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春梅
摘要: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內(nèi)涵,就是學生自讀和教師教讀的有機結合,它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平等和深入對話的過程。這一對話過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對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自主開展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活動。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內(nèi)涵;基本原則;實施策略
1個性化閱讀的特征
1.1個性化閱讀是一種自主性閱讀
閱讀是以作品為媒介,借此體驗、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這種閱讀活動是讀者與作者之間心靈的擁抱,是心靈的對話,是情感的碰撞。這種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的活動,是任何人都無法越俎代庖的。
1.2個性化閱讀是一種體驗性閱讀
閱讀作為一種對話交流活動,讀者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不斷地豐富著文本和自我,文中的世界已成為讀者的世界,已成為讀者生命意義的投影與揭示。在這種對話交流過程中,讀者和文本實現(xiàn)了相互融合,這種融合就是讀者的獨特體驗,而這種體驗必須體現(xiàn)三大特性。即情感性: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shù)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讀者與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為基礎的,情感貫穿了閱讀活動的全過程。整體性:每部作品都是一個獨立相對的整體,人的思維也具有整體性特征,思想的產(chǎn)生也是整體的,因此,閱讀體驗應以整體感知為基礎。獨特性:每個人的閱讀心理圖式不同,因而對作品的體驗也會有所不同,以體現(xiàn)其獨特性。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和感悟,尊重學生獨特的生命感受。
1.3個性化閱讀是一種差異性閱讀
閱讀認知論認為:閱讀是積極主動地從課文中吸收各類信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作為一個個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存在的,個性間的差異也是存在的。因為不同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不同的知識儲備和興趣愛好,所帶來的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對學生的閱讀活動必然會產(chǎn)生影響,導致即使是閱讀同一文本也會得出不同的認識和體會。
2實施個性化閱讀的策略
閱讀是個體活動,而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則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就閱讀教學而言,教師應采取促使學生個性化閱讀實踐使其提升的策略,把握教學時機,審時度勢,循循善誘,引導到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個性化閱讀的水平。
2.1營造氛圍,尊重獨特體驗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教學中要實施個性化閱讀,必須注意營造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氛圍,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形成學生不唯書、不唯師,敢于同教師交流的風氣。在這樣一個平等民主、自由安全的環(huán)境中,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最有可能進行真正的對話,最有可能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師生雙方在閱讀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和學生是教與學的主體,是教與學的主人,教師的指導、組織和參與,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的習慣和閱讀的能力;學生的積極向上、銳意進取,亦調(diào)動了教師的熱情。這樣,課堂已逐漸形成一個愉快的,欣欣向榮的師生互動,共同成長發(fā)展的閱讀學習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里,首先,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即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理解。要讀出作品的精神與魅力來,要讀出自己的個性來,讀出自己的感悟與理解來。因為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師應是學生的示范,沒有個性的教師,當然培養(yǎng)不出具有個性的學生。其次,要堅持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讀、自悟、自解,要充分尊重學生并維護學生的發(fā)言權,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容許學生異口異聲,并不失時機地贊揚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的個性化解讀。再次,教師要引入“容錯”的評價理念,要能適度容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種種差錯,這樣學生就會在閱讀過程中毫不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實現(xiàn)自己的設想,師生間就會有認識上的溝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靈上的對話。第四,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又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奠定基礎。
2.2鼓勵創(chuàng)新,張揚學生個性
從本質(zhì)上講,閱讀是讀者對文章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學實踐使我們深知:眾多的學生由于學業(yè)基礎、生活閱歷、綜合素質(zhì)、個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對文章的再創(chuàng)造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語文教學要實施個性化閱讀,必須鼓勵創(chuàng)新,張揚學生個性。對此,教師首先應充分挖掘作品中存在的空間和多義性;其次,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再想象、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努力啟發(fā)、精心點拔、巧妙引導;再次,教師應淡化自己的權威形象,確立為學生閱讀。
2.3尊重選擇,形成個性化閱讀能力
尊重學生的選擇是體現(xiàn)個性化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學生心智水平、認知經(jīng)驗、興趣愛好的不同,即使很精彩的文章也難能打動每一個學生的心,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這種現(xiàn)象在學生中普遍存在。為使閱讀教學的課堂充滿情趣,使課堂“活”起來,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以形成個性化閱讀的能力。對此,教師首先應做到教學時能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篇章,使學生對作品作更好的觀摩、審視,進行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地理解,從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以使閱讀本身為學生形成富有個性的閱讀提供廣闊的空間。其次,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應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重點地進行選擇加以研讀。因為在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擺在學生面前的書籍浩如煙海,學生選擇什么樣的讀物致關重要。
“個性化閱讀”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教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使我們深知: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努力實施個性化閱讀策略。唯此,閱讀教學的課堂才能“活”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一教學目標才能實現(xiàn)。
結語
個性化閱讀作為《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體現(xiàn)在課堂上的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取得了許多經(jīng)驗和成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盡可能地為學生拓寬個性化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搭建好個性化閱讀的平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學習新課標的理論知識,正確理解新課標“個性化閱讀”的精神,對學生個性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才能使新課程閱讀教學取得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松林.教學活動設計的理論框架——一個活動理論的分析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1).
[2]李凌云.活動設計:激活語文課堂的支點[J].中學語文教學.2015(05).endprint