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改革攻堅期和矛盾凸顯期,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層出不窮,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和損失。而處于突發公共事件前沿的地方政府必須直接面對各種社會問題和突發狀況,這就需要地方政府不斷提高應急管理能為并建立完善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本文主要闡述加強地方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現實意義,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具體對策從六個方面展開:強化應急準備工作,加強應急宣傳教育與培訓,完善應急決策指揮機制,健全社會參與機制,加快恢復與重建工作和健全應急管理法律機制。
關鍵詞:地方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
加強和完善地方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第一,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的社會管理能為。突發公共事件是檢驗政府履職情況的重要試金石,從處理突發公共事件過程中決策的有效性反觀政府職能履行和能為提升等問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分清職能部口的責任以及相關領導的職責,進而促進雙方職能有效性的提升。
第二,有利于實現暢通快捷的應急響應體系。由于地方突發公共事件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緊迫性的特點,因此需要相關決策機構及決策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制定出最有效的應對之策,解決當前的危機,化危為安。突發公共事件一旦發生,保持信息傳播渠道暢通至關重要。及時公開信息,保證危機處理過程的透明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民眾可以根據政府信息的發布了解政府的積極作為,加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與信息,提高政府的威信及管理能為,有利于社會穩定的維持和長治久安的實現。
1 加強應急準備工作
1.1 建立應急預演機制
應急預演是讓應急預案真正具有可行性的必經途徑。通過模擬顯示情況的發生,在一次次地演練中可以發現當前預案中某些內容設想的局限性,了解預案的不足之處。同時,在不斷的演習中,參與危機應對的不同部門、個體可以更好的相互配合,增強彼此之間的默契程度,有利于提高在真正處理危機事件時的應對能力。
1.2 加強應急隊伍建設
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除了需要制定周詳的應急預案之外,還需要有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因此,加快建立一支危機事件應急隊伍應該成為危機事件處理機制中的最關鍵的部分之一。基層應急隊伍建設需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第一,專業化與社會化相結合原則。在專業人才的帶領下,運用專業知識,同時動員全社會的為力量解決危機事件。
第二,堅持需要導向原則。專業應急隊伍的建設需要考慮實際情況。一方面,專業隊伍的規模應該滿足其面對的潛在突發公共事件的規模,既要考慮到政府的人力、物為、財力的狀況,又要滿足現實應急需求。另一方面,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要求還要滿足當地突發事件類型需要。只有從地方實際出發按需配備人才,才能真正做好應急隊伍建設工作。
1.3 打造專業應急技術裝備
地方政府可從以下四個途徑加強地方政府應急技術裝備保障機制建設:第一,充分發揮現有高效的科研能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經驗并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加強創新,研發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技術裝備。第二,建立全領域協助機制。某地區可以與鄰近地區建立互助合作化制,互通各自先進裝備,發揮現有裝備的最大功效。第三,做好地區相關部口的統籌工作,吸收相關專業化應急管理技本人員。第四,依巧現有互聯網平臺,建立自上而下的應急指揮網絡系統,保證信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傳輸暢通。
2 加強應急教育與培訓
構建宣傳教育培訓機制必須遵循全面覆蓋、分類分層、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采用多元化的宣傳教育培訓渠道與方法,開展各種各樣的應急教育,提高整個化會應對危機的處理能力。
第一,做好領導干部培訓工作。在整個危機事件處理機制中,領導處于核心地位,其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決策科學與否直接決定了突發公共事件能不能得到妥善解決,是否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其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維護社會穩定。提高領導干部處理應急事件的能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教學內容應該貼近實際情況,不能紙上談兵脫離實際。只有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針對領導干部的培訓才能真正提升其應對實際危機的能力。二是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既有理論教學又有實踐演練。在實際模擬中掌握處理危機的技巧。三是針對領導干部的培訓應該建立長效機制,將培訓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使其成為整個機制的一部分。
第二,強化救援隊伍專業教育。救援是一口專業性很高的技能,需要有專業理論知識的指導,同時還應具備相應的醫療知識。對救援人員的培訓除了關注救援人員的專業技術之外,還應重視其抗壓能力的提升。救援人員在救援活動中會面對很大的也理壓力,如何増強其抗壓能力,學會自我我心理調適;在救災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十分重要。
3完善應急決策體系
影響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決策質量的因素很多,一是突發公共事件自身規模的大小,送直接決定了應急難度系數;二是單個決策者或決策機構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高低;三是社會力量和人們對政府的決策的參與程度和支持力度。首先,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必須具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也,這樣才能將每個決策者的決策能為結合到一起,使得每個決策者的能為發揮到最大。其次,應急管理的主要決策者必須具備宏觀統籌能力,不能被局部災情牽制而不顧整體,更不能鼠目寸光。
再次,構建應急管理決策監控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決策監測系統的功能在于保證決策者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決策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合理性,從而為執行決策提供目標向導。構建應急管理決策監控系統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突發公共事件決策監控主體、監控標準、監控依據、以及監控溝通等等,據此來提高決策者的決策水平,從而不斷完善突發公共事件的決策機制,把損失降到最小。
最后,具備先進科學的決策方法。決策是一口科學,面對突發事件決策者不能靠拍腦袋決策,要遵循其獨特的科學理論。突發公共事件的蔓延是一個動態過程,此過程對決策的質量以及決策機構的整體素質要求相當高。這主要是因為決策者面對突發公共事件做決策基本上都是非程序化的決策,并且存在時間緊迫、信息不充分等高難度系數。因此需要找到適合于應急管理的專業方法,決策隨著事情變化而變化使得決策適應當前的形勢。
參考文獻:
[1]王騷,李如霞.面向公共危機與突發事件的政府應急管理[M].天津大學出版社,2013.
[2]魯靜綱.地方政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論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
作者簡介:李慶萍(1980.1-),女,漢族,黑龍江省大慶市人,講師,學士,主要從事英語教育 、應急管理和心理危機干預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