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以小說創作記憶族群文化

2017-12-26 07:39:50劉秀珍
雨花·下半月 2017年9期
關鍵詞:小說文化

劉秀珍

劉:巴代老師,很高興見到你。作為原住民作家,你如何看待當代臺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歷史?

巴代:臺灣原住民的漢語寫作,比較有規劃與具體的推動最早是出于孫大川的倡議以及成立《山海》雜志社。他倡議讓原住民文學成為可以被翻閱的,可以被看到的創作成果。在原住民文學創作中,文字的轉換很重要。過去我們老一輩受到的是日文教育,國民黨當局的戰后政策使原住民文學創作因語言斷裂出現了斷層,戰后二十多年間只有70年代的陳英雄屬原住民創作,而真正有規模的創作出現是在90年代,可以從《山海》雜志成立開始算起。

劉:聽說你曾從軍多年,你在軍隊里對自己的族群文化是否就已有所了解?在就學從軍生涯中與他人交流有隔閡嗎?

巴代:我是1977入軍校,在軍校待了7年,在陸戰隊11年,大學軍訓教官當了12年,算算也接近三十年了。在軍隊多年,其實未曾離開自己的文化,即使在軍隊的工作性質不同,但關于生活的很多想法,基本上仍然保持著自己的部落文化習慣,例如對夢境、噴嚏等一些生理感應的解讀,與他人交流還是比較適應的。可能跟部落所在的位置有關,卑南族幾個部落較早接觸外來民族文化,溝通容易調整。至于軍校或軍人的體制,也與卑南族尚武的文化特質相契合。傳統的卑南族未婚成年男子其實是不講家庭的,講的是部落。男子十二歲到十四歲的時候接受成年祭,開始與其他的青少年集中在部落聚會所“巴拉冠”,一起生活與接受訓練與差遣,成為部落的公共財產。任何家庭需要勞務,都可以到聚會所去要求他們過去幫忙。成年未婚的男人不屬于家人,屬于部落的工具。所以過去在二戰前后,很多長輩都被日本征調去當高砂義勇隊,或者跟國民黨去大陸打內戰。我的小說《走過》說的就是這類故事。當時那個老兵給了我一萬多字的材料,而我把它寫成了23萬多字,小說完成后,他很驚奇我對他的理解那么深刻。這本書的簡體版多年前已經談了,出版則要等進一步消息,電影的版權也賣了,也許正在審核,什么時候開拍,有沒有機會拍,還不清楚。

劉:那你是從什么時候認真開始寫作,開始強烈意識到要傳承族群文化?

巴代:其實我一直都對文字很有興趣。最初是在當大學里當教官時,寫小詩,寫情詩,寫反映生活瑣碎的詩,真正開始小說創作則是在1999年臺灣大地震以后。我覺得小說才可以承載比較多的東西,在小說創作中,可以盡情使用詩的技巧,也可以運用散文的技巧讓小說呈現更多的細節、紋理。就承載文化的能量來說,我個人覺得長篇優于中篇,中篇優于短篇。我真正想去寫關于民族歷史文化的小說是在2005年下半年以后的事。當時我在寫一篇碩士論文,就是《以大巴六九部落的實踐經驗芻建卑南族巫術的理論》。巫術的祝禱不僅是原住民的文化,也是中國原始社會的文化現象。我寫過一篇論文將部落收驚安魂巫術的祝禱詞和楚辭的招魂篇進行對比,那真是特別美麗的交響。可惜的是,這么美的祝禱詞,寫在論文里沒得到任何響應,我很擔心這些都會變成標本化的族群文化研究,所以我才萌發寫小說的心理,我在很多小說的篇章中常有大面積的巫術操作描寫。

劉:你好像喜歡用論文的思維模式來創作小說?

