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弘+阿憶+邵純
當清朝由盛世轉入危命,中興祖業成了群僚之夢。1896年,司法部副部長李端棻上奏光緒皇帝,第一次請求設立“京師大學堂”。兩年后,光緒戊戌變法,他任命自己的老師孫家鼐做京師大學堂第一任管學大臣,這便是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
按照光緒皇帝的意思,京師大學堂不僅是一所大學,而且是最高教育機關,它的方針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并用,觀其會通”。1898年8月9日,光緒皇帝根據李鴻章和孫家鼐的推薦,任命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為西學總教習,并著賞給他二品頂戴。那段時間,《京報》幾乎天天登載孫家鼐關于京師大學堂的奏折。營建這所大學,成了文人圈中最熱門的話題。
不過好景不長,戊戌變法僅僅百天,慈禧便奪了光緒的皇權。孫家鼐先是進諫反對,隨后托病辭職。也就是說,學富五車的孫家鼐,只做了不到3個月的空頭校長,連北京大學校址也沒能選定。僥幸的是,慈禧廢止了戊戌變法的一切,唯獨留下了由美國傳教士擔任西學總教習的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不僅被留下,而且加速籌建。后來,慈禧把沙灘后街空閑了一個世紀的駙馬府撥給了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首次招生,在1898年最后一天正式開學。
戊戌變法失敗,京師大學堂絲毫無損,直到八國使館衛隊進京。慈禧不得不下令停辦大學堂,然后逃往西安,駙馬府成了俄國兵和德國兵的兵營。談判成功后,已經是1902年,慈禧回到北京,恢復京師大學堂,任命重臣張百熙做管學大臣。
張百熙聘請一批學問家,比如桐城派名家吳汝倫是總教習,學貫中西的辜鴻銘是副總教習,教育家蔡元培是經史教習。此時,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組成外交部,40年前創辦的同文館,并入京師大學堂,改稱“譯學館”。嚴復因為翻譯《天演論》,名揚四海,林紓翻譯《茶花女》,名聲更大。張百熙任命嚴復做京師大學堂譯書局總辦,林紓做副總辦。譯書局就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前身。
大學堂醫學堂和仕學館的開學日期,在西文資料中也有確切的報道。1898年12月4日的《北華捷報》發布了一則寫于11月的報道:“大學堂的醫學系已經開辦,設在位于琉璃廠的一家醫院里,一名西教習正在那兒進行日常授課。據我們所知,他是醫學系所設七個教席中目前唯一集主任、教員、教授于一身的人。據說語言系將在農歷十月十五日開學。然而鑒于以前幾次定下日期均未兌現,最近定下的這個日期是否能夠實現仍很難說?!备鶕秾O家鼐奏擬醫學堂章程折》提供的信息,醫學堂計劃單獨招考二十名學生,因此它在11月中已經開辦這一事實跟12月中舉行的仕學館入學考試并不矛盾。上文中雖然沒有指明那位醫學堂西教習的姓名,但顯然是指原同文館解剖學教授和后來的大學堂外科學教授滿樂道。這位跟丁韙良同屬美國北長老會的傳教士在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中也和大學堂的其他西教習一樣,曾被圍困于槍林彈雨的英國公使館之中。后來他兼任《芝加哥記錄報》的駐京記者,作為在率先開辦的醫學堂獨當一面的西教習,他在京師大學堂的創辦初期顯然是個功臣。
自從分部開辦以后,大學堂本部也加快了開學的準備。1898年12月19日的《北華捷報》報道:“我們欣慰地從北京獲悉,新的京師大學堂正在開辦。有通告說,自11月29日起的十天之后,將不再接受入學申請。校長丁韙良博士已經搬入了位于大學校園內的臨時寓所之中,旁邊的空地上正在建造他的正式寓所。由于房屋的修繕工作延誤甚久,是否能在農歷除夕之前開學仍很難說。然而入學考試將在本月中舉行?!蔽逄熘螅?2月24日,又有一則新的報道:“京師大學堂:可以說這所大學仍未正式開學,但我們獲知課桌椅現在已經基本上準備就緒,而入學考試即將舉行——但愿它能順利舉行?!敝钡饺齻€多星期后的1899年1月16日,我們才終于在《北華捷報》上看到了等待已久的消息:“新的京師大學堂已于上月31日正式開學?!?/p>
