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小萌
大學生情緒預測及心理調節策略探索
◎亢小萌
近年來,情緒預測備受心理學研究者的關注,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影響,大學生情緒具有復雜性、不穩定性與沖動性等特點,由于大學生心理調節能力較弱,面對多種壓力若無法及時進行心理調節,易產生心理疾病。因此,本文主要就大學生情緒預測及心理調節策略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高校與社會的高度關注與重視,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較多,情緒便是其中之一,毋庸置疑,每個人都有情緒,但因來源、時間與心態的不同,情緒種類繁多,且各有特色。因此,加強大學生情緒預測,制定合理的心理調節策略至關重要。
所謂情緒預測,指的是個體預測對將來事項的情緒反應,預測結果便是預期情緒。預測未來作為最具吸引力的重要心理能力,其重要性不容忽視,人們除了可以預測將來的行為,還可以預期將來情緒的反應。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經常會做出以下預期:若獲得優秀學生干部獎,自己會有多高興,會高興多久?假設工作面試遭受挫折,自己會有多沮喪,這種情緒會持續多久,影響自己多久?但是,以往研究的情緒預測,多是將預期情緒與實際情緒感受進行對比,判斷預測的準確性,本文主要從傾向性視角對大學生在情緒事件發生前的預測偏向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事實證明,個體情緒預測的確具備相對穩定的傾向性,所以加強大學生預測至關重要。
大學生作為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理應是積極向上、精神振奮的,然而,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加之大學生心理調節能力較弱,面對多種壓力若無法及時進行心理調節,易產生心理疾病。
通常,大學生剛剛步入大學校園時自我感覺十分良好,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不少大學生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強者中間還有更強的人”,他們開始感到失落,否定自己的能力。有些大學生因不適應新的環境、學習方法與習慣等,常會出現失眠健忘、少言寡語的狀況,長期的意志消沉、情緒低落會促使心理疾病的產生。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個性較強,注重自我意識,不擅長與人交流,不了解人際交往原則和技巧,解決問題常將自我視作中心,忽視他人的想法,在嚴格要求他人的同時沒有做到嚴格要求自己。有的大學生自我感覺良好,既不愿意和他人交往互動,又不善于和他人進行合作,集體意識、合作精神、人際關系協調能力有待提高。
當前就讀于高校的大多數大學生都缺乏挫折經歷,在上大學之前,他們是父母疼愛的好孩子,是教師喜愛的好學生,很多學生習慣了接受稱贊,難以接受他人的批評。所以,在他們面臨壓力與挫折時,往往會措手不及,失了分寸,甚至對人生產生了懷疑,尤其是貧困學生,在自信心、自立性等方面更易受挫。
自我控制是個人對自身行為與心理的主動把握,是個體主動地選取目標,在自由狀態下合理控制、調節自身行為,制止沖動,抗拒誘惑,持之以恒地保障目標達成的綜合能力。當出現消極情緒時,有的學生會謾罵他人、哭泣,甚至會做出一些不良行為,這時首先要使自己冷靜下來,適當控制自身情緒,綜合考慮此種行為的好處與壞處,然后選取一種合適的行為方式進行自我情緒表述。此外,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樂觀心態,友愛同學,在生氣時盡可能地控制自己,做到息事寧人,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環境對心理調節有著直接影響,即支持型環境會促進良好心理的調節,破壞型環境則會增加良好心理的調節難度,所以,創建愉悅寬松的環境對大學生心理調節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弘揚真善美,在教學中主動引導大學生觀察生活中積極向上的方面,使他們產生正能量;其次,及時安撫、疏導大學生的負面情緒,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了解他們心中所想,必要時認真聽他們的傾訴、讓他們發泄、為他們協調,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最后,引導學生勞逸結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課業負擔也會促使學生產生負面情緒,所以在日常學習之余還要開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適度的發泄,可以緩解壓抑的心境,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情緒發泄分為直接發泄與間接發泄兩種方式,在直接發泄有可能傷害到自己或他人時,我們可以選擇間接發泄,如向家人或朋友傾訴自己的委屈;以體育運動等方式進行發泄;以寫日記的方式進行負性情緒記載,通過發泄,心情會逐漸平靜,負性情緒自然也會得到緩解。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直接發泄還是間接發泄,都要選取正確的方法,合適的場地與對策,避免造成不良影響。
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大學生人格健康發展有著積極促進作用,所以學校需引導學生創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具體來說:首先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心信任,在嚴格要求他人的同時也嚴格要求自己;其次引導學生學習他人解決問題、人際交往的方式,接受差異,友愛他人,與他人創建良好的相處模式;最后加強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樹立良好的合作精神,學會與他人和諧合作,從而愉悅身心。
總而言之,加強大學生情緒預測,制定合理的心理調節策略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緩解心理壓力,而且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情緒預測及心理調節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到情緒預測、心理調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從而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西安醫學院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