巴代:我的長篇小說的確是轉用寫論文的方式架構的。比如先有問題意識,然后分析主題的背景數據與條件,設定想傳達的議題,然后是逐章逐步的驗證,最后掩掩隱隱地做出結論。但小說也有很多精彩的成分,只是這樣思考小說的大體架構。根據觀察,如果沒有類似的程序與預作大綱,很多人嘗試寫長篇小說時,有時候寫著寫著容易斷頭,最后舍去創作就很可惜。先架構起來,再增枝添葉,寫作過程中,經常可以意外拉出新議題,成為新的小說主題,借此再寫一本。這就如同論文寫作。最初,我的小說計劃本來預計只寫5本,結果每次寫完都出現新的議題,所以目前寫作計劃已經達到三十本左右。像《白鹿之愛》就是《斯卡羅人》的續集,而《斯卡羅人》里頭大巴六九人找尋的女嬰,則單獨發展出一部《巫旅》。它是一個奇幻小說系列。而《白鹿之愛》則是十七世紀以后的歷史小說,這樣就從《斯卡羅人》延伸出兩個系列。《白鹿之愛》里最后離開部落去和親的那個女主角路格露,她所去的就是孫大川所在的那個部落。在口傳史里面,這個女人是他們部落的一個重要開基者。所以在寫她的部分,我非常克制自己,不讓她受到任何玷污,即使是身體接觸也避免。因為她是孫大川部落的祖先,我不能亂寫。但她情感是奔放的,非常傷感,深情。卑南族文化里對部落與群體的責任感就體現在這里,他們往往為了大局犧牲自己,男主角也是這樣。馬力范為了大局會壓抑自己的感情,這在卑南族里幾乎是一種通則性信仰。

劉:這是不是就是前面說的一種“共享”的公財意識培養下產生的人物形象呢?也就是你提到的“巴拉冠”精神?

巴代:實際這就是卑南族文化的底蘊。為什么要寫這個呢?最近我們在做民族文化復振工作的時候,很多年輕人都會提到“巴拉冠”這個名詞。傳統中,“巴拉冠”是部落男子聚會的建筑物與廣場,是領導人與長老群商議事情、指揮差遣的行政指揮中心,戰時也是卑南族男子統一接受任務命令的地方,平時是男子養成教育的學校、單身男人的居住所、收容所,更是外賓來訪時的臨時住所。因為它是部落中最明顯的最容易接觸到的文化現象,所以提部落文化復振,就不能不提及它在傳統部落社會的功能與內涵。我期望年輕的族人對“巴拉冠”有更多的認識,約束自己的行為,承繼卑南族男性品質。在過去,養家養父母的是女兒。一個男人,特別是優秀的巴拉冠男人,會優先被女人挑選,然后落戶她家,才能離開會所,部落人才會認可,這是“有用的男人”。

我們現在強調“巴拉冠精神”,其實就是為了年輕人在探索民族文化內涵的時候有一個依據、方向。讓他們了解,男孩和男孩之間,男孩和女孩之間,個人與部落之間的關系。《斯卡羅人》和《白鹿之愛》寫的就是這些內容,特別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對位關系。卑南族男人雖然勇猛,可是面對女人的時候,卻非常拘謹、壓抑,不敢越過傳統規制。

劉:你的作品雖然是原住民歷史題材小說,但從對兩性情感的描繪來看和現代人情感要求一致,在卑南族傳統文化里男女情感關系也是這樣嗎?卑南族的“從妻”制度在發展中有什么歷史變化?endprint

巴代:我寫的是現代小說,用的是現代小說技巧。小說呈現的是現代部落社會中男女的情感關系。這是活在現代的部落,不可能完全回避或者清楚分野我的族人與現代人在情感上的表達有多大的區隔,即使穿越千年,橫跨不同的民族,情感上理應存在著某種相同的質性。