京師大學堂奏定章程中擬分設四館,為師范館、仕學館、譯學館、醫學館,后又添進士館。在馬神廟的大學堂本部主要為仕學,另外還有中學和小學兩個部分,但這兒的中小學跟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中小學概念有所不同。因為報考京師大學堂的基本資格就是至少要通過鄉試,取得秀才的頭銜,即相當于西方的學士學位。上面提到的區別主要是根據官銜和年齡來劃分的,如官至七品的舉人和進士即為仕學院學生;無官職,但在20歲以上的即為中學生;無官職,20歲以下的通稱為小學生。根據丁韙良《中國知識》一書中的說法,大學堂的師資隊伍以10名外國教習為主體,另有12名中教習作為助教。后者中除了少數幾個原翰林院的編修或侍讀之外,多數是教會大學和同文館的畢業生。1899年3月6日《北華捷報》的“中國通訊員”說:“京師大學堂現有160多名青年學生,大多數為舉人和秀才,他們被分班學習英語、法語、德語、日語和俄語。自從大約兩個多月前,光緒皇帝這個重要的維新改革項目得以實現以來,至少有慈禧太后身邊的兩名高官用嚴厲的口吻對大學堂進行了詆毀。他們分別是禮部尚書啟秀(滿人)和兵部尚書徐郙。雖然慈禧想以這些詆毀為借口來關閉大學堂,但她身邊一些更為明智的顧問,如榮祿和慶親王等,力勸她不要以此進一步觸犯臣民和外國公使。”
新建的大學堂與翰林院之間有天壤之別,這兒每個房間的墻上都掛滿了地圖,而在架子上則堆滿了用于物理、幾何和化學實驗的各種儀器。倘若遮住建筑物上那些翹角的屋檐,它看起來跟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同類正規大學并無本質上的區別。
孫家鼐是一位可愛的老古董。說他是老古董,因為他是清末的三朝元老;說他可愛,是因為他并非是冥頑不靈的老頑固,在一定程度上,在一些問題上,他的思想能與時俱進,并且發揮了好的作用。孫家鼐1827年生于安徽壽縣,在科舉道路上一帆風順,年僅24歲就中了一甲一名進士,力拔頭籌。從1878年起,孫家鼐給光緒皇帝當老師20年之久。這位老先生思想并不僵化,他贊同康有為變法的思想和行為,并且參加了醞釀維新變法的“強學會”。1898年孫家鼐任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學務大臣,并負責創辦京師大學堂。他認為洋人“學校遍于國中”,所以“威力行于海外”,這種重視教育的見解相當深刻。
孫家鼐辦京師大學堂的宗旨是:“以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學未有備者,以西學補之;中學其失傳者,以西學還之;以中學包羅西學,不能以西學凌駕中學?!碑敃r孫家鼐已72歲,能承認西學的重要地位,已經很不簡單了。
孫家鼐確定了上述辦學宗旨后,還確定了“分科立學”“嚴聘教習”“精編教材”“慎選生源”“學用相符”等一系列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辦學方針。孫家鼐任京師大學堂校長,總計不過380天。他離職后不久發生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重大事件,京師大學堂近于癱瘓。1902年,張百熙任“管學大臣”,實為京師大學堂第二任校長。
1912年,帝制瓦解,為了讓癱瘓的大學堂恢復生機,袁世凱提升嚴復做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兼文學院院長。3個月后,教育部部長蔡元培呈報袁世凱,提議京師大學堂更名“北京大學”,總監督改稱“校長”,并請嚴復繼續擔任校長。袁世凱當天簽署命令,“北大”二字也自此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