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明
綠色建筑經濟發展與效益分析
◎馬彥明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建筑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必然成為未來建筑經濟發展的主流。為此,企業想要在市場競爭中繼續占據有利形勢,創造企業經濟效益和利潤的新高峰,必須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綠色建筑經濟工作上未雨綢繆,下大力氣、下大工夫搞好科研創新,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綠色建筑經濟發展。本文對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參考措施和意見。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21世紀是我國進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節能減排的大力提倡,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打下了基石。同時,發展綠色建筑是落實中國節能優先能源戰略的必然選擇。近幾年來,中國在綠色建筑經濟發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開展了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在辦公建筑、高等院校圖書館、城市住宅小區等建筑類型進行了綠色建筑的創作實踐并建成投入使用,但是由于綠色建筑方面的標準、規范等規章制度不健全,致使許多唯利是圖的房地產商打著綠色建筑的旗號,出現了很多“偽綠”建筑,這也折射出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包括標準缺失、效益理解偏差、執行能力不強等。因此發展綠色建筑僅談社會效益和環境保護是不切實際的,必須正視經濟效益,因為它才是發展綠色建筑最主要的動力之一。
普遍認為綠色建筑(比傳統建筑)更昂貴且投資回收期比較長。綠色建筑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專業的從業人員比較少,某些技術還在研究中,或者技術成熟但還沒有推廣應用,設計費用相對較高,綠色建材產品種類不多,數量也比較少,國內沒形成產業化,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及進口先進建材,這樣就使得綠色建筑建造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較大。不僅如此,按目前的能源價格水平,綠色建筑投資至少需要15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收回,如此長的投資回收期和資金的時間價值,對于開發商基本上沒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挫傷了開發商的積極性。
消費者的觀念陳舊,接受程度不高。綠色建筑在我國雖然已經推行數年,但是居民低碳綠色的觀念仍然比較弱,大多只關注眼前利益,選擇價格實惠的住宅建筑,而不會考慮綠色建筑所帶來的環境保護效應,因而對綠色建筑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不夠細致精準。根據現有國情,評價標準在項目上更強調節約的概念,缺乏量化的評判標準,同時評價指標沒有主次之分,不利于評級的實施以及綠色建筑的設計。
綠色建筑的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制約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值,拓寬市場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瓶頸。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綠色建筑作為新生事物,核心技術創新需要投入大量研發資金,并且其創新結果又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而企業資金并不充裕,難以獨立完成;其次綠色建筑創新人才的供求嚴重失衡。一方面,企業需要大量創新人才,另一方面,我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的客觀需求嚴重脫節。
政府在綠色建筑方面出臺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落實不到位。強制性法律法規有形無實,不執行或者敷衍應付的行為普遍存在;法律法規設立不夠全面,形成執行真空,難以監管;已有政策與我國綠色建筑的初始發展階段不相適應導致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推廣綠色建筑觀念,對綠色建筑產品的生產者進行補貼。首先,只有將低碳建筑的觀念推廣開來,提高綠色建筑的關注度,人們認識到低碳綠色的重要性和優勢,才能提高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和激發企業的開發動力。其次,通過對綠色建筑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進行財政補貼,影響綠色建筑的價格,吸引和引導用戶購買綠色建筑。最后,建立一套針對綠色建筑發展的獎勵措施,按照綠色建筑的不同等級進行等級制的獎勵,以促進綠色建筑的開發與運用。
培養全民族的綠色建筑意識。首先要從教育抓起,大中小學都要開設有關綠色建筑的知識教育和宣傳;其次對于從業人員、業主、投資者、政府部門官員等都要加強培訓,提高他們的綠色建筑意識,使之樹立綠色建筑觀念,自覺遵循綠色建筑規律,營造良好綠色建筑的社會環境。最后在政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大力推廣使用綠色建筑方面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從實踐中檢驗示范。
明確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使其針對性、操作性更強。簡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控制指標,增強綠色建筑評級的可操作性,才便于我國綠色建筑支持政策的落實,也有利于綠色建筑經濟體系的構建。
加大綠色建筑科研開發投入,創新培養高素質人才。首先,國家應在各類科研基金中設綠色建筑專項基金,并選擇有代表性的綠色建筑科研成果進行示范,包括建筑技術、設計技術和綠色建筑材料合成技術等;其次,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通過知識不斷更新、技能實踐鍛煉等形式切實提高建筑領域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要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吸引并留住人才。
出臺綠色建筑的激勵政策和法規。根據我國的國情,建立健全綠色建筑的立項、規劃、設計、施工、使用各環節中的管理機制和技術政策法規,對于符合綠色建筑要求的項目,國家在資金、審批等方面要給予優先考慮,而對于違反綠色建筑要求的項目,則應嚴格控制,甚至不予立項。
綜上所述,對綠色建筑經濟發展及效益分析進行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建筑企業,必須緊密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并通過對綠色建筑和面臨問題的認識,切實掌握綠色建筑經濟效果評價的標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致力于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提升綠色建筑經濟效益,尤其是未來綠色建筑的發展將成為我國建筑事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建筑企業只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戰,搶占市場先機,屹立于不敗之地。
呂梁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