正因為有這樣的體悟,所以我才會這樣寫。不過,我是把這些作為小說作為部落文化教育的輔助教材。從內心而言,我期望我提及民族文化的小說成為卑南族文化教育的輔助教材。所以,關于文化的章節段落,我盡管可以夸張,但絕對不能亂寫,可以有戲劇效果,但不能作偽。例如前面所提到的男女關系特點,在日本人的《理番志稿》②記錄里也有,還有他們1916年所作的調查③以及清朝的史錄里同樣記錄了卑南族男人“疼妻惜子”的習俗文化。但即使卑南族的“從妻”制度使女人占據婚姻關系的優勢地位,她們也不會因此在兩性關系中隨隨便便,仍然會尊重自己的男人。我在小說里有詳細的描寫。所以,我族里的長輩們,懂得漢字、有基本閱讀能力的那些,或者比我大十幾歲的姐姐們來看我的小說,常會覺得很驚訝,說我這個年紀怎么會知道她們那個時候女人心里的想法。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我就是在這個環境中長大,理解這種婚姻關系的特質。但國民黨到臺灣后,實行統一從男戶籍制度(日本人沒改變戶籍是女性的傳統),等戶主都變成了男性,就意味著戶長和土地都是男人的了,那個時候卑南族男性群體就開始出現了一種反彈,于是在5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很多打老婆,虐待妻子的現象,導致許多家庭重組。

劉:但在我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并不簡單的只是一種形式變化(指戶籍登記)的結果吧?你一直在談這種“巴拉冠精神”,是否對現代社會的婚姻狀態有所不滿?

巴代:當然不是。可是你想,我的族群是處在一個與漢人社會往來密切頻繁的大空間里,漢族社會的男尊女卑傳統,對部落男人也是一種刺激;加上日本文化里強調的也是男性優勢文化,因而脫序反應確實是長期的壓抑反彈導致的,相對于過去傳統部落慣習的制約,這種家庭暴力確實顯著而強烈。

我不是對卑南族處在現代社會的婚姻狀態有所不滿,但確實存有不少的缺失。只是我發現這種傳統文化特質對于現代社會的兩性關系有一種“矯正”或者“啟發”功能。因此,我對它有所期待。我們講回到傳統男女關系,必須把握一個最基本的核心,就是男女各司其職相互尊重的兩性關系。男人是工具,是部落的財產,他們的存在是為了成就一個家庭,成就部落。而且如果一旦回到那種制度,即便只是一種沒有約束力的精神體認,婚姻的許多問題也就能迎刃而解了。家暴問題也許就不會存在。不是要完全回歸原始社會,而是思考怎樣去吸收文化遺風和文化精髓,思考應該怎樣對待女人,正視女人撐起半邊天的事實。有了健康的兩性婚姻關系,那社會問題自然也就減少了。

劉:有人稱你為“最會書寫女性的原住民男作家”,你怎么看待?

巴代:是嗎?那表示我很用心揣摩女性并誠懇經營小說,應該是種贊美吧。

劉:你說是把小說當作文化教材來寫的。那么,當成為教材的時候,就會牽涉到歷史的問題,你如何看待你小說中的歷史?

巴代:即使是依據《三國志》這本歷史記錄寫出的《三國演義》也不可能都是真實的,因為歷史畢竟是后人的記載。大家常把我的小說歸為歷史小說,因此順帶提起真偽的疑慮。但其實我并不是在按章重述歷史,以歷史研究者自居,而是以小說重新詮釋歷史,以小說表達我的歷史觀并爭取定位我族的發聲權。因此引用歷史文獻資料時,往往會要求廣泛收集,更要謹慎查核,期望能更精準,更能夠接受挑戰。從第一部小說開始,其歷史架構和文獻、文化就并存。我寫小說通常都會查很多史料,比如寫一本小說,我可能要查三十本數據,例如您手上這本《白鹿之愛》,不管是荷蘭人的記錄,還是后來學者的研究資料,我都做了廣泛的收集、閱讀、歸納。根據這些史料,我把已經確認不是真實的數據剔除掉,把那些比較正確的、不會引發爭議的留下來,加上調查的口傳資料,但以上這些只是小說的背景。一部小說的創作不可能只是擴大某種背景便能寫就,我還要加上我的某些想法,讓它成為一部可看性高的小說,所以能夠透過小說看到多少真實歷史意義不大,重要的是讀者通過小說閱讀受到“刺激”,產生自己想要接觸歷史的念頭。不然,考據就會失去意義。

