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球
摘要:21世紀我國進入了互聯網時代, 隨著全球經濟下行以及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大學生就業已進入“后危機”時代。全國各高校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放在首位,特別是為了提高就業質量,如何開展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成為指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后危機”時代;個性化就業
1、前言
21世紀我國進入了互聯網時代。隨著全球經濟下行以及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大學生就業已進入“后危機”時代。2017年2月,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要求全國高校抓住“互聯網+”時代機遇,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首位,尤其是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是重中之重。所謂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是指在在對大學生能力、性格、興趣、價值觀等進行認識與判斷的基礎上,學校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進程和需求,積極提供相應的就業指導環境和條件,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引導,進而促進大學生個性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特別注重發展其就業能力,提高其就業成功率,順利完成從大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型。
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2、開展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意義
(1)豐富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
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的人才,就業指導工作正是培養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各高校開展個性化職業指導工作必須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尊重人的個性發展和重視人的潛能發展。
(2)滿足大學生就業的新需求
隨著就業“后危機”時代的到來,高等教育從精英階段向大眾化階段轉變以及社會、家庭對高校就業工作的新需求。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應尊重立足發展、注重個性、貫穿全程、逐步推進、人盡其才的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理念,做好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
3、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就業指導的效果不是特別好,主要表現在開展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教育、就業評價、就業咨詢、就業信息以及就業訓練等不足,具體情況是:就業指導隊伍建設不能適應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需求,就業指導課程的開展沒有針對性,不能滿足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教育。就業指導課程的評價,沒有因人而異制定規范的評價標準。就業咨詢渠道不暢通,應根據社會的發展,利用互聯網平臺、QQ平臺、微信平臺、短信平臺等,進行線上或線下個性化就業咨詢渠道。
4、開展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措施
(1)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教育
目前全國大部分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多以選修課的形式,甚至有些高校該課程未列入教學計劃,隨意性較大。許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采用合班授課,不同專業乃至不同院系的學生同堂上課。這種方式只能是老生常談的宣講,最多解決一些學生的“共性”問題,缺乏針對性,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個性化就業指導重視學生對自我個性的認知與培養,各高校應為學生提供一個有較多選擇范圍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因而我們需要開設模塊式個性化就業指導課程。各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制作個性化就業需求的教學模塊,然后通過互聯網技術,把各模塊化的教學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學生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線上或線下選擇適合及所需的個性化就業指導課程。
(2)大學生個性化就業評價
目前全國大部分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多以考試形式進行評價,傳統的試卷考試模式,只是測試學生對共性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沒有針對個體的差異與需求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缺乏對個性化就業的正確引導。
各高校該根據自身學校就業特點與個性化就業需求,對就業指導進行個性化就業評價改革,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個性化就業評價標準上傳到網絡平臺,接受社會、學校以及學生個性化就業的改革意見,針對大學生個體的差異,制定一系列的個性化就業評價體系。
(3)大學生個性化就業咨詢
就業咨詢作為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其作用是教育、引導并向大學生提供個性化就業信息。互聯網技術下大學生個性化就業咨詢不僅針對性強而且操作性也非常強,深受大學生歡迎。一般是以一對一咨詢或分類咨詢的形式在線上或線下進行,根據個性化就業心理測驗結果,由咨詢師與大學生相互進行分析討論,共同探討適合學生自身發展的個性化就業方向,從而有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4)大學生個性化就業信息
目前各高校的就業信息主要含有地區、專業、薪酬以及性別等信息,基本沒有體現個性化就業的元素,例如大學生的人生觀、自身興趣、性格、特長以及愿望等,因而要規范各企業以及高校發布就業信息的標準與要求,進一步完善就業信息網絡平臺檢索功能,以便學生在選擇就業信息時,能夠及時有效地找到適合自己個性化就業信息。
(5)大學生個性化就業訓練
個性化就業訓練是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核心部分,它不僅僅是系統理論的介紹或者知識討論,其重點也并不集中于學生需要熟悉或者練習某項具體的技術或操作程序,而是注重學生在就業指導中的主動參與,在該過程中得到更多實際體驗及經歷感悟。
目前各高校對大學生個性化就業缺乏相應的訓練,大部分高校還是停留在課堂上幾節就業指導理論課,并沒有針對性的訓練。各高校該利用互聯網技術,根據大學生的需求和愿望,在線上和線下安排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強的職業指導活動,使學生獲得有效指導和訓練,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
5、總結
隨著現代社會和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數量達到空前絕后。其在畢業就業時,面對繁雜的社會形勢,會出現不適應的現象,對于就業沒有具體的規劃,就業情況給不容樂觀。各高校需要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個性化就業指導是一個理念的創新。個性化就業指導體現的是以人為本,個性差異受到尊重、個性價值得到充分展現、個性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相互融合,確立大學生就業主體地位。個性化就業指導充滿人文關懷,使高校從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轉變。個性化就業指導要“五化”就業指導無縫對接,即就業指導需要專業化、全員化、全程化、信息化和個性化。
參考文獻:
[1]唐玲.對高校就業指導模式變革的思考.中國高教研究.2015年第1期
[2]陳震環.職業指導的理論及其實踐.教育與職業.2016年第6期
[3]張美容.大學生個性化教育的價值與創新.經濟與社會發展.2017年第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