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修福:“會議紀要”不能替代“審議意見”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人大常委會滕修福撰文說,據人民之友網報道,在湘鄉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其會議紀要落實情況進行了滿意度測評。有人認為,對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的專項工作報告以會議紀要的形式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辦理,是對人大監督工作的一項有益探索和創新,值得提倡。也有人認為,監督法明確要求以審議意見形式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辦理,用會議紀要形式既不合法,也不合規,有嘩眾取寵之嫌,不宜提倡。文章認為,“會議紀要”是通用的公文種類,而“審議意見”則是特定的法律文書,“會議紀要”不能替代“審議意見”。依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第八條之規定,“紀要”被明確為各級黨政機關公文的種類,“適用于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而《人大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六條則直接稱之為“會議紀要”作為人大機關公文種類,“適用于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顯而易見,“會議紀要”是各級各類機關用于記載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通用公文?!皩徸h意見”作為法律用語,首次出現在2007年施行的監督法相關條款中,具有特別的法律規定。依據監督法相關條款之規定,“審議意見”是各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監督法第十四條),計劃、預算和審計工作報告(監督法第二十條),以及執法檢查報告(監督法第二十七條)等所提出的審議意見?!皩徸h意見”從提交到研究處理、征求意見,并向人大常委會提出書面報告,都有明確的法定程序。因此,“審議意見”的特別法定,屬于各級人大常委會依法行使監督權所特有?!皶h紀要”一般記載某一次會議的全部情況和議定事項,而“審議意見”只記載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一府兩院”某一專項報告審議時的發言。“會議紀要”能夠記載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但這只是“會議紀要”的其中一部分。如果會議事項多、內容雜,以“會議紀要”形式所記載的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勢必會被淡化。尤為關鍵的是,對“會議紀要”的后續處理沒有特別的法律規定。因此,不能籠統以沒有法律效力的“會議紀要”來替代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具體“審議意見”。關于“審議意見”作為法定文書,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頂層設計。標題統一格式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報告的審議意見”;正文導語一般統一為“×月×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次會議審議……的報告,共有×人次發言。現根據會議發言情況,將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人員的主要意見整理如下”;正文歸納整理的審議發言意見用概數體現所代表的與會人員比重,如:“出席人員普遍認為”“許多出席人員指出”“部分出席人員提出”“一些出席人員提出”“有的出席人員指出”等。因此,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一府兩院”相關報告的審議意見,不能以“會議紀要”來替代,應依法以“審議意見”這一法律文本格式,依照法定程序提交“一府兩院”研究處理,并作出書面報告。如此,名正言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張天科:人大常委會會議形成的審議意見和會議紀要不能混為一談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人大常委會張天科撰文說,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和會議紀要雖然都是經過會議審議、通過會議記錄整理而成,但是二者文體不同,性質不同,處理方式和結果反饋不同,在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因此,絕不能將人大常委會會議形成的審議意見和會議紀要混為一談,更不能把人大常委會會議形成的審議意見以會議紀要的形式發文,并對其會議紀要落實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一是人大常委會會議形成的會議紀要和審議意見是兩種不同的文體。會議紀要是一種記載和傳達會議基本情況或主要精神、議定事項等內容的規范性公文,是在會議記錄的基礎上,對會議的主要內容及議定的事項經過摘要整理的,需要貫徹執行或公布于報刊的具有紀實性和指導性的文件。