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金融科技概念非常火爆,預計未來幾年都將保持這一增速。
預計整體金融科技的業務爆發變現至少需要5年時間。
以人工智能為金融科技的核心技術支撐,智能投顧將率先站在金融科技風口,目前已推出投資推薦、財務規劃和智能分析三大類智能投顧產品,憑借門檻低、費用低、信息透明度高三大優勢實現對傳統投資管理模式的變革,將是未來金融科技較大的投資和競爭方向。
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數百億級別。
未來移動支付的硬件供應端、軟件服務端以及日益稀缺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資源帶來的流量變現將成為主要受益方。
趨勢四:互聯網化、垂直化、數據資產化將成為消費金融的競爭重點
互聯網化趨勢。消費金融的互聯網化包括產品的互聯網化、風險管理模式的互聯網化以及服務模式的互聯網化。
垂直化趨勢。垂直化發展是未來又一重要趨勢。
數據資產化趨勢。基于數據而形成的大數據風險控制模式是核心的發展方向,數據+模型將是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工具。
供應鏈金融資產的資產證券化或成為新方向。
產融結合,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數據化、信息化程度將不斷提升。
發展與供應鏈金融配套的基礎設施,將迎來風口 。
大數據獲取與智能算法的逐步成熟。都使得金融從業者有更多,更加精準的方式獲取用戶需求,并找到相應的資產匹配,解決了金融資金融通的最基本職能。
通過生物識別和多種數碼與現實交互的技術搭載 。
智能金融將原有金融服務的提供主體從機構走向個人。區塊鏈、機器學習等技術使日常交易智能化逐步演變成投資智能化。
未來,具有三大能力的科技+牌照公司有望勝出:獲取海量客戶流量、創新的數據應用能力、專注于細分客戶市場。
預計未來監管科技將持續升溫,監管科技公司在金融科技領域將獲得越來越多的客戶。
從全球來看金融監管、合規、政府軟硬件的采購需求,將在2020年達到1187億美元。
未來金融科技的資本競爭,將更集中在“產業+資本”模式。
對金融科技行業的興趣已經從私人投資機構擴展至國家層面。
國內金融科技企業從將國外技術及管理理念“引進來”,到走向海外市場,在跨境融合中尋找新路徑。
消費金融“走出去”發展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