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內涵豐富,涉及層次方方面面,本文從三種觀察視角分析輔導員工作的三個層級,分別就宏觀、中觀、微觀的視角闡述了輔導員工作的工作重點,工作難點及突破點,以探討大學生工作的現狀,尋找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規律。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價值觀;大學生工作
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專職從事學生思想教育和行為管理工作,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三個角度來觀察這一崗位,并從宏觀、中觀及微觀來審視輔導員工作的工作重點,以不同的視角來明晰工作的不同難點、突破點、增長點,加上聯系三種視角的聯動關系來切合工作實際進行分析。
一、宏觀視角——微言大義,明勢知理
1.性質決定工作方向:就輔導員工作的工作性質而言,輔導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決定的,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場所,同時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場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青年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對象,作為大學生的“第一個亦最長久”老師,思想政治工作是對輔導員工作的必然要求,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宏觀上需要明確的是,我們辦的大學的是中國特色的大學,認清我們的高校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高校,更進一步理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校,那么我們作為輔導員,對于在校大學生的培養思路就是基于兩個標準,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需要有所區分的,有遞進關系,有不同的權利義務層面,對于培養在學生,需要對國家、黨、歷史負責,在宏觀層面上的意識形態,如何做的問題的上,輔導員最有利的優勢就是把握好馬克思主義教育工作,樹立使命感,做好高校的馬克思主義課程建設。面對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窘境的現實,需要找對學科研究的新思路,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素養,不斷的尋找與學生交流的現實和理論的結合點,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將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對于如何將輔導員老師怎么做的問題,我們應該秉承做“四有好老師”的理念;樹立正確的理念,傳承正能量的意識,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中國的建設事業是中國夢實現的事業,廣大的大學生的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的教師群體是打造夢之隊的筑夢人,我們在從事輔導員工作的時候,應該時刻牢記這一歷史使命,增強自己的歸屬感和責任意識,對社會和歷史負責。
2.形勢決定工作勢能:明辨當代大學生的時代環境,可以發現這樣兩個事實,一是當前的國際局勢中,西方對于意識形態的進攻,呈現出加劇的態勢,通過文化的影響,樹立西方標準,虛化中國文化領域,在大學生思想的高地的爭奪上是十分激烈的,二是考慮到當代大學生的生長環境和全球化的背景,浸染多年的西方文化、西方標準,對于中國、中國文化等關鍵詞的冷漠和回避,使得廣大大學生群體的社會心理不穩定。在此多元的經濟、文化、政治時代大背景下,作為高校輔導員應厘清各種思潮的真實意圖、幫助在校大學生正確樹立標準,正確引導學生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偏激思想,做好和利用好網絡教育工作,重視高校思政工作,落在實處,化為走寢室、轉為進課堂,多交流等方式,去實現這一的理念,在輔導員工作中不斷的把握好網絡空間,平時就應該注意在學生迷惑、受到誤導的時候,要及時把正確的理念及時傳遞給學生,以點促線,由單個學生入手,以線促面,帶動學院、學校的整體提升,讓廣大在校學生明白高低之分、有優劣之分,促成校區勢能的形成。
二、中觀視角——理念先行,通盤設計
無論基于西方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本質在愛”的理論解讀,或是費孝通“差序格局”對于中國本土的文化基因的判斷,亦或是陶行知 “知行合一”的微言大義,如何將“愛”與學生成長、成才、成人有效的結合,如何通過中觀層面的運籌帷幄,如何通過活動設計、思路點撥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真真正正的愛自己,對自己負責任,培養學生“有愛,懂愛,會愛”。把握人才培養的兩大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幼、中、大、社會;教育規律---“知行合一”,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大學階段是人心智健全成熟的最重要階段,大學階段的培養學習習慣和理念的重要環節。中觀層面上一方面要繼續堅持宏觀思路的指導和判斷上,在時代的大背景下重點厘清工作的思路、大方向等問題,在這一層面上的關鍵詞有模式、項目等,在這個層面上的思路應該是,承接培養接班人、培養建設者的思路,將目光轉移到如何謀篇布局提升在校大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的方略上,尋找創新發展的實踐與探索。設計藍圖是這個層面的重要任務,對于校區學生的層次、需求進行合理活動設置,將活動開展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如何明辨現階段的學生需求很重要,甚至對于學生自己而言都不能完全知道自己的需求,需要我們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去思考,學習背后的動力是什么需求在支撐,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否可以在細化,對于需求的背后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們去思考和體會,需求滿足之后的方向和動力,需要我們去考慮和判斷。
三、微觀視角——千頭萬緒,一心一意
微觀層面上,輔導員工作手抓千條線,工作職責大致可以分為:專業學風建設、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學生的基本信息與更新工作、困難學生資助及宿舍建設,學生干部培養工作,此外還需要關注專業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工作,及時化解和處理學生沖突,認真完成校領導安排的任務,并做好校風、校紀及安全教育法制工作。在這一層面上,自知作為輔導員需要把握住:“三前提”和“四能力”。小到班會怎么開,大到網絡安全教育問題及國家局勢問題,事無巨細,一心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成才,輔導員工作怎么細心都不為過,微觀層面注意點滴的積累,不斷完成中觀層面的藍圖設計,可以促進宏觀層面的大勢和國家民族整體利益的增長。“三前提”即需要完成個人定位,完成角色轉化是輔導員工作的要求;了解學生,管理服務兩手抓,是輔導員工作的重點;明確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工作核心。在角色定位方面,在入職前我們需要把角色調整為老師、為輔導員,從大學到大學,這個心理轉變是需要過程和經歷的,需要我們更多的去改進自己的說話方式、辦事著眼點,更多的去平衡各類主體,需要通過不斷的與人交流、創造溝通平臺。
四、總結
輔導員工作中的責任和擔當必不可少,我們開展工作要要科學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不斷增強輔導員職業素養,熟悉自己的工作業務,提高自己工作水平,著力培養自己堅實的信念執著,堅持個人的職業底線及良知,此外要會寫、會說、會想、會表達,高校輔導員一定要有責任意識與擔當,如何深入的做好“自我提高、熟悉業務、守住底線、擅長表達”四方面,既是我們工作的重點難點,又是我們工作的突破點和增長點。
參考文獻:
[1]吳新文.新時期大學生價值觀的發展及培育[J].甘肅社會科學,2015(02).
[2]任建東,仝濤.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J].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0(04).
[3]田海艦,谷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視域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構建及意義[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2(06).
[4]張水華.論大學生價值觀多元化與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11(09).
作者簡介:王太文,1989.5,河海大學文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價值觀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