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慧宇
中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
◎邢慧宇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方面均取得了大量讓世界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讓中國作為國際舞臺重要角色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但是我們應當要清晰地意識到,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正處于以重工業產業為導向的工業化的進程當中,在這一進程當中由于不可避免的耗用大量的能源和資源,因此導致了我國的環境壓力、資源壓力和氣候壓力日益加劇。在氣候變化這一關乎全人類利益的事情受到了各國的強烈關注的大背景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乃至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國內一直致力于推動產業優化升級。自我國提出了“低碳經濟”這一概念之后,低碳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指揮棒,而國際上我國積極參與《京都協議書》、《巴黎氣候協定》的簽訂,這些行為不僅彰顯了我國作為大國的擔當,同時還展現了我國對推動經濟低碳發展的決心。本文主要以低碳經濟的內涵為切入點進行論述分析,并論述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大背景下為何要推動經濟低碳的發展,從而對我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進行綜合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的研究者們提供一定的參考,進而促使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當下全球的人類均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來自全球氣候變暖以及經濟下行的壓力,在這雙重壓力的沖擊下,世界各國都在為了實現經濟水平理想化發展這一目的而努力著。筆者研究發現,國際上大部分的國家都不約而同地在立足于本國實際經濟國情的基礎上采取經濟低碳發展的這一手段來實現經濟水平理想化發展的這一目標。而我國在實現經濟低碳發展的進程當中,結合當前我國供給側改革、產業優化升級轉型等實際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上,采取了多種有效手段,并且制定了相應的創新機制,以推動我國經濟低碳的發展,最終實現由傳統的以重工業為主導的粗放式經濟轉向以低碳經濟為主導的精細化發展,基于此打造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低碳發展經驗。筆者接下來主要針對我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論述。
低碳經濟的內涵概述。“低碳經濟”這一概念最初是由英國在2003在其能源白皮書中《我們能源的未來》提出的,在《我們能源的未來》白皮書中提到“低碳經濟”最本質的問題就是能源效率與清潔能源構成,而“低碳經濟”的核心就是鼓勵能源技術的不斷優化發展與制度的創新。當下,國際社會當中已形成發展低碳經濟的這一共識。隨著“低碳經濟”的概念被引入的到我國,我國在立足于當下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為其賦予了屬于中國特色的內涵,即通過降低能源消費量當中的碳排放量的基礎上,減緩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最終達到實現經濟發展與碳排放量錯位增長的目標。
因此,在本文當中,所謂的“低碳經濟”是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導向,通過加大對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制度的優化、產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等多種方式,不斷減少對于石油、煤炭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構建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模式,通過這種低碳化的經濟發展模式,改變人們對于高碳消費的傾向偏好,建設低碳生活新方式,不斷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最終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友好型社會。
低碳經濟的必要性概述。我們要明確地意識到,當前所有的國家都必須要正視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所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環境的惡化所帶來的問題與嚴重后果,事實上不僅是政府甚至是我們個體都能清晰地感受到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后果已嚴重地限制了國家經濟朝著平穩、有序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各國都在大力提倡著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夠實現經濟朝著理想化狀態前進,還能夠為社會引入新的生活思潮。現如今,國際社會對于發展低碳經濟已達成普遍共識,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在基于國情的基礎上所制定的基本國策之一,也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特別是對于我國來說,打造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能夠推促使我國低碳經濟技術發展的不斷進步,為開發出低碳化產品提供動力,用低碳理念進行生產經營,進而為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提供新的轉變思路,從而打造中國特色式低碳生產模式,實現“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與此同時,這種模式還有利于打造和諧的法律環境和社會環境,通過在社會、經濟和環境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以推動我國經濟的全面化、綜合化的發展。
始終維護好國家的利益,承擔屬于中國的大國責任。我們要始終維護好國家的整體利益,對于屬于我國范圍內的減排工作的責任與義務應進行全面性、綜合性的考量。在針對我國的減排工作責任與義務綜合性的考量當中,始終做到對于我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會涉及到的各個重要要素環節必須進行全面性的評估。此外,應對當前國家化的貿易行為發展實際情況與投資引進轉移等相關情況開展綜合性的分析評估工作,特別是在針對高碳產品出口問題上,要充分考慮到在這一過程極易造成的碳排放量增長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國應當加強與世界各國達成發展低碳經濟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在發展低碳經濟合作的過程當中,我國需要堅持走屬于自己的發展路線,承擔其屬于中國的大國責任,保持碳排放交易平臺的公平、公正、公開,避免碳排放交易平臺成為發達國家的一言堂。
轉變思想觀念,以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為經濟升級轉型指揮棒。為了實現經濟低碳發展的這一模式,就必須在思想上做到觀念的轉型。為了實現觀念的轉型,我們應當做到對于經濟低碳的核心發展理念和技術要求有著相當深入的了解,利用所學到的知識積極投身到節能減排工作當中,在這其中因地制宜地采取恰當的措施來推動經濟低碳發展。
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國政府應當發揮領頭羊的作用,確立一個科學、合理且有效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手段將經濟低碳的發展理念傳播的企業當中,形成一個全社會都認可的低碳發展理念。此外,我國還應當通過在央視等主流媒體當中加強對經濟低碳發展的理念宣傳,與阿里等現代IT技術服務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低碳生活方式,以此來讓民眾在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當中實現低碳生活理念轉變。
打造經濟低碳試驗園區,探索我國經濟低碳發展途徑。為探索我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我們在立足與不同地區的經濟基礎上打造經濟低碳試驗園區。比如在東部區域,作為我國經濟的龍頭區域,通過利用減免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來吸引高端制造業的入駐,以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進程。也可以結合當地省份的實際經濟情況,打造屬于當地特色的經濟低碳試驗園區,以被稱為國際旅游島的海南為例,海南省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主要以旅游業為主,在實現經濟低碳這一目標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通過在海南省推行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吸引民眾在潛移默化當中實現低碳生活的方式。
轉型前景廣闊,轉型效果明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初級進程,與此同時經濟低碳的發展也同樣處在初級階段,因此我國經濟低碳發展的前景將會更加的廣闊。在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中,以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仍舊被認為是一個新事物,隨著這一新事物力量的不斷擴大,過去高耗能、粗放的生產模式將會改變,而我國的經濟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進程中將會迸發出青春活力。
資源基礎優勢明顯。長期以來我國具有著良好的資源基礎,傳統能源方面如鄂爾多斯煤田、大慶油田等資源耳熟能詳,而大量清潔能源尚未進行充分的開發,這些先天的資源優勢為我國經濟低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風力發電、太陽能等資源開發企業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多,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產業也在蓬勃發展著。
國際低碳技術合作交往密切。隨著我國綜合實力水平的不斷提升,國際上的低碳技術合作也在不斷的增加。在人類不斷地為命運共同體而努力的大環境下,一些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也出臺了相應的規定,提出發達國家應當承擔起其相應的大國義務,主動與發展中國家進行低碳技術交流與技術轉讓等活動。此外,在一些雙邊甚至是多變合作計劃,相互交流低碳發展經驗、共同開發低碳技術已成為最基礎的合作內容之一。
綜上所述,如何擺脫全球氣候變暖以及經濟下行的壓力,走上經濟低碳發展的道路已成為各國課程表當中的必修課。為了最終實現我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這一目標,就必須在維護好國家整體利益的基礎上,承擔屬于中國的大國責任,充分發揮低碳經濟這一指揮棒的作用,促使傳統高排放、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為低碳、友好的發展模式,在立足于當地經濟情況的基礎上打造經濟低碳試驗園區,共同促進我國在經濟低碳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身份證號碼:11010420000831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