮得更充分。
體育課程的教學是圍繞著教學理念開展的,它是來說明課程是想表達什么。通過對留學生開設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民族傳統武術項目,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參與體育課程教學,用我國最傳統的武術項目,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

表1 2013—2016年度來華留學生統計表

表2 2013—2016年度來華留學生統計表b(按洲別統計)

表3 2013—2016年度徐州醫科大學留學生人數統計表
武術是中華文明及燦爛文化瑰寶中的精華,其豐富的內涵及頗為深邃的寓意,擁有了東方文明特有的科學性、哲理性和藝術性,同時也充分展現了它能夠強健體魄、塑造良好的內在,是一項修身養性的體育項目,也是中華歷史凝練出的智慧結晶,是祖祖輩輩長期累積而成的中華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
教學方法是讓教學過程更為豐滿、不單調而采取的方法,針對教學對象的不同,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自然也不同。
留學生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首先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多,而對于世界上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網球、羽毛球等相對熟悉,源于在他們國家這些項目也開展,同時在各大媒體上關于這些項目的一些賽事的直播、講解或者關注更多,多方面、多途徑地促進了大家的了解;而中華傳統武術項目是中國的歷史瑰寶,對于廣大的留學生群體來講是神秘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他們去探索和發現其魅力。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組織教學,單一的教學會枯燥無味,對于語言溝通有障礙的留學生來說更需要多途徑地激發運動興趣。
謝衛龍的研究表明:多數留學生體育活動的目的是休閑,僅有少數以健身為目的,這與我國傳統的體育活動目的要強身健體,有明顯的不同;多數留學生希望能在留學期間,有機會了解或學習中國的傳統體育項目如武術、氣功等,也有不少留學生認為體育課應主要包括足球、籃球、排球等一系列大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還有少數認為體育課無所謂什么內容,只要玩得開心就行。
目前,部分高校對留學生開設了體育課,但醫學院校作為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學校,醫學生具備了其他綜合類大學生未接觸過的人體相關知識,例如:人體生理學、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等,這些對于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民族傳統武術的教學,更講究肌肉的用力,醫學生能根據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辨別清楚肌肉、骨骼、韌帶的連接方式,更容易地找到具體的肌肉操作方式,從而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一招一式的做法和用法都應說明,當然也對教授課程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一系列的民族傳統武術的教學,不僅僅交給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還能將中華的傳統文化傳播出去,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的民族特色的財富傳播到世界。
針對留學生的體育教學,不應是簡單的示范、模仿,而是要求教師能夠用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和學生進行正常的交流,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對于留學生的教學要成立教師團隊,團隊成員間相互促進,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教師不僅僅要知道動作如何講解、示范、糾錯,還要熟練地用英語表達出來。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英語口語和專業講解的培訓,讓教師更自信地表達,讓留學生更明確地了解體育運動相關的知識,從而對這項運動感興趣。
通過對留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武術的教學,讓他們更了解中國的傳統武術文化,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民族傳統武術課程的教學中,從解剖學、生理學等角度剖析肌肉的用力,多種方法交叉融入教學之中,激發學生興趣,讓留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感受武術并從中受益。
[1]謝衛龍.高校外國留學生體育活動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中國地質教育,1999(4):85-87.
[2]王冬梅.醫學院校留學生武術課開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科技信息,2013(4):62,65.
[3]范占江.我國留學生體育課程改革探討[J].體育文化導刊,2014(8):135-137.
[4]夏瓊華,唐建倦.來華留學生體育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5):24-28.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143
G807
A
2095-2813(2017)11(b)-0143-03
劉巖(1985—),女,漢族,江蘇豐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