審議意見則是對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人大常委會會議上聽審專項工作報告時提出的意見建議,最后形成的會議審議意見,是需要有關方面研究處理并答復的公務文書。二者在書寫模式、稱謂用語、載體樣式和行文主體、適用對象、分類方法、內容重點、文本格式等諸多方面都有明顯區別。雖然其撰寫與制作都屬于應用寫作和公文處理的范疇,必須遵循應用寫作的一般規律,嚴格按照公文制發處理程序辦事,但是絕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更不能把人大審議意見和會議紀要“合二為一”,什么“會議認為、會議指出、會議要求”等,內容包羅萬象,模式千篇一律,不著邊際,最后形成的審議意見文本成了“四不像”,讓“一府兩院”無從下手、也不知如何處理?二是人大常委會會議形成的會議紀要和審議意見處理方式不同。從法理上講,會議紀要就是“會議摘要”,通常只是一個告知和知曉作用,讓人們知道“開的啥會、都有啥內容、還有啥要求”,沒有強制力和約束力。一般情況下,人大常委會會議召開以后,人大機關都要編發會議紀要,并以正式公文(公函)方式對外發布;一府兩院”及相關部門只需對會議議決的事項依照會議要求執行既可,不需要研究處理,也沒必要回復。而人大常委會會議形成的審議意見則要以人大常委會正式文件的形式交由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研究處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應當將研究處理情況由其辦事機構送交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征求意見后,向人大常委會提出書面報告。可見,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既是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一府兩院”工作提出的意見建議,又是人大常委會對“一府兩院”的具體要求,無疑是具有法律強制力和約束力的。三是人大常委會會議形成的會議紀要和審議意見結果反饋不同。按照地方組織法和監督法的有關規定,對于人大常委會會議形成的審議意見,有關報告機關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進行研究處理,結果要向人大報告反饋;而對人大常委會會議形成的會議紀要的處理結果人大現行有關法律制度則沒有這樣的時限規定和反饋要求。因此,各級人大常委會不能超越法律權限,隨意要求“一府兩院”落實人大常委會會議形成的會議紀要,更不能違規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其會議紀要落實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
胡松、王雪鋒、黃李昆:人大代表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 湖北省襄陽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胡松、王雪鋒、黃李昆撰文說,2017年以來,湖北省襄陽市人大常委會按照省人大常委會部署安排,在市委正確領導下,組織在襄全國、省、市、縣、鄉五級人大代表投身“聚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襄陽市現有五級人大代表8655名,在“代表在行動”中,混合編為562個代表小組,走訪貧困戶11210戶,面對面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403件,通過梳理、交辦、轉辦、督辦等舉措,有力地促進了全市脫貧攻堅工作。(一)“代表在行動”成為脫貧攻堅的“助推器”。全市五級人大代表通過瞄準“繡花功夫”和扶貧政策落實,依法履行監督職責,督促市縣鄉三級政府聚焦深度貧困,健全完善健康扶貧、教育扶貧、項目扶貧等工作機制,促使全市15.44萬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病有所醫”;3萬多貧困家庭學有所教;貧困地區2.92萬人口安全飲水等問題有效解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二)“代表在行動”成為維護基層穩定的“減壓閥”。全市五級人大代表進村入戶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有力維護了農村和諧穩定。(三)“代表在行動”成為激發代表履職的“發動機”?!按碓谛袆印庇行Ъぐl了代表履職的興奮點,不僅讓代表有了沉甸甸的獲得感,實現了從“會議代表”到“履職代表”、從“要我履職”到“我要履職”、從“不會履職”到“高效履職”的“三個轉變”。(四)“代表在行動”成為縣鄉人大建設的“奠基石”。全市8140名縣鄉人大代表,占全市五級人大代表總數的94%,是縣鄉人大工作的主體,通過開展“代表在行動”,履職能力整體提升,為今后縣鄉人大開展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代表小組”通過每季度開展一次活動,促使鄉鎮人大主席團會議、鄉鎮人民代表大會運行機制更加規范,內容更加實化,有效激發了縣鄉人大工作活力。同時,借助“代表在行動”,全市378個“代表之家”、184個“代表小組活動室”建設實現“提檔升級”,“代表活動”真正成為代表學習培訓的場所、聯系選民的通道和履行職責的陣地。實踐證明,要進一步深化和持續開展“代表在行動”,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應注重立足長遠,切忌“有始無終”;二是應注重上下聯動,切忌“頭重腳輕”;三是應注重突出精準,切忌“大水漫灌”;四是應注重發動群眾,切忌“自彈自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