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平
三位前總統同時被查,兩大在野黨加快合并步伐——韓國政壇內斗愈加白熱化,國會第一大黨是否會易主?韓國這場宮廷內斗大戲遠比韓劇更加曲折,結局撲朔迷離。
“借法治之名的政治報復,希望到我為止終結”。
10月16日,在受審198天后,韓國前總統樸槿惠首次對于全部指控堅決否認,稱在總統任內從未有人對其進行不正當請托,她也從未利用職務之便為人牟取私利。
隨著韓國檢方對前總統樸槿惠政府相關黑幕的調查擴大,李明博政府時期的可疑案件也進入公眾視野,就在10月16日同一天,針對前總統李明博涉嫌濫用職權幫助哥哥追回投資資金一事,檢方決定啟動調查。
據韓國《世界日報》10月16日報道,隨著文在寅政府所謂的“積弊清算”展開,韓政界的明爭暗斗也愈演愈烈,韓檢方對樸槿惠、盧武鉉、李明博三位前總統展開調查。
三位前總統同被查,兩大在野黨加快合并步伐——韓國政壇內斗愈加白熱化,國會第一大黨是否會易主?韓國這場宮廷內斗大戲遠比韓劇更加曲折,結局撲朔迷離。
三位前總統被查
韓國《朝鮮日報》9月30日報道,自由韓國黨代表洪準杓29日就曾對記者表示,將檢舉盧武鉉夫人權良淑及其家人。此前早些時候,自由韓國黨檢舉盧武鉉的妻子及兒女,稱其與2009年“樸淵次門”盧武鉉涉嫌受賄640萬美元案件有關。
報道同時稱,韓國現政權和前任總統李明博政權的沖突正愈演愈烈,文在寅政府正不遺余力地刨根究底,深挖李明博的往事。執政黨以“積弊清算”的名義對李明博發動猛攻,幾乎每天都進行各種言辭指責,公開五花八門的文件。
《朝鮮日報》還認為,文在寅因盧武鉉自殺始終對李明博政權懷恨在心,欲與其展開殊死一戰,李明博一方也抱著“魚死網破”的心態開始應對行動。
韓國檢方同時向三位前總統展開調查,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半島韓國專家劉天聰表示,整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是政治的相互攻訐。
劉天聰認為:一方面,韓國政界確實積弊甚多,官商勾結、權錢交易、黑幕政治,民眾對此不滿已久,此前樸槿惠“閨密門”引發的巨大政治風波就是其現實反映。文在寅政府進行調查確有現實必要。另一方面,文在寅及其所代表的中左勢力也有借當前的執政優勢,盡可能削弱政治對手的考慮。
劉天聰告訴本刊記者,樸槿惠、李明博是右翼保守勢力代表,盧武鉉則是代表中左勢力的文在寅的長期伙伴,文在寅上臺后調查樸槿惠、李明博,引發右翼保守勢力反彈,保守勢力才又把之前已經因盧武鉉自殺而停止調查的案情(“樸淵次門”)翻出來,炒作并推動繼續調查尚在世的盧武鉉前總統遺孀權良淑。
兩在野黨欲合并
韓國第一大在野黨自由韓國黨10月20日要求前總統樸槿惠退黨,顯示該政黨欲與樸槿惠徹底“切割”以團結右翼保守黨陣營的決心。
按照韓國媒體的說法,這是韓國歷史上首次有政黨要求前總統退黨。韓國歷任前總統面臨政治危機時通常主動退黨,而黨內追究責任以致開除黨籍的情形并無先例。
今年8月以來,自由韓國黨黨首洪準杓多次強調有必要與樸槿惠及其盟友“劃清界限”,重塑該黨形象,以迎戰2018年6月的地方選舉。
據了解,1987年韓國“民主化”以來,政黨分化組合及更名極為頻繁,整體來看,韓國的主流政黨按政治傾向分為“保守政黨”(右翼,如之前的大國家黨、新國家黨,現在的自由韓國黨、正黨等)和“民主黨系政黨”(中左,之前的民主黨、現在的共同民主黨等)兩大脈系。
在劉天聰看來,李明博、樸槿惠政府時期,是右翼保守勢力執政,這個時期“保守政黨”是統一的大國家黨(后改名新國家黨),但黨內存在派系,如李明博執政時期的親李/親樸、樸槿惠執政時期的親樸/非樸。
現在的正黨就是當時新國家黨內的“非樸”勢力脫黨另立的山頭,兩者系出同源,可以說現在的自由韓國黨加上正黨,基本就等于樸槿惠時期的新國家黨。
樸槿惠下臺后,代表中左勢力的文在寅贏得選舉,保守政黨由執政黨淪為在野黨,自由韓國黨和正黨又有了共同的敵人,共同利益上升并逐漸超過分歧,而且以原親樸勢力為主體的自由韓國黨也決心與已成為負資產的樸槿惠切割。“兩黨的分歧進一步減小,因此并合的聲音越來越大。”劉天聰說。
韓國現在主要政黨有四個:執政的共同民主黨(國會121席)、自由韓國黨(107席)、國民之黨(安哲秀勢力,40席)、正黨(20席)。從席位不難看出,后兩小黨如何組合對韓國政治版圖影響很大。
對于未來韓國政治版圖走向,劉天聰評論,未來自由韓國黨和正黨合并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但正黨與國民之黨合并,成為國會第三勢力的可能性也存在,具體還要看這幾個政黨內部如何協調話語權和利益、能夠談妥。
文在寅如何應對?
那么,如果正黨重新并回自由韓國黨,保守勢力實現統合,新黨的國會席位會超過執政的共同民主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韓國總統文在寅所在的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將失去國會第一大黨的地位。這會給文在寅的執政帶來哪些影響?他會采取怎樣的措施?
劉天聰對此進行了分析,執政中左勢力將失去國會第一大黨地位,形成名副其實的朝小野大局面,執政面臨保守勢力的掣肘、牽制將大大增加,其政策必難以順利落實,很多政策將成為摻雜保守勢力立場、雙方政治妥協的產物。
他進一步分析,在各個方面,都會出現這種“摻雜”結果:比如,在外交安全政策上,很有可能要比現在向右偏。此外,因為哪個黨議席都沒過半,作為第三勢力的國民之黨,以及正義黨(6席)等小黨都將成為兩方同時拉攏的對象。“韓國內政‘多極化、政壇的混亂性較之前會有所上升。”
10月底,民調顯示,文在寅的支持率較以往下降。對此,劉天聰表示,從近兩個月民調來看,造成文在寅支持率小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朝鮮與外交安全問題(朝鮮不斷搞核導試驗,文在寅無力應對)和人事任命問題。目前,樸已成為保守政黨的“棄子”,其本人已經不重要,但若文在寅政府進一步深挖其背后的整個保守勢力的黑幕,恐怕會遇到強烈反彈,屆時保守勢力也會造勢、造輿論,推動支持他們的民眾群體(主要是中老年及社會精英階層)反對文在寅政府,若此,文在寅的支持率有可能進一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