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以張家口大清河為例,介紹了張家口當地的現狀,地域文化與地域自然條件,結合案例分析,研究如何將地域文化元素與當地景觀結合,使得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與創新,從而創建出具有特色的景觀設計。
關鍵詞:地域文化;濱水景觀;景觀設計
一、緒論
1.1研究背景
城市的濱水區域是指水域片區向陸地片區過渡的景觀過渡帶,是城市景觀中具有代表性的空間,濱水景觀對周圍小的環境有著微調節的作用,同時人本身的親水性使得該景觀區域吸引著周邊的居民和旅游者,是一個開放的集休閑娛樂、信息交流的場所。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重視濱水景觀的設計,但是與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如何與地域文化結合,與生態環境相結合,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1.2研究目的
文化與地域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從古至今文化的地域屬性就被人們所熟識。不論是唐詩宋詞還是元曲雜文都能看到不同地域的思想文化、風土人情地域的不同鑄就了文化發展的差異。地域文化不僅包含了地域內的自然狀況、地形地勢、還包含了當地人類經過漫長歷史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思維取向等。
景觀設計必然是與設計所在的場地所擁有的地域文化分不開的,他扎根于其中,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地域文化也產生了新的發展方向,科技的進步、傳媒的多樣化、交通的便捷性等因素都促進著不同的文化之間的的交流,文化里面可以融入新的血液,展現出新的內容,面對新的機遇,但是機遇帶來的也有挑戰與風險。千篇一律的設計現象,對生態的不合理利用與開發,地域特色的缺乏,過分注重經濟效益,使得設計趨同性變得越來越嚴重。
自古以來“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鐘靈毓秀離不開水,城市的發展必然伴隨著水,許多知名的城市都有水系貫穿其中,城市的發展演變也伴隨著城市水系的發展。城市濱水區所特有的自然條件,濱水區域的景觀地帶,為人們的活動發展提供的場地也能夠體現這個城市所特有的地域文化,使人們能夠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歷史的傳承。在進行濱水景觀的設計過程中不緊要依據科學的理論與研究,也要利用地域文化的優勢,將二者融合發展,提升景觀價值和城市魅力。本文以張家口當地的地域文化為例,進行分析提煉,將其獨特的元素與大清河沿岸景觀設計進行相結合,促進地域文化在濱水景觀設計中的傳承、發展與創新。
1.3研究意義
提升地域文化在景觀中的作用,展現文化獨特的魅力,使得城市文化能夠在景觀設計中得到體現和傳承,擺脫對現代技術的盲目崇拜,探索園林場所是如何把自然環境、文化理念、宗教、民俗、技術等因素相結合。
俞孔堅主張景觀設計要從“土地,人,神”出發,對土地的認知,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以及當地人的生活生產方式與用在景觀設計中。城市的濱水景觀設計要做到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使得設計不光僅有“美”,還要有文化內涵,思想內涵。
二、地域文化與濱水景觀
2.1地域文化的概念
地域是指在一定的空間作為條件下,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的綜合體,自然要素包含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植物、水體等元素,人文要素包含歷史發展、傳統文化、地區產業、建筑、民俗等,具有區域性、人文性和系統性,地域的差異會造就文化的差異,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
地域文化是可以說在地域內形一種長期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體現著這個地區的歷史脈絡、自然條件、民風民俗等方面。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出來的,可以說是歷史的產物。地域文化是具有差異性的,自然環境是造就地域文化的基礎。文化還具有包容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吸收著外來文化的,他不會獨立生存和發展,不同文化會相互滲透和影響。
2.2 地域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區別于自然景觀,是有人主觀意識活動參與創造的景觀?!拔幕坝^”一詞最早出現在1925年索爾發表的著作《景觀的形態》,文化景觀是在建設自然景觀的基礎上融合人文內涵而建設的景觀。通過研究探索自然地附近的文化特性,創造出后天人文與先天自然景觀結合而成的設計,是自然與人文歷史共同作用的結果。地域文化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這種局限性是因為地域文化本身所收到的地域限制造成的,但也是因為這種局限性,使得地域文化各具特色,擁有其獨特性。
地域文化景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互相作用的一個綜合體。地域文化景觀傳承和發展該地城市的人文歷史和生活狀態,對城市的發展起著推動的作用。地域文化景觀整合性,要求人文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文化的景觀內涵體現不能打破自然生態的規律。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已經成為現代城市景觀發展的趨勢。
2.3濱水景觀
濱水區域是指城市中湖泊、沼澤地、海洋等自然或人工水體周圍的區域,濱水區周邊的地帶生物多樣性豐富,又有人流活動,可以成為歷史文化氣息的匯聚地。濱水景觀是人們對濱水區域內的物質進行的改造景觀,反映出城市空間的構造格局和形象。濱水景觀為人們提供了休閑活動的空間,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旅游資源。城市濱水景觀展現出城市的景觀的風貌,也展現了人為參與其中的軌跡。
城市濱水景觀要素包括多個方面,河道、河道內的地形地貌、水體、河流的構筑物、兩岸的附屬設施、植被、道路等都可以算作構成濱水景觀的內容之一。
濱水景觀的發展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隨著城市化的進程,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城市的迅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景觀設計呈現趨同性。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提出,景觀設計也要使得生態與經濟協調統一進行設計。
2.4地域文化與濱水景觀的關系
地域文化影響著濱水景觀的設計。設計是文化的載體,它能夠展現地域文化的特色。挖掘一個城市的文化特色并不僅僅是為了歷史的延續,也是深入的進行探索和了解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城市濱水區為城市文化提供了寬廣的展示平臺。endprint
