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敏
無論薩利赫下臺還是死亡,都無法給也門帶來平靜和繁榮
12月4日,也門前總統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在首都薩那城外被胡塞武裝打死,享年75歲。
作為在也門掌權超過30年的前領導人,薩利赫之死是也門之亂的一個縮影;而作為和薩達姆、卡扎菲同時代且最終都落得悲劇性下場的政治強人,薩利赫的落幕,也對中東政治的未來提出了沉重的拷問。
今天的也門因為多年的戰亂,已經淪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在歷史上,也門是阿拉伯文明的搖籃之一,首都薩那也曾是阿拉伯半島的交通樞紐,商賈云集。
在先后經歷了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后,也門在1918年成立了王國,1934年在同沙特王室的戰爭中失敗,英國乘機迫使其簽署不平等條約,承認英國對南也門的占領,也門被正式分割為南北兩方。1962年北也門發生革命,推翻王室,建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而在南邊,1967年在反殖民主義的浪潮下,英國撤出,南也門人民共和國成立,1970年改名為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開始奉行親蘇聯的社會主義體制。
而在東西方冷戰的大背景下,南北也門內部并不平靜。僅僅是1986年南也門部分軍官在蘇聯支持下進行的為期12天的政變,就導致1.2萬人死亡。
長期的戰亂凸顯了軍人的價值,在北也門,一位名叫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的軍官逐漸脫穎而出。
薩利赫1942年3月21日出生在也門王國,是伊斯蘭教什葉派分支宰德派穆斯林。1964年畢業于薩那軍事學院,被授予少尉軍銜,此后在軍隊里步步高升。1970年代中期進入政界,1978年7月17日當選為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國防委員會主席,開始大權獨攬。1990年南北也門統一后,薩利赫繼續擔任最高領導人,直到2012年2月,前后加起來長達33年。
對于這段漫長的歷程,薩利赫的最大感受是“在蛇頭上跳舞”,足見其難度和驚心動魄。
作為一個經歷了長期內戰、內部人心渙散的國家,首先要防止國家的再次分裂;也門部族勢力強大,要有效平衡部族利益,獲得部族領袖支持;多年內戰爭斗,經濟一落千丈,要發展經濟;面對阿拉伯大國之間層出不窮的矛盾,要決定支持誰反對誰……
應該說,薩利赫在執政初期的表現是不錯的,也門的統一得以維系,經濟在平穩增長,“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也行之有效。但和所有強人一樣,薩利赫在執政晚期昏招頻出,家族成員雞犬升天,個個顯貴,普通民眾卻衣食無著, 失業率長年超過35%,18-28歲年輕人的失業率更是高達50%,全國人口中2/5處于貧困狀態,1/3更是處于饑餓狀態;薩利赫政府偏重北方,從盛產石油的南方抽取大量資源,南方深感不公,分裂勢力日漸坐大。
這一切不滿在“阿拉伯之春”的大潮中迅速發酵。
2014年9月,胡塞武裝進攻首都薩那發動政變,控制了部分政府大樓和廣播電臺,在這支宰德派反政府武裝組織的突然崛起和壯大的背后,很多人懷疑是薩利赫在起作用,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甚至聲稱收到薩利赫和胡塞領導者通話協調薩那淪陷后策略的通話錄音。
2016年7月,胡塞武裝與前總統薩利赫領導的全國人民大會黨組成“最高政治委員會”,同年10月成立所謂“民族救國政府”,與被國際社會認可、由總統哈迪領導的政府分庭抗禮。但雙方很快因為權力分配問題而翻臉,薩利赫在幾天前已經決定和政府方面合作,而就在他逃出胡塞武裝控制的薩那城的過程中,卻失去了性命。
由于當下的內戰有伊朗和沙特角力的因素,因此不會因為薩利赫的死亡而停止,也門的苦難還遠未結束。
薩利赫的身死,是對權力戀戀不舍的必然結果,但無論他的下臺還是死亡,都無法給也門帶來平靜和繁榮,這也是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而薩達姆、本·阿里、穆巴拉克、卡扎菲的身后,同樣是一個個更為分裂消沉的國家。
與此同時,塞西、埃爾多安這樣的新強人正在崛起。中東的現代化之路,注定還很漫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