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學朝
摘 要:目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種種問題,影響著教學效果的提升。這些問題主要存在于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實踐兩個層面中,因此,應該改變傳統教學觀念,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來完善目前的語文教學。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揮積極自主性的目的,使得語文學習變成快樂學習,進而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并提升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學實踐;問題;策略;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3-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30
語文一直以來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科目,想要取得好成績或者在成績上提高分數是非常困難的,這在高中階段教學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語言科目具有綜合性、靈活性、思維性特別強的特征。另一方面不容回避的事實是我們的教學環節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能完全發揮出來,靠死記硬背在語文科目上自然無法取得理想成績,也無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觀察發現,目前高中階段語文教學從教學觀念到教學實踐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一)傳統的教學觀念使得教師只注重教學效果,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當前的高中教育,更多的是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指標,使得部分教師希望在短時間內提高教學效果,卻忽視了語文學習和閱讀能力培養的客觀規律。其實,語文良好效果的取得是有賴于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只有進行廣泛的閱讀,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但現在的教學過程,學生思考很少,只是機械地做題;對于一些名著,教師也只是進行綱要性的講解,不要求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導致學生對一些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把握得很不到位,對文章里所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很難理解。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對名文名篇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逐步下降,并對學習內容失去興趣,從而使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都不能得以提高,并進而影響其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片面講解知識點,不能結合背景知識讓學生形成整體知識概念
目前有許多語文課堂教學仍是單純地傳授給學生知識點,這種現象在文言文教學中表現尤為明顯,通常情況下,教師講解疏通文義,概括文章中心,整個過程學生都是作為場上的看客,不能參與其中,學生主動性沒有被調動起來,造成教師累,而學生置身世外,無所適從。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將文章的背景以及一些社會情況介紹給學生的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會容易得多,從而不再畏懼文言文的學習。其他類型的文章在學習時也是一樣。但是,現在部分教師或由于時間有限或由于自身水平限制,不給學生介紹整體知識,使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自然效果不佳。
二、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果和語文素養的對策
針對目前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我們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以期使學生成績獲得提高,并達到提升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目的。
(一)改變教學思維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性與主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理想的學習狀態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在現在的狀態下,教師是學習過程的主導,學生學習處于被動地位,也就無法真正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參與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教師成為引導者和點撥者。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教學思維方式,靈活多樣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并適時適度地進行點撥和指導,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困局。
(二)設計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依照不同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參與進來,激發學生的學生熱情。教師可以創造性地將語文小課堂模擬還原為生活大舞臺,采取改編課本劇、即興演講、情景對話、課堂討論、辯論會等形式讓學生全程參與到課程設計中來,既為學生提供了表現才華的機會,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印象深刻。而學生在參與創作過程中,需要查找大量的資料,又為學生提供了拓展閱讀和知識積淀的機會。
(三)將課堂內外知識融為一體,促使學生形成整體知識體系
語文的知識豐富龐雜,其涉及的不僅僅是課本中的片段知識,更應該是將課本中的知識和課本之外的政治、歷史、科技、社會等知識融為一體。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要給學生講解詳細的知識要點,更要帶領學生關注知識要點之外的背景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整體的知識體系,才能更好地和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感情。比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祝福》時,可以將魯迅的小說集《彷徨》的出版作相關介紹,1924年《祝福》發表于《彷徨》的第一篇,故事表現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國農村的黑暗現實,它以祥林嫂的生活遭遇,揭示了封建思想觀念和禮教對廣大人民,尤其是對婦女的愚弄和摧殘,結合這些提示,學生對于那個陌生時代的人民也多了一些了解和同情,同時也會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教學模式和教學實踐兩條路徑進行改進,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目的,進而提高教學整體效果并最終達到提升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丹.問題意識在課堂中的運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53.
[2] 張曉東.試論高中語文教學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1(1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