小說可以成為一個歷史與文化教育的輔助教材,所以里面的歷史資料和文獻要多方考據,要更精準,但仍需注重文學樂趣。界限在于我要借小說說什么,說的是否是我要表達的基本核心。圍繞這個基點,有憑據的大歷史往往是小說的背景,難以考據的部分才通過我的生活經驗、文化涵養、想象力與編織的功夫來呈現。總之,我的小說的確有濃濃的歷史氛圍,而那些是我看歷史的角度,也是我試圖從我的族群角度去解讀歷史的觀念體現。

劉:你追求的這種歷史書寫目的其實是要給讀者“思想文化上的啟迪”。以《斯卡羅人》為例,除了對巫術的描寫和一條族群遷移的歷史線索之外,其他我感覺更像是在讀一本關于冒險的或者武俠的小說,或者可以說是愛情與武俠的綜合體。所以我想問你是不是很喜歡武俠小說?請談談你的閱讀經歷和這些閱讀對你的影響。

巴代:我非常喜歡武俠小說。它是我在國中時期大量且重要的閱讀書籍的一部分。記憶中,我小學三、四年級時識字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程度,也開始有了閱讀習慣,劇情式的漫畫、臺灣民間故事、歐美翻譯而來的兒童故事占了大宗;小學五、六年級時,是武俠小說、言情小說、一些翻譯的世界小說;國中的時候,讀文字更深的古典小說、諾貝爾文學獎集、武俠小說。那個時期經常去租書店租書回來看。高中以及大學時期是軍校,除了軍中作家的書,像朱西寧、段彩華、司馬中原、公孫嬿、履彊以及當代臺灣作家的詩集、散文集、小說之外,還閱讀了老莊,邏輯學,原版的四大名著、《鏡花緣》《鹽鐵論》等等;畢業就職到部隊,訂了三年的《聯合》文學雜志,開始對所謂“現代文學”有一些想法。不過,這么多年來,我最喜歡閱讀的還是故事性強的小說。后來成為一個作家,我希望自己的小說可看性可以高一點,有樂趣一點。我是個對故事特別著迷的人,寫作的風格就朝向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可被閱讀、容易閱讀、別人愿意閱讀的。我希望具有一般讀書能力的人,可以看懂我的小說,特別是部落里本族的人能看得下去,不知不覺被吸引。這比較重要,也是我寫作的初衷。盡量避免成為一種不可見光譜中的文學實驗作品,避免是一種需要特定的讀書人或研究者才可以看懂的作品。如果小說故事性不強,太強調文學的實驗性、小說技法的實驗性、意識流等,我其實是很難咽下去的。endprint

即便是那樣期望,寫作時我也有那么些的啰嗦,包括一個小動作,戰爭的場面,而談情說愛的對話常常習慣性地掉進瓊瑤式小說的繁復與呢喃,或許有過去閱讀言情小說的影響。譬如《白鹿之愛》中,馬力范與女性之間的微妙的感情,已經不是單純的說“我愛你”的直接表白,必須有更細膩的鋪陳,為什么會出現這個樣子或那個樣子?是因為有著文化上的、性格上的特質。所以馬力范和路格露在感情中的表現非常“變態或病態”——我有個朋友這樣說——但是我所認識的(卑南族)環境和人就是這樣。也許可以說你(馬力范)愛她一下又如何?你抱她一下又如何?小說的馬力范是個有責任的男人,他要考慮身體接觸后可能變成一種承諾的后果,所以不能那樣寫,這樣小說的調性才會對。生離死別的不舍與被壓抑的愛情,確實病態與變態,而這些兩極化場景,卻也產生很強烈的閱讀效果。馬力范不是某一個男人,而是卑南族的文化象征之一,他是一個綜合體,代表卑南族男人的責任感與克制力。所以就不止一個族人閱讀后對我說:你是在講我啊。

劉:今天你來參加的是民間文學研討會,你覺得自己的作品屬于民間文學嗎?

