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鋒
加強基層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吳先鋒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加強食品藥品監管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必然要求。近幾年來,恩施市食藥監管局認真履行“食藥衛士”職責,嚴防、嚴管、嚴控食品藥品安全風險,未發生一般及以上食品藥品安全責任事故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本文對其實踐成果進行探析,提出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明確目標,壓實責任。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加大考核權重,形成食品藥品監管合力。堅持每季度召開食藥安委聯席會議,就省級食品安全城市創建等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及時通報食品藥品監督抽檢、景區及學校周邊安全整治、食藥違法案件查處等工作情況,督辦整改存在的問題。同時,把基層執法規范化示范創建工作納入對鄉(鎮、辦事處)綜合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現已有 13個鄉鎮藥監所成為州級示范所。
(二)充實力量,加大投入。落實“四有”要求(有健全的基層監管機構、有充實的基層監管執法力量、有得力的監管執法經費和裝備保障、有有效的技術支撐手段),堅持黨政同責,大力推進食藥機構改革創新,在人員編制配備、監管經費保障、監管執法經費裝備等方面向基層傾斜。市食藥監局核定編制由137名增至145名,同時安排公益性崗位28名。市級財政對食藥安全工作投入,由2015年的1789.52萬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2407.5萬元,增幅達34.5%。
(三)統一標準,規范執法。恩施市藥監局切實加大違法打擊力度,深化食品安全整治。2017年先后完成食品、農產品抽檢1200批次、藥品抽檢90批次、化妝品抽檢12批次,開展白酒、肉制品等專項行動16次,立案查處食藥違法案件321起。在規范執法中,嚴格“四化”標準。一是硬件建設標準化。每個基層所都做到機構設置名稱規范、主體資格合法,外觀標識整齊劃一,辦公場所功能齊全,辦公設備配置完備。二是日常監管制度化。建立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基本工作制度、執法制度等。健全了日常監管、從業人員培訓、農村聚餐管理、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等各類檔案和管理臺帳。三是執法程序法定化。在辦公場所醒目位置公開食品藥品監管職責、服務事項、辦事程序、服務承諾以及行政執法操作流程等信息,接受群眾咨詢和監督。四是執法行為規范化。規范執法文書、行政審批行為、監督檢查行為、行政處罰行為、投訴舉報處理行為、收費行為。
(四)突出重點,強化監管。扎實推進八項重點工作。一是引進投資700萬,在芭蕉鄉黃泥塘村建設餐廚廢棄物處置中心。各學校、餐飲單位餐廚廢棄物流向明確。二是培訓流動廚師1000余人,聚餐備案3805起,備案率達到98%。三是開展食品相關產品專項整治,確保監管無縫銜接。四是對小攤販、夜市劃定經營時間和路段并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在舞陽九立方、小渡船建設美食一條街、小吃一條街,引導小攤販、夜市經營者進駐,實現規范化管理。五是嚴厲打擊醫療器械、保健食品虛假宣傳行為,今年以來立案5起,涉案產品貨值金額83萬元,責令整改22起。六是制定《全市醫療美容服務機構監督檢查實施方案》,專項檢查54家次,責令整改2家。七是召開醫藥批發公司、連鎖總部、單體藥店負責人約談會,查處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案8起。八是抽驗中藥飲片及中藥材10批次。將道地中藥材發展納入“十三五”規劃,確立發展林藥業產值突破30億元的目標。
(五)創建示范,保障民生。始終堅持民生導向,突出示范創建和市場準入。全市先后成功創建女兒城等15家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單位,恩施市人民檢察院機關食堂等30家州級食品安全示范單位。聯合教育部門大力開展學校“放心食堂”建設活動,打造了省級學校放心食堂13家;學校食堂量化分級B級以上比例到達86%以上,量化分級等級外置化率達到100%;以“四好”為標準創建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170家。同時,有效銜接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對農產品生產企業、種植大戶等生產主體嚴格實行生產記錄制度。鄉鎮農安站進行田間抽樣農殘快速定性檢測,對檢測合格的農產品出具產地證明,實行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通過查驗相關證明、加大農產品抽檢頻次,全面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近年來,盡管恩施市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離健康中國戰略的全面實施、離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任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監管工作龐雜。調查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恩施市現有食品生產企業130個,食品加工小作坊534個,各類食品經營服務單位10787個(其中包括小餐飲324個,學校食堂272個),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及二類備案企業285家,藥品經營企業370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5個,二級以下醫療機構(含個體診所、村衛生室)359家 。各類監管對象共計13000余個,食品藥品從業人員4.5萬余人。由于監管對象覆蓋全市城鄉,面寬量大、點多線長,及時有效地進行監管難度較大。
(二)監管力量不足。近年來,雖然市政府擴充了市藥監系統行政執法人員編制,但仍不能滿足現有職能需要。全市共有執法人員137人,執法人員與全市人口總量之比為1: 5985,人均監管生產經營單位94.9家,加之食品藥品生產經營業態主體責任意識薄弱,監管工作難以全面有效落實,特別是缺乏對“四小行業”、流動攤販及農村地區的監管,仍然存在“盲區”。同時,食品藥品檢驗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制約了餐飲服務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檢測工作開展,難以對生產經營違法行為形成更有力的打擊和震懾。
