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靖岳
摘 要:本文系統總結了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在平臺、信息、投融資、支付和理財等方面各自的運營特點,總結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在金融脫媒、支付理財、營銷方式方面的沖擊和影響,并試著提出解決對策,通過對比優劣勢的分析,得出二者經營模式存在互補的結論,指出了合作共贏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平臺;信息;融資;支付;營銷;理財;互補;合作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自興起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異軍突起,對金融行業已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相較而言,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卻緩慢曲折,以互聯網公司為首的非金融機構,給傳統銀行業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從各個領域擠占銀行業的市場份額,迫使商業銀行轉型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的運營模式
1.平臺方面:專業的互聯網公司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為客戶提供一個網絡上的金融交易平臺,讓客戶可以在線便捷地完成金融產品的交易。
2.融資方面:融資方式由傳統的中介方式變為直接融資的方式,需求雙方客戶可以借助互聯網直接做出適合選擇,從而快速完成借貸資金的交易,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3.支付方面:在當今互聯網金融的模式下,第三方平臺以超低的成本在線方便快捷地幫助商家和客戶完成交易,同時還提供了擔保服務,減少了客戶顧慮,以致新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也發生改變。
4.投資方面:互聯網理財產品如“余額寶”以雨后春筍的速度大批量涌現,互聯網平臺上的理財產品種類全、范圍廣,服務更個性化,與當今日益富裕的國內用戶需求相吻合。
5.信息方面:互聯網公司擁有大數據等高端信息技術,對其加以利用便可以進行市場數據挖掘,緩解金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能夠針對性地發現客戶需求,實施精準營銷,提供新的盈利點。
二、商業銀行的運營模式
1.網點的廣泛性。利用長期布局形成的網點開展金融業務,提供儲蓄、放貸和投資等金融服務。優勢是網點覆蓋范圍全面,國有四大銀行分支機構甚至已輻射到鄉鎮,服務對象涉及各個年齡段和階層,但是由于房租、人力資源費用高等原因,存在著經營成本高、彈性不足的劣勢。
2.業務的流程性。商業銀行主要經營模式是受央行和銀監會監管的信貸模式,其利潤來源于信貸利差,先通過吸引客戶按較低的存款利率來儲蓄,聚集資金后,再通過按較高的貸款利率來放貸進行投資。然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弊端便是在規范的業務流程必須滿足監管要求的同時有時無法滿足客戶的融資要求。
3.用戶信息的原始性。商業銀行擁有著長期經營積累而來的客戶信息,但是由于商業銀行在信息技術上的發展緩慢,大量真實、細致的信息資源擁有完備的保密性卻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就好比擁有金礦卻不會開采。
4.支付的安全性。商業銀行收支的主要形式有現金、票據以及信用卡等。支付業務憑借其安全性強的優點在運營模式中擁有無法撼動的地位,但是其使用不便的缺點也成了它業務發展的瓶頸。
5.產品的穩定性。銀行的理財產品以債券類為主,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與之相關而且相對穩健的產品,其優點是風險適中,固然是人們投資的重要渠道,而缺乏靈活性卻又導致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裹足不前。
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具體影響
1.互聯網金融加劇了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的金融脫媒現象,打破了銀行的壟斷局面。借助互聯網而發展起來的如P2P網貸、電商小貸、眾籌等線上融資手段由于能夠讓借貸雙方以更低的成本方便快捷地獲得資金,迅速為人們接受并推廣。盡管網絡融資平臺安全規范程度還需進一步提高,但蠶食的銀行貸款業務的份額已使傳統商業銀行面臨嚴峻挑戰。
2.互聯網金融利用網上交易支付功能搶占了部分原本由銀行壟斷的支付市場。互聯網金融特別是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出現使消費者通過移動設備在網上進行快捷支付,實時交易范圍廣泛,像購買車票、繳納水電氣費、轉賬匯款、娛樂消費等。這些支付功能改變了資金的流向,使得銀行資金存儲降低。
3.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精準營銷手段給營銷方式帶來了重大變革?;ヂ摼W公司利用自身相對于商業銀行的技術優勢,加之對大數據的搜集和整合、分析、評估,提供給用戶最優化的解決方案,從而吸引更多客戶。而商業銀行被傳統體制束縛,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吸收能力進展緩慢。
4.互聯網金融在投資理財領域搶占著商業銀行的資金份額。在投資理財業務方面,傳統銀行辦理手續復雜、收益回報少、購買門檻較高的缺陷導致余額寶、財付通等產品有機可乘,其憑借自身操作無時間差、收益較高、門檻靈活的優勢與商業銀行爭奪客戶和市場,導致商業銀行所吸納的資金逐步減少。
四、商業銀行的對策
1.商業銀行目前的主要問題就是被傳統的發展模式所禁錮,當務之急是迅速突破傳統思維,建立互聯網新思維,發揮商業銀行如網點覆蓋性、監管安全性、流程規范性等優勢,加速實現轉型發展。
2.商業銀行必須進一步拓展業務渠道,優先獲取更多樣化的服務項目的運營牌照,積極從事證券、基金、保險和信托等經營服務,擴大業務面,增加盈利能力。
3.利用信息技術重新對市場人群劃分,如數據挖掘、云計算技術,對客戶特征信息發掘,針對不同需求實施精確營銷,發展智慧化銀行,一方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一方面線下線上平臺互補,運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新渠道,彌補業務辦理效率低、不靈活的不足。
4.積極推進表外業務發展,重點關注信用卡、代理理財,投資咨詢等業務。這些中介業務利用銀行的先天優勢和有利資源,風險低收益穩定,不易被互聯網公司取代。
五、未來商業銀行和互聯網公司合作共贏方式和可能的發展趨勢
1.商業銀行實現從被動轉型變為主動轉型。工建中農四大行均已分別與京東、阿里、百度和騰訊四大互聯網巨頭簽署合作協議。二者都寄希望于通過合作解決各自經營領域存在的問題,以滿足金融消費者不斷增長的金融體驗的需要。
2.二者從無序競爭搶奪市場變為有序科學分割市場。將部分業務由互相博弈變為重新切割,建立新型業務模塊分配模式;如以商業銀行為主體將部分業務外包給互聯網公司,由搶“蛋糕”變為分“蛋糕”。
3.彼此從獨立專業型企業變為跨界融合型企業。在國家政策支持和主管部門許可下,商業銀行資本市場以資產重組方式收購那些具有領先科技技術的互聯網公司或其優勢業務部門,重新配置整合有效資源。
參考文獻:
[1]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5-20.
[2]邱峰.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和挑戰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第8期.
[3]譚天文.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傳統金融模式的對比分析[J].中國市場,2013-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