巴代:這是我第一次受邀參加這樣的研討會,這說明已經有學者覺得我的作品有民間文學的色彩。在這個之前,我沒有聽說有人把我的小說當作民間文學的,我參加的基本都是小說研討會。其實我作品里面最多的,一般人看不到的,就是我講的那個文化特質。雖然我沒有標志出來,可是你只要對卑南族有了解,或者卑南族自己的族人,他(她)去讀這本書,最吸引他們的,就是這種文化。因為歷史線索今天已經明確,巫術文化在各個部落仍然還可以看到,這兩者都很容易在我的小說中讀到。我的小說,最關注的部分其實是人、部落,和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特別是對于愛情的追求,無論何種民族和文化,向往愛情與對愛情的追求,其本質和核心都是一樣的。

劉:《笛鸛》這部小說里考據的材料似乎比較多一些?你如何看待大家對你小說的解讀?

巴代:我所有涉及歷史文化典故的小說,幾乎都做了大量的考據。我的每一部小說都從不同的方面呈現出卑南族文化的特質。但實際上,如果只看過我的一部小說,就不能完整體會到我的意圖。比如我最早的《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與《馬鐵路》兩本書,里面就有一些特別的東西。《笛鸛》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沒有完全放開手腳來寫,與下集的《馬鐵路》一起,主要是去詮釋1916年,日據期間發生在大巴六九部落內的一起兇殺案,藉此展開部落的歷史。所以這兩本書要放在一起看,一共36萬字。它的核心還是“巴拉冠”的文化精神,講小部落如何在不同大部落之間求得生存。我的每一部小說都從不同的方面呈現出(卑南族)文化的特質。比如我最早的《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與《馬鐵路》兩本書,里面就有一些特別的東西。其實我講的是臺灣,但當時很多人沒能看出來。前些年去日本宣傳的時候,日本學者就道出了這一點。臺灣正如同一個小部落,周圍都是一些強大的勢力,現在整個世界的格局決定了小部落根本不可能有多少發言權。如何在這種環境里生存求得發展,是上面兩本書里面想強調的。另外,《斯卡羅人》也有這種思考。寫作這本書期間正好是馬英九與陳水扁在選舉競爭,小說終章就是在解釋,不同的選擇體現不同的結果。我借小說表達的是,選擇了領導人,就代表你們跟他的選擇是一樣的。不管你是很明智的還是完全喪失理智的選擇,都要共同承擔結果。

我的小說內涵被解讀的還不是很全面,到目前看來,文化方面的理解與關注解讀得比較多。也許由于我身份是原住民,一般的書評或者圖書分類也會自然地將我的書設定為“原住民文學”,評論者往往會忽略除了文化以外的小說內涵。但是畢竟文學研究也會發生變化,如果我持續寫作,而研究者也必須不斷面對我的作品,再過十年二十年,書評者會有不同的面相。

劉:看來,你給自己的定位已經超出了“原住民文學”這個范疇,你顯然不愿被這個框框所拘束。

巴代:我內心幽微之處,確實也有那么一點不想被框架,只是不強烈,創作只需專注創作,不應顧慮其他。我的創作基本上屬于現代小說的一環,只不過我選擇的背景不同。思考一下,為什么叫原住民文學?是因為原住民寫的作品?還是寫原住民題材的作品?這兩者說法都各有支持者。但我認為,那不過是學院的研究區分,文學就是文學,只是選擇的題材是那樣,背景是那樣,或者我的身份是這樣而已。

劉:接下來,你有什么創作計劃?

