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柱
案例描述:
課題:《燦爛的中華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二單元第五課的第一框。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中華文化的形成、構成、特點、地位及影響;中華傳統美德的主要表現和品質。
2、能力目標:具有把握中華文化基本特點的能力;具有以實際行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自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德育滲透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功能,在教給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和情感教育,上下五千年形成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是每個中國人賴以驕傲和自豪的,伴隨著文化而產生傳統美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因此,中華文化的形成、構成、影響和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及品質是本課的重點。另外從世界范圍看,唯有中華文明能夠綿延不絕、從未中斷,其原因何在,這是本課的難點。
教材分析:
《燦爛的中華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一框題的內容。依據課程標準“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提高文化認同感,了解傳統美德”的要求,本框題主要讓學生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體會中華文化的力量,了解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和傳統美德的品質,對學生增強文化認同感和中華文明自豪感有很大幫助,故本框在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
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讓學生在情景中直觀體會,耳濡目染的感受中華文化的特點。并通過設置多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更多的信息交流。具體方法中采用直觀演示法,情境教學法,活動法,問答法,合作探究學習法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相關資料,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關注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搜集傳統美德小故事。
二、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十四年前,有一位外國人來到中國文化的殿堂——北京大學,學習中國語言文學。他拜姜昆為師,正式成為“相聲家譜”里的第一個外國人。此外,他還演小品、說評書、練快板等。在中國,他是家喻戶曉的明星,先后被評為“改革開放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外國人之一”、“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大家知道他是誰么?
設疑:“一個外國人,不遠千里來到中國”,到底是什么在吸引著他呢?又是什么成就了他呢?
那就是燦爛的中華文化。
第二環節:共同探究,學習新課
(一)、中華文化 博大精深
【活動一】 閱讀P66頁漫畫,回答問題:
提到中華文化,你會想到什么?
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回答,教師結合學生回答進行點撥、總結。
過渡:中華文明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并不是最悠久的,但現在依然存在,原因何在。
結論:幾千年來,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絕,歷久彌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活動二】 閱讀P65頁內容,討論:
你認為最能中華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并進行展示交流,教師歸納總結。
【活動三】 中華文化的構成
學生自主學習,從課本尋找相關內容。
設疑:會不會有這樣一個地方,在那里可以看到各個歷史時期中華文化的實物和印記,領略各個歷史時期中華文化的發展、演變?
在河南省安陽縣漁洋村,也就是距著名的殷墟西北二十多千米處,完整地記錄著六千多年不斷代的中華文明史。從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到商、春秋戰國,到漢代、北朝、宋、元、明、清等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演變,都能在這里找到實物和印記。
設疑:“六千多年不斷的中華文明史”說明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點?(源遠流長)
過渡:悠久的歷史,讓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
【相關鏈接】
(1)想說好英語,必須會讀26個音標。同樣,想學好中文,得學會漢語拼音。這可難倒了不少老外,練了一會兒“媽、麻、馬、罵”,腦袋就暈乎了。
(2)在中國,叔是父親的弟弟,伯是父親的哥哥,舅是母親的哥哥或者弟弟,而在國外統一稱呼為Uncle。
設疑:這說明中華文化的什么特點?(博大精深)
結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不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傳統美德 薪火相傳
【活動一】 讀課本68頁內容,討論:
①、請說出上面三個歷史故事。
②、這些故事所蘊含的傳統美德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活動二】 讀課本69頁內容,討論:
這些名言警句蘊含了哪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第三環節:做出小結,鞏固新知
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做一個簡單的小結,給出當前社會上出現的熱門現象,拋出問題,令學生用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分析,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案例反思:
1、在本課的學習中,師生收集了大量的文化素材,運用分析和歸納的方法,認識了中華文化的產生和特點、地位及影響;運用聯系的方法,把握了傳統文化、傳統美德之間的關系;運用發展的觀點,認識了中華文化的內容和形式都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2、關注時政熱點,把握社會新聞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對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師要理論聯系實際,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和當前的社會熱點、時政新聞結合起來,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同時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關注生活,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作為教師要學會“放手”,這里的“放手”就是要充分相信學生、信任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留一些思考的時間、活動的空間和表現的機會,多嘗試一些成功的喜悅,逐步樹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和展示自我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