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康壯 自明 張瀚月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大慶 163319)
體感模擬科技在競技跆拳道訓練過程中的可行性研究①
付康壯 自明*張瀚月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大慶 163319)
跆拳道起源于朝鮮半島,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隨著跆拳道運動的不斷普及與推廣,練習跆拳道的人數不斷增加,練習水平也不斷提高,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日益顯露。教師講解、示范,學員反復練習的傳統教育方式已然不能滿足當前跆拳道運動發展的需求。本文結合競技跆拳道競技訓練的需求,將新興的體感模擬科技運用到教學訓練中,探索一種全新的訓練模式。
跆拳道 體感模擬技術 教學模式
跆拳道運動是一項以手腳技術為進攻武器的格斗對抗性項目,以技擊格斗為核心,修身養性為基礎,磨練人的意志、振奮人的精神為目的的一項現代競技體育運動。跆拳道以腿為主,以手為輔,簡單的腿法使得學員更容易學習,并能很快地應用到對抗性訓練當中,這使得練習跆拳道的人數越來越多。隨著跆拳道運動的普及和推廣,效率低下的傳統教學模式局限性日益顯露。提高跆拳道練習者的學習效率成為跆拳道運動發展的主要問題。目前,在我國的跆拳道訓練過程中,大多數教練員憑借經驗式管理思想進行授課教學,很少運用新興技術輔助教學。在跆拳道運動蓬勃發展的潮流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必要有所改革,引入新的訓練模式以輔助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體感模擬技術在體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多數停留在研究結論的探索和一些休閑娛樂為主的研究上。隨著社會的發展,體感模擬科技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目前普及程度高、參與人數多的跆拳道運動的應用還是一片空白。為了改善教學氛圍,調動學員練習跆拳道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訓練水平,本文將把體感模擬科技應用到競技跆拳道訓練中,對其可行性進行研究,探索一種全新的訓練模式。

表1 學員對引入體感模擬技術輔助教學的意見反饋(n=100)
跆拳道運動備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跆拳道道館是其學習跆拳道知識的主要場所。傳統的跆拳道道館競技訓練主要以學員的攻防對抗練習為主,注重學員實戰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單個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和實用性的練習,并且常常會造成運動損傷,而且枯燥的課堂氛圍使得一些學員逐漸喪失對跆拳道的學習興趣,致使一些練習跆拳道時間不長的學員選擇放棄這項運動。
每個學員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水平都各有差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不能滿足學員的需求。而在競技跆拳道運動中引入體感模擬技術,教練員可以根據學員的不同特征,設置不同的訓練模式,促進學員跆拳道水平的提高。體感模擬技術輔助訓練的教學模式不僅涵蓋了傳統訓練方式和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并能虛擬出實戰環境,使各種動作更直觀、生動、形象,對于復雜難度較大的動作可以進行反復示范訓練,使學員在享受虛擬游戲快感的同時練習了跆拳道,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死板的缺點。調動了學員練習跆拳道的積極性,緩解課堂沉悶的氣氛,培養興趣和愛好,加快學員水平的提高。

表2 教學實驗結果成績統計
學員在掌握基本競技實戰技術后,首先從沒有身體接觸的情況下進行單個技術的應用,并模擬實戰情況讓學員根據模擬現場選擇性的做出競技實戰動作,待動作形成自動化后再進行真正的實戰練習,同時提高跆拳道館學員對跆拳道運動的興趣,讓學員在娛樂的同時練習跆拳道競技動作;提高競技動作的規范性和應用能力,結合傳統跆拳道訓練中的優勢,解決學員空擊練習時實戰意識不強的問題,提高競技能力,減少運動損傷。
本文以大慶地區跆拳道館學員為調查研究對象。
通過中國期刊數據庫、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圖書館以及國際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廣泛查閱研究相關文獻資料,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礎。
大慶當地的道館及選修跆拳道課的高校學生展開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得到100員對體感模擬技術應用到競技跆拳道訓練以輔助教學的反饋情況。根據表1經數據分析得出,學員普遍更青睞于體感模擬技術輔助教學的訓練模式。
選擇身體素質和訓練水平相同的60名學員,平均分為對照與實驗兩組,每組30人,同一教練對兩組學員各訓練20d,甲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乙組采用體感模擬科技輔助教學。訓練結束后,將兩組學員打亂并進行統一考試,考試內容為橫踢、側踢、雙飛踢和后旋踢,裁判進行打分,評分采用10分制。根據表2數據顯示,實驗組的學員僅有后旋踢腿法與對照組學員成績相同,其他各項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組,由此表明,在跆拳道館競技技術動作的練習過程中運用體感模擬科技輔助教學手段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值得在訓練過程中推廣運用,以達到提高教學與訓練效果的目的。
運用數理統計法對調查問卷和實驗結果進行數理分析。
通過合理化的分析不難得到,體感模擬技術對于推動跆拳道的現代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將體感模擬科技應用到競技跆拳道訓練中,使學員對跆拳道競技技能的掌握更加深入,同時對跆拳道這項運動得到了進一步認識,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學習跆拳道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還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通過體感模擬技術在跆拳道課中的應用,學員的動作的熟練度、規范度以及學習效率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使學員真正喜歡上了跆拳道運動,并體驗到學有所成的樂趣。鑒于此,將體感模擬技術與跆拳道道館式的競技訓練有機結合,無論是從理論指導還是現實實踐均具有較強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1]吳素英,林青國,王丹,等.高校開展跆拳道多媒體教學的模式及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9):108-109.
[2]自明.普通高校開展《中國武術段位制》教學活動的實證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4):42-43.
[3]李波.健身單車體感游戲設計與實現[D].湖南大學,2010.
G886.9
A
2095-2813(2017)10(c)-003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039
2017年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項目編號:201710223042)。
付康壯(1998,8—),男,漢族,山東青島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計算機虛擬技術。
自明(1984,7—),男,漢族,山東棗莊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武術理論與實踐,E-mail:ziming555@163.com。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關注身體健康。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舉辦,無疑推動了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虛擬健身游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它的目的是在虛擬現實技術營造的環境中,使用戶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和利用體育器械進行鍛煉,以獲得更廣的生活空間和更多的健身娛樂功能,同時也克服了傳統游戲的一些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