巴代:我現在正在寫一部小說,叫《鹽水三部曲》,寫鹽水一帶在清朝的崛起。未來嘛,計劃再寫二十年,我今年55歲,也許有能力完成三十本小說呢。

創作一部小說需要時間,但并不漫長。我通常一部小說寫了一半,就會開工寫另一部小說,有的時候會是兩部形態各異的小說一起進行著。比如寫《斯卡羅人》的時也在寫《走過》;《走過》寫一半又開始寫《馬鐵路》,然后《馬鐵路》寫一半又開始下一部,就這樣交迭著寫。有人問這樣會錯亂嗎?如果是寫兩部調性相同,可能會,反之不會。過去每天能寫8小時,但是近一年來好像進入了一種“撞墻”狀態,可能是進入了一種寫作的“倦怠期”,所以目前每天一般寫3小時左右,一天一千字左右。不寫字的時間,大多是在閱讀或進行田野調查。

劉:你覺得這些年臺灣原住民文學創作的繁盛,特別是近些年來的備受關注,是否有政治力量的推動?

巴代:其實我覺得不是,應該說是水到渠成。世界對原住民的議題與關注,也多半是在80年代開始,90年代爆發的,原住民日也是在那個時候設立的(筆者備注:臺灣的原住民日是1984年設立),開始關注原住民議題也在這個時間段。所以,它首先是有個世界趨勢,然后臺灣又剛好處于“解嚴”之后的社會裂解狀態,原住民的知識分子第一時間關注到自己的族群處境而走上街頭。1993年孫大川開辦《山海文化》雜志,開始有機會集中、匯聚與培養原住民作家從事漢語文學的創作,從1993年這二十多年以來,原住民漢語文學創作已經出了近八十本書,這個速度在全世界各原住民文學的發展中是絕無僅有的。如果真要說與政府有什么關系,那只能說解嚴后的政治關注到這種現象,但并無任何實質的政策推動文學的發展。即便孫大川任職“原住民委員會”主委一職,想方設法撥款去推動的文學營、文學獎、文學論壇的八年,我們看到了豐沛與年輕的潛力,我認為這也是政府被動的配合表現。endprint

文學與文化的進步并不能靠政治來推動,文學的長遠發展還是要依靠它內在的自發性。就像釀酒一樣,酒曲發酵了,還得做好一些必要的努力,才有足量與適味的水酒。我的作家朋友們很清楚這點,各在自己的寫作位置上,努力耕耘。

劉:聽說你同時也在從事“卑南學”的推動工作,請介紹一下。

巴代:這是我們2013年倡議成立的一個研討會組織。每兩年開一次研討會,來年出版《卑南學資料匯編》。研究所有關于卑南族比如語言、文化、部落調查、考古、文學研究、自然環境、環保建設等議題。我們的目的是希望透過這個研討會,逐漸累積卑南族研究的成果,使“卑南族研究”成為一門學問。我們更期待這個研討會能成為研究卑南族文化的最高級別研討會。

就研究的范圍說,我們應該是從兩極去拉扯,一個是極現代,一個是極傳統。什么是極傳統?就是看我們怎么向內挖,挖出最傳統的東西;極現代則是盡可能去接觸和吸收現代最先進的知識、理念。研討其實是一種反瞻與檢討民族自身的對話。這個卑南學是對外敞開的,我們很小心地回避狹隘的民族視野,狹隘不是卑南族文化的特質。文化的差異性也需要不同的視角來關注,多音交響,才有美感。相信長時間累積下來,也許真能清楚地拼出較貼近完整的所謂“卑南族”樣貌。但真是那樣嗎?其實我也懷疑,卑南族是活著的民族,一個生猛存在的民族,是無法以過去的經驗與僵化的標志詮釋的。