(三)執法手段滯后。這些年來,食藥行政監管方式單一,執法手段落后,一直沿襲上級安排布置任務、專項整治活動、集中整治工作方式,或者根據群眾投訴舉報,進行監督檢查,利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手段不足,往往導致執法成本較高,工作效率較低,監管工作及時性、準確性、有效性有所削弱。同時,執法人員綜合業務素質也有待提高。
(四)基礎設施有待加強。雖然我們開展了執法規范化建設,基礎設施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仍有少數基層藥監所存在辦公場所不足、執法裝備不足等問題,影響了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市食品藥品檢驗所限于場地、資金不足,新增檢測職能后,如餐飲服務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等檢測,除常規檢測外的其他檢測項目難以開展。
當前,新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已經重建,國家提出了“四個最嚴”的要求(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做好新時期食藥監督工作,必須全面深入貫徹這一要求,結合恩施市實際,突出改革創新,提高隊伍素質,進一步深化基層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建設。
(一)整合監管力量,推進綜合執法改革。食品藥品監管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目標是保障公共安全,與維護市場秩序的市場監管有著本質區別,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切實擔負起“食藥衛士”的職責,進一步厘清基層監管“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等問題,研究制定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規范或管理制度,實現監管的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規范化管理水平。政府要加強主導,圍繞做好省級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四品一械”百日執法大檢查、食品藥品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等重點工作,注重發揮食藥安委會的職能作用,通過完善人才補充和引進的相關政策,優化基層監管人員結構,進一步加強基層食品藥品監管執法隊伍建設。
(二)強化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監管水平。堅持“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切實加強執法隊伍教育培訓、人才引進和結構優化等工作,努力提高綜合素質,讓每個人最大限度地釋放能量。持之以恒開展堅定理想信念教育、業務技能學習培訓、崗位練兵、廉政教育,引導食藥監管黨員干部永葆初心,進一步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動力,提高他們綜合協調、駕馭復雜局面、應急處突、拒腐防變等能力。大力引進緊缺實用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堅持把單位空缺編制優先用于引進的藥學、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等專門人才,確保“內外并舉、引才與引智并進”,“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斷優化隊伍結構,適應事業發展需要。建立健全注重實績的考核激勵機制,以考核任務為目標,堅持“四個最嚴”要求,不斷夯實食藥安全責任體系、治理體系,對那些重點工作、規定目標、急難險重任務完成得好的干部,加大表彰獎勵、提拔使用力度;對那些目標任務完成得差,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的干部進行嚴肅懲處,絕不姑息遷就。
(三)加大政策支撐,切實改善執法條件。恩施市國土面積大,山大人稀,企業分布零散,執法成本高。加之,一些企業制假造假手段不斷翻新,傳統陳舊的監管辦法難以及時發現查辦,因此地方財政應持續加大對基層監管執法的支持,逐年增加投入,按照先急后緩、分步驟實施原則,切實改善基層執法裝備、辦公用房、檢驗檢測設備設施和信息化等方面的條件,推動先進的監管手段、技術逐步向基層延伸,不斷提升基層監管效能。要重點保障日常監管、查辦案件和監督抽驗所需經費;突出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執法隊伍的裝備建設,重點增加現場快速檢測和調查取證等設備的配備,提高監管效能;切實解決餐飲服務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檢驗必需的場地及設施設備,逐步擴項開展工作,為食品藥品行政監管提供快捷準確的技術支撐。
(四)堅持開拓創新,注重信息技防手段。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監管執法方式,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依托現有電子政務系統和業務系統等資源,加快建設功能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平臺,實現各鄉鎮、各部門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加強信息匯總、分析整理,定期向社會發布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充分發揮大數據在食藥監管方面的重要作用,解決數據的“部門墻”和“行業墻”,實現企業征信系統和食品藥品追溯系統的有機統一;建議開放藥品電子監管碼,實現“互聯網+”和藥品監管碼系統的對接,可以讓更多的人使用藥品電子監管系統,在藥品溯源、藥品性能、保質期查詢、假藥舉報等方面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促進“互聯網+”在社會治理中發揮作用。
(五)發動群眾參與,積極構建群治網絡。針對食品藥品行業涉及面寬、量大,點多、線長的實際,還必須充分發動群眾參與,大力構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要利用報刊、電視、網站、電視問政等方式積極開展輿論監督,適時曝光食品藥品安全問題。要加大食藥安全社會宣傳活動,發揮各級消費者協會橋梁作用,提高公眾自我保護能力和維權意識,支持消費者依法維權。充分發揮相關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引導和約束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誠信經營。在城市社區和農村建立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員、協管員等隊伍,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恩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