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凇瑩
中學生法制意識缺失現象分析及建議
◎石凇瑩
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人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修養不斷提升,法制觀念正逐漸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力地推動了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但目前,在中學生中還普遍存在法制意識缺失現象,應當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高度關注。基于此,本文從中學生法制意識缺失的表現入手,提出了培養中學生法制意識的有效策略,希望本文能對我國中學生法制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中學時代是人一生中的黃金時期,對人的一生將產生重要影響。中學生處于少年與成年的過渡期,不但有著成年人的獨立思維能力,還有少年的沖動和稚氣。他們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但又缺乏正確的處理方法,假如不加以合理引導,則極易引發違法犯罪行為,給家庭造成傷害,給社會造成負擔。因此,增強中學生法制意識,提高他們的遵紀守法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缺乏契約意識。契約是對法律關系主體間義務與權力關系的認同和規范。在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大多以身份高低確定貴賤,但到了近代社會則以契約的方式確定人們的平等身份,這在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社會的文明進步程度。在現實生活中,按照法律制度的相關原則,法律主體間的關系一經契約方式固定下來,便具有束縛和規范各方權利義務的效力。這是一種法律常識性的東西,但目前在中學生中普遍存在輕視契約的情況。中學生普遍認為不遵守契約最多只是“不守信用”、“言而無信”的不道德行為,涉及不到法律的問題。契約意識的缺失,常常會造成學生法律行為失范,容易激發矛盾,引起事端。例如:有的中學生言而無信,借錢不還;有的中學生在飯店賒賬吃喝,引起打架斗毆,大動干戈。這些現象的存在,說明中學生在思想上只將契約看作是一種相互間的承諾,對自己有好處的就履行,對自己沒有好處的就不履行,未將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去遵守,因此,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對違法行為的認識不足。一是對違法性質的認識不足。有的中學生為了講“哥們義氣”而打架斗毆,大打出手;有的小偷小摸,偷圖書資料等,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當事中學生大都表示“沒想到這樣做會違法”,他們認為這些行為雖然有失檢點,但不過是“來點小刺激”,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也不認為這是違法行為。二是對違法責任的認識不足。很多中學生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認識不清,如有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的做法“情有可原”,不必承擔責任;有的認為可以靠“關系”擺平責任;有的則根本不想為自己的違法行為承擔責任。這些對違法責任認識上的誤區,都是與法治社會建設的要求相背離的。
犯罪意識漠視。違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違法。目前,有的中學生認為犯罪只是一般的違法;有的中學生認為犯罪只是一般性質的侵權行為;有的中學生僅僅用“過火”、“無知”來解釋犯罪行為。這種犯罪認識上的誤區,嚴重影響了和諧校園的構建,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絕大部分的觀念和知識都源于老師和學校的教育,對于法律知識的了解,大多是通過學習《思想政治》課來實現的。為進一步提升中學生的法律意識,使他們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法律知識,學校應加大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在學校中營造濃厚的法制學習氛圍。具體來說,應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學校的法制環境營造,如在學校設立法律知識宣傳欄,張貼宣傳標語、手抄報、海報等,大張旗鼓地對法律知識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這樣一來,當學生置身于校園中時,無論是停留還是行走,都可以閱讀到更新、更多的法律知識。二是組織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活動,如通過開展“法律知識講座”、“法律知識競賽”等多種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學生的準備、參與過程,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和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從而進一步增強中學生的法律意識。
將法制教育融入家庭生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于中學生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個別中學生家長在家中不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常常把“殺”、“打”等暴力的字詞放在嘴上,同時對中學生玩暴力游戲的行為不加制止,最終導致中學生內心滋生出暴力的種子,出現暴力行為傾向。對于中學生而言,家庭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方式,在家中營造遵法守法的法制氛圍,同時要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給孩子起一個帶頭模范作用,從而對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不斷提高中學生的法律修養,有效預防中學生犯罪行為的發生。
營造良好的法制社會環境。在社會生活環境中,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一些黃色、暴力題材,例如限制級電影、暴力游戲、出版物等,這會給中學生的心靈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影響,不利于中學生良好法律意識的形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相關職能監管部門應當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通過舉辦法制圖文展覽、設立法律知識宣傳櫥窗、組織法律知識流動宣傳、召開法律知識教育會議、播放法制電視專題片、開展法制文藝演出、定期舉辦法制培訓班、在黨報黨刊開設法律知識欄目、舉辦法律知識演講比賽、建設法制文明社區、召開見義勇為表彰大會等多種形式,加大法制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法制社會氛圍。與此同時,還要加大社會環境的治理和整頓力度,真正將社會環境打造成堅不可摧的法制教育陣地。另外,還應強化中學生的正確引導,讓他們具有自我保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學會自覺與身邊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努力做一名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好學生。
總而言之,在積極構建法治社會的大背景下,加強中學生法律知識教育尤為重要。因此,家庭、學校、社會都應當將加強中學生法制教育列入重要議程,不斷增強中學生法律意識,豐富中學生法律知識,使其真正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山東省膠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