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照云
羅伯特·歐文是十九世紀初期空想社會主義者中杰出的人物,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的先驅。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他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上。
一、論性格的形成
歐文在所著《新社會觀》里,表達了關于性格形成的見解。他說:“人類的性格總是毫不例外地為他人所培養成的,它主要地可能是而且是被他的先輩所造成的;他們給予他或者可能給予他那為他所具有的思想和習慣,而它們具有管理和指導他的行為的權力”。人們的一切惡習、缺點、不幸甚至罪過,不在于他的本身,而在于所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環埦。他特別強調教育和訓練的作用。他強調適當的訓練“是可以易于培養成任何其他一個階級的成人”。總之,歐文相信通過和平改良的道路(不需革命),就可以糾正缺點,培養新人,改變社會關系,建立新的社會制度。
馬克思肯定了歐文繼承法國唯物主義者關于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學說的唯物主義性質;同時卻也指出了這種學說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即把人看作是環境的消極的產物,不知人是一種積極變革社會關系的力量,人與環境可以相互改變。從事變革社會關系,不是通過和平改良的道路,不是單單地依靠教育,而是采用革命的手段。馬克思說:“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這種學說忘記了: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身一定是受教育者”。
二、論全面發展的教育
歐文認為通過正確的教育可以培養新人,而這種新人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人。他在《新社會觀》里提出了一個系統的“培養計劃”,供各國政權擬訂計劃時作根據。他指出:“這些計劃必須設法把兒童從最早的嬰兒時期起訓練成有各種好習慣……因為人類的幸福只有在身體健康和精神安寧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為了實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歐文在紐蘭納克創立了一個從嬰兒到成人的完整的教育體系。
在歐文的教育體系中,體育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學前期的嬰兒經常做游戲,學齡兒童從6歲起學習體操,10歲起參加軍事操練。歐文對于美育也十分重視,兒童從2歲起開始學習舞蹈,4歲起學習唱歌、繪畫等,發展兒童“優雅的風度、良好的儀表和審美的感覺”。在智育方面,歐文強調兒童6歲進小學學習本族語言、算術、自然、地理和歷史等課。在德育上,他反對把宗教作為教育的內容,強調用集體主義的精神教育學生,使他們具有仁慈、誠實等品德,并同迷信、愚妄、虛偽、怨恨、仇視作斗爭。在勞動教育上,他主張兒童從3歲起就在公社的公共機關受教育,從事農業和工業勞動,消滅由于勞動而造成的畸形發展的現象。
三、論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歐文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重要性。兒童從幼小時起就要習慣于家務操作,觀察成人的勞動。滿 6歲進小學,親身參加適當的勞動。從10歲起,少年工人白天在工廠勞動,晚間上學,把工作與夜間的學習結合起來。在他的“新和諧村”中實行結合體、智的勞動教育,使 10—15歲的少年必須參加各種不同的生產勞動,這種勞動的時數以不妨害健康和學習為度。
歐文對于生產勞動,所注意的是工廠工業的勞動而不是手工業的勞動。歐文強調青年一代應在“力學和化學的力量的協助下”,在科學與技術結合的基礎上進行勞動,這就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
顯然,歐文提出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問題,把生產勞動置于大工業基礎上,無論在理論上或實踐上,都比莫爾、盧梭等人前進了一步。對此,馬克思給予高度的評價:“……未來教育的幼芽,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都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四、世畀歷史上第一次創辦學前教育機關——幼兒學校
歐文是學前教育的創始人。他在歷史上第一次創辦了學前教育機關——幼兒學校,包括托兒所、幼兒園及兒童游戲場。實施了有益于工人階級兒童的學前教育。他在紐蘭納克辦理“新學園”,形成了一個從幼兒園到成人的完整教育體系,把新生一代的體力、道德和智力的發展當作這個教育體系的基礎。
五、“新和諧村”的教育
歐文既在英國受到壓迫、不能立足,便于1825年前往美國購地建立“新和諧村”——即共產主義公社,實行財產公有制,集體勞動及平均分配勞動產品等。歐文始終不放棄用和平改良的方法來實現社會主義。每一成員要從事農業和工業勞動,并使勞動和學習結合起來。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這種實驗不用說是注定要失畋的。
綜上所述,盡管歐文的社會主義學說帶有空想的性質,但就他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來說,在教育史上比任何人更接近于馬克界主義的思想。他嚴厲地批判了當時的資本主義教育,提出了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觀點。他非常重視科學知識和科學教育,把宗教排除在學校之外。他強調教育的社會性,堅持以集體主義精神培養新生一代。他提出教育與生產勞相結合的理論與實驗,第一次創立了學前教育機關—幼兒學校等。他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為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歐文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