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學梅
摘要:目前,不少優秀的高中積極開展“選課走班制”或“分層教學”等新型育人模式,學校開設了除傳統的應試課程以外的多樣化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或對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的設想選擇所追求的知識。然而雖然中職學生已經選擇了專業,但其對未來的職業認識是模糊的,或由于專業課程安排的限制并未使學生的潛能被真正開發等多方面原因,所以對中職學生開設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充滿個性的課程,可以讓他們有能力去充分發現自己,提升綜合能力,也為以后的發展提供了助力,為每位學生打造一個“私人定制”的未來。
關鍵詞:專業課程;私人訂制;綜合能力
選修課,是指學生可以有選擇地修習的課程,包括可自由選擇課程、任課教師和上課時間,以及適合自己的學習量和學習進程的課程。是學校校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科學發展的趨勢以及學生知識與智能結構的需要而設置的課程。選修課教學在高等學校中已被廣泛采用,中職學校開展選修課的教學才剛起步,效果逐漸開始顯著,但仍有部分中職院校對選修課的抱以漠視的態度。因此,對開展選修課對中職學生個性培養具有重要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關注個性,喚醒興趣
(一)關注中職學生個性差異的重要性
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以及素質,使每位學生的優質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中職學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大多數中職生都有中考失利的挫敗經歷,在初中學習階段他們是缺乏關注和肯定的,這也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或多或少的失去信心。其次,也存在學生選擇專業后,局限了學生們的其它才能發展的可能。選修課則為學生提供了知識與技能的多樣性,讓學生多方面的才能被挖掘,發揚個性,從而被認可。
(二)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
面臨著單考單招和就業考證的壓力下,老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家長們往往會忽視孩子們內心的需求,孩子們也被迫將自己的渴望小心隱藏,大多數孩子循環著不斷的被同化的過程,也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同一堂課上,教師要照顧到好學生、中等生、一般學生,這種做法有局限性,畢竟教師個體的力量有限,且需要有全校制度性的支持,僅憑教師一人無法照顧到每一名學生。
(三)選修課是激發自主學習的主要途徑
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無疑是關注了學生個性差異最好的方式,喚醒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水到渠成了。我國從很早就開始提倡在中學開設選修課。1981年,教育部制定頒發了《全日制六年制重點中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提出要在高中開設選修課。1986年公布的《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中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規定在初中開設選修課。隨后,在1990年、1996年、2001年國家教育部都一次次地強調、調整選修課,可以說國家對中學選修課給予了充分的重視。
二、營造氛圍,創設環境
想要選修課發揮應有的作用,首先要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和創設符合各專業教學的新設施,讓學生自然融入其中,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一)營造氛圍的途徑
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空間,能讓學生重視和積極投入選修課的學習的過程中。學校可以通過校園廣播電視節目、體驗課、組織校園活動,甚至是網絡和社會媒體,利用多種方式渲染了學校選修課的文化氛圍,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外部動力。其次還要做好家長的溝通工作,一些家長根深蒂固的老思想老觀念可以得以改變,不要一味追求分數,更重要的是關心學生的內在需要,讓學生的潛能被充分發掘,通過學生自主選課,也可讓家長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二)教學設施的提升及利用
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是以活動為基礎和載體的,活動的所需要的教學設施是對優質課堂提出的基本條件,創設良好的設施可以讓學生能夠自然融入課堂。
三、傳道授業,發揚個性,使學生提升
時代的發展對教師的素質提出很高的要求,選修課的開設即是如此,除了要求教師教育管理能力和教學應用能力的同步發展,在變幻莫測的教育教學環境中對學生個性的發現和心理成長的探索都是要去同步探索的。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滿足學生的內在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在傳道授業的同時,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追求,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發揮選修課的靈活育人作用。
(一)鼓勵進修培訓,精選選修課教材
學校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學習,提升學歷層次,提高教學水平。開展中職教師崗前培訓、教學能力培訓和職業教育能力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課程組要求每位專職教師確定長遠發展方向,并選擇相關專業進修。鼓勵教師獲取與專業有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聘請了行業、企業專家到學校擔任實踐教學的指導工作,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建立教學督導制度,每學期對教師不定期聽課,并及時進行意見反饋。
(二)實行彈性評價,增強學生自信心
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是促進學生進步的關鍵。選修課對學生的評價還是要從多方面的考量,到課率、作業完成率、課堂認真度,成果作品,以及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等方面考核,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過程與成果相結合,評價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和多種能力,綜合彈性的評價這樣很容易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成長,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充分發揮評價以激勵為主的教育功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客觀全面的了解自己,激發學生的激情。同時也看到不足地方,明確改進方向。
(三)展示教學成果,發揚個性化培養
將學生的優秀作品公開展示,尊重和重視學生的選修課學習成果,營造獨具個性化發展的文化氛圍。通過宣傳,師生能了解學生全面的才能和潛質,這是一個讓學生很好發現自己閃光點的平臺,體會成功正是中職學生所缺少的,因此這樣的一個方式是讓學生看到希望,并且會為自己學校感到驕傲,提升學生的在校自豪感。另外展示成果能讓師生更加重視選修課,這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老師教學成果的都是一種檢驗。一年又一年的作品展會讓學校校園文化慢慢積淀,猶如學校成長的足跡,一步一步前行!
選擇性課改是一種切身服務于學生的教育改革,在中職院校的課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的推進,建設與完善選擇性課改將對學校的個性化發展和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 霞、周躍兵.中學選修課的開設現狀與策略[J]. 基礎教育研究,2013.
[2]周可榮、龔麗英.個性化教學和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J].外語界,2014.
[3]孫 淼.中職學生學情分析和對策[DB/OL].百度文庫,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