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自娟
(咸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當前經濟發展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影響分析
黃自娟
(咸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總體呈穩定增長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拉動就業的能力。由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的升級、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等經濟發展現狀,同時受當前大學生就業觀念、就業心理和就業定位的影響,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因此,針對當前經濟發展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對如何擴大大學生就業提出幾點建議。
經濟發展;大學生;就業形勢;影響
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生作為社會結構中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較高的群體,其就業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發展。因此,國家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迫切需要解決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維護社會的穩定,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轉型。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相對穩定的階段,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導致對就業的拉動作用降低,尤其是由于處在經濟轉型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很多企業吸納人才的能力都受到了影響。另一方面,城鎮建設進程的加快也增加了大量的勞動力,而城鎮的發展本身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也會造成大量的勞動力轉移,加劇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同時,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轉變,也對大學生就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開始涌現出了大量的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很多企業基于自身的發展情況以及趨勢的預測,開始減少新員工的引進。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調整,使勞動力的流動呈現出了新的趨勢,區域就業形勢差別較大,整體上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此外,企業用人成本也呈現出了逐年增加的趨勢,也不利于企業吸納大學生。由此可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和作用,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較大。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特點
受經濟環境以及就業形勢的影響,當前大學生就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就業觀念發生變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大學生在就業的選擇上更加注重經濟利益,更加關注自身的成長和發展平臺,在區域和行業的選擇上,更加傾向于經濟發達的區域和城市,因此,出現了“北漂”、“蟻族”等群體。大城市在發展資源和平臺上,更具有吸引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愿意回到小城市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范圍。此外,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也是大學生就業的一個主要選擇,相反,中小企業則受到冷落。其次,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也有所轉變,隨著就業壓力的越來越大,大學生在面臨就業問題時競爭更加激烈,很多大學生缺乏正確面對壓力、疏導壓力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就業選擇上往往比較盲目,缺乏目標和規劃,甚至很多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以逃避的方式和消極的態度面對問題。尤其是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其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導致很多大學生缺乏自信,增加了心理壓力。此外,在就業定位上,很多大學生都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和定位。進入大學后,盲目參加各項社團和校園活動,對未來職業方向和職業技能缺乏足夠的認識,在面臨就業選擇時,才發現崗位的能力需求與自身的實際能力相差較大,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一)就業崗位有限
經濟的高速增長有利于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放緩,經濟增速保持穩定,在就業拉動能力上,有所減弱。同時,因受教育體制改革影響,高校的擴張政策導致了大學生數量的大量增加,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出現了人才供需的不平衡,不利于大學生的就業。
(二)大學生就業傾向與市場崗位需求不匹配
從當前大學生就業情況上看,大學生就業主要集中在需要較高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的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困局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較有限。但同時,由于我國第三產業起步較晚,近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才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從整體上看,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的差異,總體欠發達,對人才的吸納能力有限,無法解決大量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三)區域經濟發展差異較大
目前,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沿海區域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更強,無論是在薪酬水平、發展機會、職業成長、還是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更加符合當前大學生的就業選擇。而欠發達的中部、西部地區,則很難吸引和留住人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到大城市去奮斗和拼搏,導致大城市的勞動力市場過剩,競爭日益激烈,而經濟欠發達的地域和農村則由于缺乏人才,限制了經濟的發展。
(一)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大學生作為知識水平較高的人群,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能夠有力的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高素質專業性人才是經濟建設的智力保證,在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現代企業也更加重視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同時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當前企業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高素質的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是未來經濟社會建設的主力軍。
(二)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較大的轉型壓力,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競爭力較弱。促進大學生就業,充分發揮人才的優勢,推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黨的十八大上,進一步穩定了深化產業結構,發展高回報、高效益、低能耗產業的經濟建設策略,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經濟建設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將大學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儲備力量,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一)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拉動大學生就業
充分發揮經濟增長對拉動大學生就業的積極作用。根據2013年經濟形勢報告顯示,過去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大約能拉動100萬人就業,這個數字經過經濟轉型和調整還在不斷提高;目前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大約能拉動130萬—150萬人就業。可見,只有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堅持區域經濟和行業的協調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同時加大力度,推動中部地區的崛起,扶持“老少邊窮”地區的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我國城鎮化建設,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
(二)擴大內需,優化產業結構
刺激我國經濟的發展,應堅持擴大內需,鼓勵居民消費,以消費、投資、出口三大動力拉動經濟的增長。同時,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擴大就業容量。第三產業作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選擇,對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應大力發展金融、現代服務、交通運輸、文化體育、信息等產業。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第三產業能夠提供大量的崗位,吸納大學生就業;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還不足發達國家的一半,迫切需要提高第三產業的經濟比重。同時,推動傳統產業進行轉型和升級,發展一批先進制造業,提高傳統產業的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支持和鼓勵小微企業的發展,擴大大學生的就業選擇,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三)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創業帶動就業不僅能夠創造社會價值,同時還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減輕政府解決就業問題的壓力。創業不僅僅是個人行為,還能夠帶動其他人的就業,從而提高社會的就業容量。政府等有關部門應積極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創業,通過稅收優惠、項目扶持、降低創業門檻等手段,減輕大學生創業成本和壓力,使大學生充分發揮個人價值的同時,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業培訓,增加大學生的風險意識,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抗風險能力。將優秀的大學生創業者作為典型案例,加強媒體宣傳,發揮其模范和榜樣作用,鼓勵更多的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支持,通過社會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共同努力,為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關系到國家穩定和民生的重要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回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拉動就業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數量的逐年增加,也導致了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目前,我國大學生在就業選擇上,主要表現為就業觀念和就業心理發生轉變,同時缺乏明確的就業定位,不利于大學生的就業。而經濟發展也使就業崗位更加有限,大學生就業傾向與市場崗位需求不匹配、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等也加劇了就業難的問題。面臨這種現狀,應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拉動大學生就業,擴大內需,優化產業結構,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擴大就業容量,解決就業問題。
[1]曾崢,簡國民,李善佳.地方高校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數學教育報,2012,(5):61-63.
[2]龐金玲,王艷明.經濟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4).
[3]葛淑芳,孫永林,孫健.淺談大學生就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J].中外企業家,2012,(17).
[4]徐幼文.地方高校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動態對接的策略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3(9):50-53.
[5]張清芳.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Logit模型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175-180.
[6]馬麗貞,石瑾.地方師范院校數學本科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以唐山師范學院為例[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2):113-115.
[責任編輯 王燕文]
G647.38
A
1673-291X(2017)23-0067-02
2017-04-10
黃自娟(1981-),女,陜西安康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