城市濱水景觀與地域文化相互作用,人們在社會中的各種社會屬性的活動就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濱水區與水相鄰的這種先天優勢,滿足了人們的自然屬性,所以濱水景觀的設計是一定會與地域文化相關的。
三、張家口和大清河
3.1張家口簡介
張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側,東臨北京,西連大同,北與內蒙古相通,自然條件良好,四季分明。它擁有6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諸多的人文景觀構成了其獨特的地域文化?!按蠛煤由?,孕育悠久文化”,便體現其文化根脈和其城市的核心價值。張家口的地域文化有代表性的有邊塞文化、旅游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奧運文化等。
3.2邊塞文化
張家口的位置處于中原與草原的相交處,所以自古以來就作為商路的重要一站,著名的張庫商道便從此處發源。自古以來這里也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所以它既帶著草原文化所特有的豪爽,又有著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3.3旅游文化
張家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有著“塞外山城”的美譽,自然條件優越,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北國塞外草原還可以領略看到秀麗美景。旅游風景名勝區有小五臺、太平山、長城嶺、雞鳴山等。
旅游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被譽為中國的66號公路的草原天路,每年還會有草原音樂節。此地位于張北與崇禮的交界處,適合在夏秋游玩。冬季,崇禮就成為了雪上運動愛好者的去處,地處山脈交界處,使得崇禮成為了華北區域良好的滑雪場群。
3.4地方民俗文化
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邊塞與中原人口的匯聚使得張家口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山西、陜西、河北等地域的文化或多或少的影響著張家口的文化形成,因此產生了許多特有的文化習俗、音樂戲曲、地方雜藝、蔚縣剪紙文化等。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蔚縣的年節文化,每年農歷春節到正月期間,北方都會有各種慶祝過年的民俗活動,打樹花是張家口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表演,由表演者將熔化的鐵水奮力向城墻上揚起,迸濺出的鐵水瞬間形成瀑布般耀眼的場景,體現出了張家口與草原連接受其影響的豪放的特點。
蔚縣的剪紙文化也是當地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蔚縣剪紙的歷史悠久,以宣紙為原料,通過剪、刻、刺等手法制成,圖案內容涉及戲劇人物、歷史題材、蟲獸鳥魚、動物植物等方面。
3.5秧歌文化
張家口戲曲秧歌有兩種情況,一是蔚縣秧歌,它從社火分離出來以后,進一步學習大劇種主要是山西梆子之長;其后發展成行當齊全能演袍帶大戲,由民歌體的“訓調”的大戲,又稱“蔚州梆子”,也是張家口市秧歌劇種中唯一的堪稱地方大戲的劇種。另一類是榆林秧歌,懷來秧歌,懷安秧歌,陽原秧歌,則始終保持秧歌小戲的形態,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逐漸從舞臺消亡,或是又回到社火中了。
3.6奧運文化
隨著2022年冬奧會的申辦成功,張家口作為同北京的協辦城市,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于張家口來說抓住這個機遇向外宣傳自己的文化,可以實現地域文化與奧運精神相互結合,讓世界了解張家口,從而可以推進經濟的發展帶動社會發展。
3.7大清河
大清河流域位于海河流域中部,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省,發源于太行山。該流域屬于典型的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春季少雨。
大清河是張家口的母親河,承載的不僅是歷史,還有城市發展的進程。
大清河兩岸地形復雜,河岸由平原向丘陵、山地逐步過渡,坡度適緩,適于人類居住。張家口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其本身又處于優越的自然生態條件之中,多元化的人文條件和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構成了城市的人文景觀。把握張家口文化的獨特性,將其打造成可識別的文化特征,會使得張家口的歷史風貌與現代經濟協調共同發展。
四、大清河景觀規劃
4.1總體規劃
大清河沿岸景觀規劃設計是屬于現代景觀設計,要遵循現代規劃設計的理念,依據人文、歷史、社會條件等因素以水為主題,進行對駁岸、水體及相關景觀小品進行設計。大清河對于張家口的意義十分重大,是張家口的母親河,穿越張家口,貫穿的是整個張家口的歷史文化。大清河的建設,為人們出行觀光提供休憩的場所,帶動大河沿岸的發展,創造一個綠色、生態、共享的空間。
大清河景觀設計要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一、創造為周圍市民提供休閑、觀光的場所,以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巧妙集合,利用現有的河岸自然風光,為人們創造休閑場所。
二、塑造張家口地域文化與景觀設計相結合的場地,通過設計體現出張家口當地的地域文化,展現出自己的獨特魅力,實現城市濱河景觀區域的多元化發展,體現現代城市與自然山水的結合,營造獨特氣氛。
三、設計要規劃出多個功能區,因地制宜,實現生態觀光休閑、運動健身、濱水游憩等多動能為一體的景觀設計。
4.2筆者設計簡介
下圖為所涉及的大清河沿岸景觀,名為“飄”,設計靈感來源于“2022”,將數字抽象成駁岸彎曲的線條與鋪裝的形狀,并且融入了秧歌的紅飄帶的元素,將這抹紅色設計為棧道架在河道上方,可以使游人在河道上方感受大清河的美景,河兩岸的紅色飄帶元素或為座椅或隱藏在植物中間。
五、小結
在濱水景觀設計規劃中,我們要以現有的自然資源作為基礎,重點保護,避免不合理的開發建設,防止對生態造成破壞以及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保持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在此前提下,規劃要考慮當地所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設計中,避免千篇一律冗雜無味的設計,可以為公眾提供游覽體驗項目、增加各種功能設施。將歷史文化大的內容提煉和精化,通過水景、植物、設施等的設計進行體現,構建獨具特色風格的生活空間。
作者簡介:陳曉歐(1995年),女,漢族,山西太原人,大連工業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學景觀,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