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摘要]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證明,絕大多數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的學習困難。從外部因素看,可能是由于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一或自身主觀原因造成的。從學生個人的角度看,學習困難的學生常常因為不愿學、不會學,而且這種消極的學習態度已經漸漸養成了一種習慣。因此,科學地了解學困生學習困難的真正原因,才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英語學困生 成因 轉化對策
引言:所謂“英語學困生”,即:學習英語困難的學生。指的是在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下,對學習英語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效果低下,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要求的學生。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問題,一直是學校、教師和家長心中的一大難題,它關系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高職院校中,英語教學普遍存在一種兩極分化現象,大部分學生發音不標準,朗讀不流利,缺乏一定的英語思維能力,很多學生成績跟不上,被視為學習英語困難的學生,這是一個急于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就筆者從事近十幾年的高職英語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對職業院校英語學習困難生的成因進行分析并試提出轉化對策。
一、英語學困生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長的教育價值觀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動機。在農村,家長送子女上學,普遍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考上大學,畢業之后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然而,由于國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大中專畢業生國家不再包分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因此,就有很多家長認為讀書多已沒有用了。在這種新的“讀書無用”的思想指導下,他們對送子女讀書考大學已經失去信心,一些學生在其家長的這種教育價值觀的影響下,覺得學習無用,從而學習無目標,不認真學習,隨波逐流。特別是英語這一學科,有些家長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在平時生活中用不上英語,學了也無用,因此不支持子女學英語,甚至部分學生也受傳統的“英語難學”的思想影響,也不愿學英語,否定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直接影響了英語的教學。
(二)教師因素
一些地方性的初中,由于地點較偏僻,條件較艱苦,英語教師嚴重不足,一些英語教師的學歷達不到要求,缺乏英語教學理論,口語表達不標準,不能用英語組織教學,而且缺乏創設英語學習情境的能力,課堂上不重視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單一,也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只知道一味做題、死啃語法和學習“啞巴英語”。其次,有些學校缺少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信息閉塞,教師和學生接受不到課堂以外的英語信息,英語教學只能停留在課堂教學的小空間,難以與社會實踐接軌,語言知識很容易被遺忘。筆者通過觀察平日同學們的學習與老師的教學實踐情況,發現高職院校里英語聽說困難的學生多數來自教學硬、軟設備不完善的地區。
(三)學生自身的因素
學好英語的前提是要大膽,不怕害羞,一些性格過于內向的學生不善于與人交往,少言寡語,即使升入高中、大學后,這些學生也感到校園是陌生的,陌生的環境就會造成他們心理上的陌生感和害羞感。上英語課時,他們為上不了臺面而感到憂慮,這些學生即使想把英語學好,但最終學的也是“啞巴”英語,關鍵的時候卻無法發揮自己的語言水平。其次,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它并不等同于其它科目的技術學習,學習語言課程的關鍵是要不斷地日積月累,積累單詞、句型與英語語感,需要努力創造與之相應的語言環境,自己主動地融合環境,并消化。那些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有“落雨背稻草”的感覺,這也正是證明了語言的學習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對策
鑒于以上三種情況的分析,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與經驗談談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對策。
(一)建議建造學生的個人學習檔案,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烏申斯基曾說,“完善的教育可能使人類的身體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廣泛的發揮。”要提高英語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教師首先要研究他們的心理特點及形成原因,消除阻礙他們學習的心理障礙。學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實際,調查掌握學困生“困”之所在,然后給予關心幫助。例如,對單親家庭或家庭不和睦的學困生,教師要關心和體貼他們,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使他們感受到父母般的關愛;對性格內向的學困生,教師要幫助他們挖掘出自己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多與別人交往,交流感情,在教學上,把學習目標縮小,設法讓他們獲得小小成功的體驗。教育心理學認為(加),學困生同樣有進取心,讓學困生獲得一種成功,設法滿足他們的成功欲,不僅可以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勇氣,還可以激起他們對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發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多為學困生創造獲取成功體驗的機會,把簡單、容易的問題留給后進生,讓他們從能回答出老師的問題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勇氣和信心。每當學生取得點滴的進步,老師都要記錄在學生的檔案上。
(二)加強實踐,開展合作學習,激發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古人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內涵就是學習興趣對學習的推動作用,要想使學困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在學習實踐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培養與發展學生的興趣也要在學習實踐中進行,只有通過實踐,讓學生體會語言本身的交際功能,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力創設條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大膽運用語言,積累運用英語的經驗,掌握@語言運用技巧,這樣,越會運用就越有興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模仿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學生的許多態度和行為是通過環境中的榜樣的模仿獲得的。學困生學習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礎知識薄弱,前后內容銜接不上,遇到困難就退縮,從而產生了厭學心理。因此,為學困生提供一個優秀的榜樣有助于學困生良好的學習品質的培養,為此,筆者將列舉一個在英語課堂上合作學習的簡單案例:endprint
1、學習任務分組。將全班分成10個組,每組5個人,每組既有尖子生,又有學困生,每組實力相對平均。
2、起名。每組給自己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如“rocket”、“lion”、“tiger”等等,目的是使組內每位成員都有其歸屬感與任務感。
3、比賽。課堂上會不定期的進行一些比賽。如:單詞小測驗,單元測驗,簡單情景對話等等,每次都計算出各小組的平均成績。
4、綜合評價。設計學習園地,每次競賽優勝組的每名成員均可獲得相應的加分。學期末進行學期總評,對得分最多的小組和個人給予獎勵。
(三)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尤其受到人們的青睞,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上已被人們所公認,與以往任何一種教育媒體的應用相比,這種教學方式使傳統的教育方式發生了更加深刻的變革。筆者認為,教師要改變“灌滿堂”的教學理念以及“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的音、像設備,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適合全體學生參與的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學活動。比如,在傳授語言知識時,有些知識是枯燥無味的,教師要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選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與逼真的情景設置并通過多媒體的展示,使學生體驗到真實生活中語言的需求,使他們從“不得不學”到“想要學”轉變,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買東西、問路、打電話、看病通過問答、對話、討論、表演等形式引導學生不斷地運用英語,使英語教學生活化,這樣不僅活化了教材內容,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所學內容印象深刻。
(四)對學困生加強學法指導
學習不僅是掌握一門學科的基本原理,還要掌握學習的基本態度和方法,學會觸類旁通。就英語學困生而言,教師應從加強語音教學,進而加強對學生單詞記憶方法的指導,在此基礎上加強學生對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的指導。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得知識的有效途經,也是提高聽課效率有力保證。預習可使學生初步熟悉教材,發現疑點和難點,找出自己的薄弱點,為課堂聽講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筆者建議的做法是:每天上課之前,要求學生借助于學習輔助工具,有地放失地預習課文,記錄疑難詞組、句子等問題,要求他們自己記例句,自己用新詞造句,自己找重點句型,每天上課之前先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對他們嚴格要求,他們才能從“學會”達到“會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總結
英語是一門以語言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所有英語教育活動中最吸引學生、最易讓學生產生興趣的是語言交流。因此只要學生有要求,盡力給他們提供交流的時間和場所,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特別是學困生,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心,鼓起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從而全面提高整個英語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