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最集中的體現就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師生互動,師生間協調配合,共同投入教學活動中去。上好一節課我們要把握好引入新課,講解新課,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四個環節。合理分配四個環節的時間,銜接好四個環節。
首先是引入新課環節,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把多媒體輔助教學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新課的引入可以從身邊的實際出發,找出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展示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調動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的積極性,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第一課時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伸縮門、竹籬笆、汽車的防護欄等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找出共同點從而引入本節課的內容。但是有時候新課的引入并不需要利用視頻或圖片,可以由已經掌握的特殊情況開始引入,在講授新課時要將一些重要的思想融入其中,比如說在講解《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從復習代入消元法引入,讓學生們動手去解題,在練習中復習了代入消元法,然后教師開始拋出問題,讓學生們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解決做過的題目,這時候學生會進行思考,會有很多同學提出他們的方法,教師再針對學生提出的方法進行總結說明,從而進入本節課主要內容——加減消元法,加減消元的主要思想就是轉化,將未知的內容轉化為已知的內容這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方法,轉化的思想可以在本節課充分體現。在講解例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介紹完加減消元法后,再讓學生們自己總結加減消元的一般步驟,教師進行總結,可以體現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思維。
在現在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解決遇到的困難,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體。但在課堂教學中安排討論的環節要適當,時間不能太短也不宜過長,一般在2到3分鐘左右,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而不是流于形式,讓學生在適當的時間內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要過于頻繁,因為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在這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引入新課,講解新課,鞏固練習,課堂小結等工作,不能讓學生討論的時間占去課堂大部分的時間,要給教師時間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對學生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在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教師應走到學生中去,參與學生的討論,當學生在探究中出現問題時及時解決,引導學生從合理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并收集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在后面教師講解環節中進行突出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課堂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起著形成和發展數學認知結構的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時候不是教師講不到位,而是學生練不到位。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注意習題的基礎性,鞏固性練習是對新上的定理、方法、定義等相關內容的復習和熟練,必須是面向全班所有學生的,基礎的,簡單的題目,讓所有學生都有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比如在分式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介紹完相關知識后教師應給出以下三方面的鞏固練習:1.判斷分式;2.未知數為何值時,分式有意義或無意義;3.未知數為何值時,分式的值為零。這些練習都是對本節課的基礎知識點的鞏固,做好了這三類的題目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應該圓滿完成。第二注意習題的時效性,在講解配方法這節課時,教師相學生介紹了配方法的“移——配——開——解”的四個步驟后,應該及時跟進一個例題,然后馬上讓學生自己動手練習解題,讓學生在自己練習當中體會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從而加深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為進一步熟練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打下深厚的基礎。第三注意習題的層次性,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順序去安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經過刻苦學習之后獲得成功的、快樂的、愉快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課堂小結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是究竟該小結什么、怎樣小結、在什么時候小結等一些具體的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大多數課一般在課的結尾,圍繞“今天學了什么?”結合板書進行小結,側重于數學知識本身的梳理。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或者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思考,并且讓學生說出來自己本節課的收獲,同學們之間進行補充,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教師最后進行總結性歸納,從而進一步地加強了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