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領導力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素質,在中國各地已被視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重視對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同時,團學干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隊伍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是高校學風建設的強大推動力,其隊伍中大學生領導力的建設對于整個高校的發展具有模范帶頭作用。因此,本文從團學干部培養的視角出發,研究大學生領導力的建設,旨在提升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大學生領導力。
關鍵詞:大學生領導力;建設;團學干部;培養
無論是從普遍提升大學生的領導素養來看,還是基于培養未來領導者的行業需求來看,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同時,在各大高校環境中,團學干部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體和骨干,他們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增強團學干部領導力的建設,建立精英型的大學生團學干部隊伍,是學生工作中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大學生領導力的基本內涵
“領導力”更多被闡釋為對瞬息萬變的復雜局勢進行靈活應對的能力。在組織中每一個人都會去影響別人,同時也要接受他人的影響,因此每個人都具有潛在的和現實的領導力。[1]而現實中對于領導力的定義是:在情景中完成個體和團隊目標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溝通協調、團隊合作、信息整合、實踐執行、分析解決、學習創新、自我調控能力及心理素養等八種能力。
二、開展大學生領導力的建設研究對于團學干部的必要性
美國領導學大師詹姆斯·麥格雷戈·伯恩斯在他的一本著作《領袖論》中提到:“領導是地球上見的最多卻對之認識最少的現象之一[2]。”學生干部領導力的培養并非僅僅是學校這一社會組織形態的任務,更是順應社會的需要,是時代進步對新一代大學生的要求。在高校中,對于團學干部來說,要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就必然要對其領導力進行培養和提高。在領導力培養的過程中,對其塑造正向的價值觀念,從事更深層的自我探索是一種激發推進。因此,面對社會需求和學生自身需要,學校開展對團學干部領導力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校團學干部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途徑
(一)增加領導力培養課程
首先,通過黨課、團課、公共課、案例教學、講座、講評會和研討會等方式對領導力進行理論的講解,對比分析領導力理論教學的成果。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課程的設置,將自身經歷的所見所聞所感傳授學生,讓團學干部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對以后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做好準備,增加其工作經驗,提高辦事效率。最終,將團學干部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納入考核體系,將其領導力的高低作為其綜合評價的必要考核指標之一,硬性幫助強化團學干部自身的領導能力。
(二)開設領導力職業訓練營項目
為了彌補教學課程的不足,高校還應該開展有針對性的團學干部領導力職業訓練營項目。項目的組建,除了本校卓越的師資力量外,還可以利用國外優厚的教師資源,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領袖魅力和管理技能。通過為大學生創造條件、模擬職場和社區對接等方式,將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貫穿其中,讓團學干部能夠得到初步鍛煉,讓學生有機會將大學生領導力的理論知識、課堂教授的技能在實踐當中得以運用,從中找到感受、得到體會、總結提高。
(三)開展校內、校外和校際等多項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掌握領導力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參與領導力訓練營的培養是不夠的,必須重視與情境相結合。[3-4]美國耶魯大學校長萊溫給出的領袖培養秘訣是:“耶魯大學特別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通過研究國內外高校學生領導力培養的案例得到啟發,即要求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相滲透結合,實行領導力計劃和實踐。社會實踐為大學生領導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機會,團學干部能夠在一次次社會實踐中找到最適合自身處理問題的方式,助推自身的成長發展,通過對團體和組織成員的領導,逐步提升觀察和學習的能力。高校應當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多開展校外、校際和校內的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等活動,為大學生領導力的不斷提升打造良好的實踐陣地。
參考文獻:
[1]翁文艷,房欲飛.當代美國大學生領導力教育成功經驗分析[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2):7-11
[2]房欲飛.美國高校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3]張智強.高效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分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3):4-7
[4]羅愛林.大學生領導能力及其影響因素實證研究.重慶: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作者簡介:鄭楠(1990.04.21)女,民族:漢族,籍貫:甘肅慶陽,現就職于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職稱為助教,醫學碩士(華東理工大學)自2016年起一直擔任學院團總支書記一職 舉辦過計算機節、無游戲日等多個具有IT特色品牌活動,及迎新晚會、十大歌手等多個活動。本人在2016年獲得校級“互聯網+”優秀指導老師,現希望擔任學院社團計算機俱樂部的指導老師,開展線上與線下并行的電腦義診、硬件和軟件結合接觸的最新科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