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華
摘要: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計算能力是一項數學基本能力,包括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因為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數學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幾何知識的數學要涉及周長、面積、體積的求法,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同樣離不開計算,至于簡易方程、比例和統計圖表等知識也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可見,學生的計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從低年級學生入手,進行認真嚴格的訓練,這樣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樹立學生認真、細致、耐心、不畏困難的品質。
關鍵詞:興趣;強化訓練;計算;習慣
在從事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深刻體會到一個孩子計算能力不強,對這個孩子整體數學成績會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平時的教學中非常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呢?我認為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
一、堅持訓練,培養短時間記憶能力
1、要熟練的掌握“10以內、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
低年級作為數學學習的關鍵起始階段,加減乘除的入門學習對學生今后繼續學習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任何復雜的問題都是由一個個簡單問題組合而成的。無論是兩位數乘除還是兩位數乘三位數,或其他更復雜的計算題,它們的基礎都是“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如果這些基礎知識不過關,達不到不加思索脫口而出的程度,如果“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沒有熟練掌握,到了中高年級必然算不準、算不快。
2、加強口算能力的訓練
口算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提高筆算準確率和速度。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口算訓練。口算和筆算都離不開短時記憶,有些計算失誤是學生受短期記憶的影響造成的,短時記憶無論是對小學生數學學習還是對數學能力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口算是訓練學生短時記憶能力最好的形式,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切實加強口算基本功訓練,循序漸進的達到熟練的程度。
二、強化運算能力
強化學生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運用定律、性質和規律等,每一種算法都有一定的方法,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以此提高四則知識的掌握水平,提高學生強化計算能力。
1、強化運算順序。
2、強化特殊數值的記憶。
3、強化運算判斷結果。
4、強化運算技巧。
三、重視錯題的分析與改正
學生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剛剛學習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例如:退位減,前一位退位了“1”,可計算時忘了減“1”。同樣,做進位加時,又忘了進位,特別是連續進位的加法、連續進位的減法,忘加和漏寫的錯誤較多,這些都與兒童記憶不完整有關系。因此,老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要有針對性的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的類似問題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效果。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要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上采取“游戲”方法,如小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改錯”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分清了錯誤的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要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的計算習慣的培養。
一要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
二要使學生養成審題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每個數字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運算方法。
三要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
四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交給學生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提出有效的符合學生知識水平的具有獨創性的問題,并能從多角度提出合適的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我想經過日積月累的過程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會取得較好的成效。俗話說的好,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要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就一定會見成效。這將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不懈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人教社《小學數學精品教案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