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得此殊榮的中國籍作家,其作品享譽國內外,不僅因為作品自身的深層意蘊,還歸功于美國譯者霍華德·葛浩文翻譯的精妙。本文主要分析葛譯本的文本特征及采用的翻譯策略,對個別案例進行解釋說明。由此對葛浩文英譯中國小說有更深刻理解,促進葛譯本研究發展、深化。
關鍵詞:葛浩文;翻譯策略;當代小說;綜述
葛浩文,美國著名漢學家,中國現當代文學翻譯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他已翻譯出版近50部作品,大批中國作家通過其譯筆走向世界,這包括莫言、蕭紅、楊絳、馮驥才、賈平凹、姜戎等。賈平凹的《浮躁》借助葛浩文翻譯于1988年獲第八屆美孚飛馬文學獎;莫言的《紅高粱》等作品經葛浩文翻譯在美國也取得了巨大反響;英國《衛報》曾評論:“姜戎的《狼圖騰》英文翻譯的水平之高,使作品流暢生動,是大師和智慧的完美合作”。其譯作不僅數量驚人,而且質量上乘。劉心武曾說,“葛浩文的中譯英,是被認為最具水平的”。的確,他對中西方文化了然于心,對于翻譯技巧的掌握駕輕就熟,他的筆尖就像架在中西方文學的一座橋梁,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學的魅力。
一、分析葛譯本的文本特征
葛譯作基本“忠實”于小說原文的整體意蘊思想,用英語語言形式生動刻畫其復雜意象,總體上達成文本風格一致性,受到英美讀者廣泛接受和認可。葛浩文注重解釋與表達中國傳統文化,保留原文文化特色;對于些許細節差別,他采用轉換與調節的手法,使譯文更為“地道”、“流暢”,具有典型英語原創文本特征。另外,葛譯本呈現“連改帶譯”的譯文風格。
二、整合采用的翻譯策略
葛浩文提出“翻譯即忠實性與創造性妥協”、“翻譯即背叛”、“翻譯即重寫”、“翻譯即跨文化交流”的觀點。他通過直譯,直譯加注解,刪減和重寫等翻譯方法,使譯文與原文達到形式與語用功能對等,譯文語篇連貫,做到“忠實”再現原文。另外,采用歸化為主、異化為輔的翻譯策略,將陌生事物變為讀者熟知事物。正如葛浩文所說:“英漢兩種語言不同,如果直譯的話,譯文會官腔很重,毫無意義。所以我必須使原文的某些東西內化,然后使譯文達到與原文一樣的效果和影響力。”
三、個別案例解釋說明
原文:這時,就可以在鹽水口子設都,亮出鐵板國旗號,您就是鐵板王。(莫言,《紅高粱》,第 282 頁)
譯文:When thats done, we can set up capital in Saltwater Gap under the flag of Iron Society, with you in command. ( Mo Yan, Red Sorghum, p298)
分析:原文中“鹽水口子”是莫言作品非常形象化的地名,譯者直譯為“Saltwater Gap”,而未采用音譯策略,保留了原文意象,通過首字母大寫表明專有名詞,以促進英語讀者理解。而該句中“亮出鐵板國旗號,您就是鐵板王”,譯者也只是通過兩個介詞短語就表達清楚,符合英語語言簡潔的特點。譯文在意義與修辭上都盡量忠實于原文。
原文:老師,您是我名副其實、貨真價實的老師,我發現您不但是寫小說的行家里手,而且,您還是品酒的大內高手。(莫言,《酒國》第 90頁)
譯文:Sir, you are indeed my true,my genuine, mentor, for not only are you a master novelist, but you know your way around a liquor bottle. ( Mo Yan, The Republic of Wine, P90)
分析:“大內高手”,一般用于武俠小說,指皇宮內負責警衛的武功高強之人,文中指品酒技藝高超之人。譯者采用意譯手法,脫離一般思維表達,如“you are good at tasting”,用看似“背叛”的重寫方法,擺脫語言形式的束縛,形象表達出原文內涵,即品酒方面有獨特見解,更好地為目的語讀者理解。另外,譯文句式很工整,符合英語語言表達習慣。
由此可見,葛浩文用國際化思維、本地化語言很好詮釋了中國現當代小說,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讓外國讀者領略到中國文化的魅力,這便是葛浩文受到廣泛關注和認可的原因。
參考文獻:
[1]蔡華,卞鈺涵.從葛浩文英譯莫言小說看中國文學翻譯重述現象[J]. 翻譯研究,2015,(4):80-88
[2]靳秀瑩.葛浩文譯學見解初探[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1):121-123
[3]劉軍平,覃江華.西方翻譯理論名著選讀[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7):862-863
[4]邵璐.莫言小說英譯研究 [J]. 中國比較文學,2011,17(01):45-56.
[5]王玉娜.試析目的論視角下葛浩文翻譯莫言《豐乳肥臀》的策略[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4):22-23
[6]文軍,王小川,賴甜.葛浩文翻譯觀探究[J].外語教學,2001(6)
[7]文軍.葛浩文翻譯觀探究[J].外語教學, 2007,(11):78
[8]周清文,姚琴,高月琴.目的論關照下的葛浩文翻譯策略探究——以《酒國》《紅高粱》英譯本中文化負載詞為例[J].中國校外教學,2014 (7)
作者簡介:王亞青(1993.7-),女,山西晉城,陜西師范大學,2016級碩士,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