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弘揚孝道文化,傳承傳統美德,讓孝敬父母,尊長敬老的觀念真正入腦入心,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本文從職業學校學生特點入手,簡要論述如何以孝文化為切入點,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為學校更好的開展德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孝文化;道德修養;職業院校;學生
1 孝文化在道德文化中的重要價值
孝是個人、家庭和民族道德品質的根本元素,是中華民族由來已久的道德傳統。作為一名學生,理應明白“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家庭健康發展直接關系社會的穩定發展。據新聞媒體報道,當今仍然有許多因為子女不孝導致的家庭矛盾和社會問題,就學校而言加強孝道文化建設,不僅有利于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職業人才,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發展內涵。
2 孝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養成教育的基礎。對大家而言,孝表現為對父母的關懷,對長輩的關愛。愛父母、愛家人、愛朋友是一種自然和諧的的氣氛。設想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愛的人,又怎么會真心實意地去愛他人呢?俗話說:烏鴉尚有反哺之心,何況人乎?由此可見,愛人民、愛祖國的教育要從愛父母、愛家庭、愛學校的教育開始?,F在有很多學校鼓勵學生親手給父母寫信、給父母洗腳,甚至有企業把是否講究孝道作為招聘人才的衡量標準,這足以說明孝道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對養成學生的愛心和責任心,對養成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具有基礎性作用。
(2)是學生愛國主義思想養成的關鍵。無論在海外的何方,只要他們回到祖國大陸,都要尋根問祖,不管宗教信仰如何,政治觀點怎樣,都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這就是一種發源于孝的愛國精神。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的同時,必須大力強調這一點,今后不管走到哪里,境遇如何,最起碼都不能忘記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更不能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進一步就是要為父母爭光,為炎黃子孫爭光。
(3)是學生誠信品格養成的促進。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要將對父兄孝悌推廣到他人,當然也包括將對父兄愛敬之真誠,推廣到與一般人的交往中,從而達到不偽不欺,實現誠信。現在的市場經濟更是講究誠信,誠信是商業社會中最基本的道德品質之一。校園文化建設可有效地運用孝道所包含的另一要義:對父母兄弟姐妹的真誠——“信”,以促進學生誠信素質的養成。
(4)營造和諧的同學、師生關系。中國的孝文化特別重視家庭和睦,重視親戚關系和宗族關系,也特別重視師友關系,因為人的精神生命往往來源于老師,擴大充實于朋友。所以說孝是增強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基礎。必須先讓學生真誠地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愛老師,愛同學,愛所有的人。如果每個人都能像愛自己父母那樣愛同學、愛老師、愛人民、愛國家,多盡責任,多作貢獻,整個社會人際關系和諧的目標也就實現了。
3 職業學校開展孝文化教育的主要措施
3.1 開展定期實踐活動
利用職業院校的學生喜歡動手,實踐能力強的特點。孝文化教育應首先從學生實踐開始,讓學生從實踐中感悟父母之愛,教師教育之情。
(1)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現在在家是否孝敬父母,達到什么程度。根據調查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孝道”的教育。首先,讓學生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的“孝道”故事。利用班會、櫥窗等宣傳陣地展播優秀“孝道”故事。
(2)針對調查問卷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為學生“行孝”立規矩。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擬定比較詳細的行孝要求。這些“規定動作”就是對學生的科學的行為要求,使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從他律到自律,從“要我做”到“我要做”、“我能行”。學生學會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最佳目標或是終極目標。沒有他律,學生不會學到自律。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在主體參與和主動內化──知中行、行中悟、悟中從。
(3)利用假期,要求每一位同學回家后要做一件孝順父母的事情。同學們在家中積極主動地幫助父母做了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學生從“知恩”、“感恩”、“報恩”這三個孝敬道德習慣著手,培養他們熱愛、尊敬長輩的孝德、孝心、孝行,進而把愛父母愛家庭的感情擴大到愛他人、愛家鄉、愛社會、愛祖國的崇高境界,最終實現思想道德的升華。
(4)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凸顯孝道教育因素。充分利用各種有行的和無形的空間,教育營造濃厚的孝道文化氛圍。
(5)積極聯系社區,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除了要求學生在家庭和學校中履行孝道諾言,還要利用婦女節、教師節、重陽節、春節等節假日,組織學生開展行孝社會實踐活動。因為學校開展孝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指導他們的社會生活。
3.2開展學習實踐孝道教育讀本專題研究活動:
(1)組織學生學習孝道教育讀本
利用晚自修等時間,組織學生學習《孝經》、《弟子規》、《二十四孝故事》等一些古代經典孝道讀物,班主任利用班會時間給學生做《弟子規》等古文講解,幫助理解其真正含義,領悟《弟子規》等古文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之間的關系。開展孝道教育讀本觀后感征集活動,使學生學習孝道文化讀本能夠落到實處。
(2)巧抓契機開展孝道教育
以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和感恩節為依托開展節日文化教育活動。每個節日來臨之際各班都組織召開與節日相關的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提高孝道教育的實效性。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一系列尊師敬長孝道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受父母、老師給予自己的愛,從而學會尊敬與孝順?!偕菩橄?。孝親,是人生真愛的泉源。孝,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孝敬之風盛開校園,走向家庭,吹遍社會”。
(3)開展“孝道之星”評選活動
按照見到長輩主動問好,多用“您好、請、謝謝、再見……”等禮貌用語;認真聽取家長和教師的教導,有錯能改,不與家長耍脾氣。;經常與家長和教師進行溝通。發現長輩有錯,采用適當的方法,真誠的指出,幫助改正;能夠感受家長和教師的養育之恩,勤做家務,形成習慣等標準每學期開展一次孝道之星評選活動。并對評選出的孝道之星進行廣泛宣傳。
4 小結
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孝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孔子曰:“大孝,德之本也。”孫中山先生也曾經說:“講倫理道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孝是無所不適的道德,不能沒有孝?!奔哟笮⒂H敬老宣傳,強化善待老人舉措,既是傳統意義上的道德問題,更是關系到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重要問題。只有讓學生懂得了孝,他才會為他所做的一切負責,為生活奮斗不息,肩負起家庭的責任、生活的責任、社會的責任。教育學生,從孝道文化教育開始,提升學生的人格修養,更好地為家庭、社會、國家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寧業高,寧業泉.寧業龍.中國孝文化漫談[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5.
[2]李友清. 傳承中華孝文化精華,建設特色高校校園文化[J].職業教育.2013(4)
作者簡介:
姓名:汪玨,出生年月:1982年9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金華,學歷:大學,職稱:高級講師,單位:浙江交通技師學院,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