劉:最后請對臺灣原住民文學的未來做一個展望吧。

巴代:我先是一個文史工作者,然后才是文學創作者,文學對我來講,它其實是一個增加民族文化延續能量的工具。文學作品好不好,百年以后就知道。但現階段原住民作家群,不能汲汲營營于思考作品在未來的地位與被看見,因而謹慎、猶豫、字字鍛鑄,最終無成果。我們必須期許自己相互鼓勵,相互鼓勵每個時期都要有作品付梓問世,相互扶持讓每個作品盡可能地被看見。我們不能懶惰,需嚴肅地面對各自的民族,努力創作書寫,為民族取得一些詮釋權與發言權。要生存下去,不僅要努力厚實生存能力,還要留下足夠的文學作品、文化記錄與當代記憶以作為民族在任何時期再復振的“火種”,文化遺產才能被繼承并被不斷詮釋。

所以我們現在有強烈的緊迫感,文史工作者都在盡可能搜集、整理,記錄與轉述部落的文化記憶,這些工作不能等。對于未來,我常想,族群消滅假定是必然,我們也不要那么輕易就棄甲投降,是不是可以有個絢爛的黃昏?一場華麗的告別?

附錄:巴代作品目錄及獲獎情況

一、著作

長篇小說:

《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臺北市:麥田出版,2007)

[日譯本]魚住悅子譯,タマラカウ物語《上》女巫ディーグワン(千葉縣:草風館,2012)

[英譯本]Catherine Hsiao譯,Sorceress Diguwan(Taipei: Serenity International, 2013)

《斯卡羅人:檳榔?陶珠?小女巫》(臺北縣:耶魯國際文化,2009)

《走過:一個臺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臺北市:INK印刻文學,2010)

《馬鐵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下)》(臺北縣:耶魯國際文化,2010)

[日譯本]魚住悅子譯,タマラカウ物語《下》戦士マテル(千葉縣:草風館,2012)

《白鹿之愛》(臺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志出版有限公司,2012)

《巫旅》(臺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志出版有限公司,2014)

《最后的女王》(臺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志出版有限公司,2015)

《暗礁》(臺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志出版有限公司,2015)

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集-《姜路》(臺北市:山海文化雜志社,2009)

研究:

《Daramaw:卑南族大八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臺北縣:耶魯國際文化,2009)

《吟唱?祭儀:大巴六九部落之祭儀歌謠》(新北市:耶魯國際文化,2011)

二、獲獎情況:

短篇小說《姜路》(2000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

短篇小說《獵》(2000入圍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短篇小說《女巫》(2001第二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短篇小說佳作)

報導文學《山地眷村》(2002原住民報導文學獎”首獎)

散文《母親的小米田》(2004臺灣原住民族散文獎第二名)

《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獲2008年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

《走過:一個臺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2010入圍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

報導文學《記一場大獵祭》(2010入圍臺灣文學獎母語創作報導文學金典獎)

長篇小說《白鹿之愛》(2012入圍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

獲2013第36屆吳三連文學獎(小說類)

長篇小說《最后的女王》(2013獲第3屆全球華文星云文學獎歷史小說三獎)

長篇小說《巫旅》(2014入圍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

長篇小說《浪濤》(2015獲第5屆全球華文星云文學獎歷史小說三獎)

長篇小說《暗礁》(2016獲吳濁流文學獎小說類佳作)

注釋:

①本文為2017年4月15日在臺北文化大學“海峽兩岸民間文學交流會”訪談所作。

②筆者注:譯名為《日據時代原住民行政志稿》,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98年。

③筆者注:指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蕃族調查報告書》,臺北:中央研究院,2000年。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endprint

猜你喜歡
小說文化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誰遠誰近?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香蕉| 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激情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一区 | 玖玖精品在线|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伊人无码视屏|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亚洲香蕉在线| 欧美笫一页| 欧美色综合网站| 广东一级毛片|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看片|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激情第一页| 成人在线亚洲|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伦视频|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波多野一区|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亚洲天堂首页|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91网址在线播放| 91视频国产高清|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国产精品护士| 久久午夜影院|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中文字幕va|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91精品网站|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国产女人在线|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污视频| 亚洲成年人片|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Jizz国产色系免费| 99在线国产|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浓毛av| 91亚洲免费|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Jizz国产色系免费| 色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